黎瑞和
摘 要:“本真教育”就是回歸教育的本源,從實際出發,按照學生成長的規律開展教育活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簡單剖析了本真教育的內涵,然后緊密聯系實際,探討了本校實施本真教育提升辦學質量的途徑和做法。
關鍵詞:本真教育;育人;質量
一、本真教育的提出
一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學習小學的一些知識;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提高考試學科的成績,只注重智育工作,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人為地拔高學習目標,教學采取填鴨式,在高壓下催化教育;一些課堂為了“趕時髦”,設計浮躁、不切實際……或許這些可以帶來短暫的、看得見的益處,但因為不尊重教育規律,導致家長累、教師苦、孩子煩,進而使孩子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因為違背了教育原則,勢必影響學生的發展、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影響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體,都存在差異性,真正的教育應是尊重生命的發展規律,讓每一個生命獨特體自然綻放。在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小學階段是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教育的核心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以及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提出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來辦教育,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為此,我們提出了“本真教育”的理念,并結合我校的實際廣泛開展了“本真教育”活動。我們追求教育“本真”,就是要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遵循教育規律,遵循生態教育,提升辦學品質和育人質量,讓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學校得到可持續發展。
二、本真教育的內涵及其對學校、教師的要求
1.本真教育的內涵
“本真”即“務本求真”。“務本”語出《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事物的根源或中心、主要部分,與“末”相對。務本:重視本質、本源,專心致力于根本。2016年,國家領導人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的講話中就引用了《論語》中的這句話,提出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這些務本之言,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深入人心,輻射廣泛,影響深遠。我們認為,立本、務本、本真的“本”就是本源、本質、根本、核心。本真的“真”,就是追求真理、真抓實干。
“本真教育”就是回歸教育的本源,按照學生成長的規律,立德樹人,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順應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讓學生按教育規律學習,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提升,掌握學習的規律,使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2.本真教育對學校的要求
從本真教育的理念出發,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應能做到:(1)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要愛黨擁護黨,聽黨話、跟黨走,忠于人民、奉獻國家,為實現理想信念敢于擔當、不懈奮斗,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求知不倦,增長知識,追求真理,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3)教育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4)要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5)教育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樹立長大后一定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信念。
3.本真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國家領導人于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提出了四點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這就是本真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要求全體老師應銘記在心,堅決付諸實踐。
三、我校結合實際,通過多種途徑廣泛開展本真教育
我校堅持以“務本求真”為核心理念,以“深化環境內涵、堅定德育導向、構建課程體系、夯實課堂成效、提升教師團隊、培育五好學生”六大措施實施學校品質提升工程,最終形成“本真教育”文化品質,著力提升辦學水平,增強社會認可度和影響力,為實施人才振興、文化振興戰略夯實基礎。
在育人方面緊密圍繞“正德厚蘊、求真篤行、博學至善、健體尚美、知本擔當、創智勞作”六大核心素養,通過完善“本真五好少年”評選等評價機制,構建面向全體、個性成長、適合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體實施如下有效措施:
1.堅持實施互動型孝敬教育
我們認識到孝敬教育是仁愛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傳統的孝敬教育有需要改進之處,表現在:不管家長的言行是否正確,都要求子女無條件順從,親子之間往往缺少深度情感交流。我們堅持教育從實際出發,以真理為本,以實踐檢驗真理,進行改革。確立了我校孝敬教育的“六心”目標:要求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確做到讓父母舒心、省心、歡心、稱心、放心、開心。創建了促進校、親、生三方認知互動、情感互動、實踐互動的互動型孝敬教育機制。創造讓親子情感深度表達、交流的多種載體:①開設孝敬教育課程;②師、親、生三方共談學習體會;③共同思辨以分清是非;④請家長參與評選“西聯孝敬美德之星”;⑤讓子女參與幫助部分家長認識并克服自身缺點;⑥幫助家長建設有利于培育子女孝心的家庭環境六種方式,探索總結出“更讓父母喜歡、更符合家庭實際、更時尚、更適合小學生特點”的“四更”原則,開展各種孝敬實踐活動,促進情感互動,暢通親子情感表達渠道,使孝敬教育動人心弦,感人至深,難以忘懷,形成了我校獨特的孝敬教育文化,這是孝敬教育成功的關鍵。
2.加強“接地氣”的理想信念教育
對學生進行“理想與信念”研究性學習,指引學生掌握正確思想方法,提高思維的品質,促成正確認識的飛躍;考察社會和歷史,考察身邊的人和事,總結規律,促進正確理想信念的形成。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①“小交警社團”活動;②校園“小幫手”活動;③“快樂小花農”活動;④小記者采風拓展活動;⑤開展愛心捐款活動;⑥開展軍訓活動磨煉意志;⑦隨手拍:“向不良行為說不”攝影比賽。讓學生發展自己、奉獻集體、幫助他人,向社會輸送正能量,實踐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且明辨是非,取得顯著效果。大多數學生初步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能夠抵制偏見影響,具有解除困惑的能力。學生積極參加學雷鋒活動,加強了學生的科學信仰,遠離迷信。理想信念教育促進了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加強課程文化建設
堅持以“本真課堂四維度”為出發點,實施“尋本求真”課堂六序教學模式,從德育、課堂教學、小社團開展、社會實踐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教導處和學科教研組在教學教研的作用,全面實施正德課程、厚蘊課程、求真課程、博學課程、健體課程、尚美課程、知本課程、擔當課程、創智課程、勞作課程十大校本課程。大力加強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積極引導教師全面開展課堂“尋本求真”的實踐與研究,轉變教學模式,改變“以教為主、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落實教學工作“兩個轉變”和“兩個優化”,積極推進“以學為主、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的探討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總結出成果并推廣成果。我校教育教學綜合評比連續多年位居全鎮前列,學生的身體素質連年得到加強,藝術教育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繁榮開展,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4.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堅持教師“守本四維度”,借助“存真評價體系”作促進,通過“至善雙路徑”“修真五梯級”方法手段,打造“本真教師”優質團隊。為提高教師的師德形象,要求每位教師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并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我校堅持把師德師風主題教育落實到學校的每一項工作中,常抓不懈。以開展師德講座、座談會以及每周教師會議加強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使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政治信念。多年來,全校教師無一例違法違紀現象。在每學期期末教師業績綜合考核上,近兩年獲得正面考評的教師呈不斷上升趨勢。政治覺悟的提高,壯大了我校黨支部隊伍,現有黨員27人,入黨積極分子14人,占全校教師總數59%。學校涌現出更多“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楷模。
我校在實施“本真教育”的實踐中取得一些成效,形成了我校辦學品質提升的新途徑和內涵式發展之路,為我校創建特色品牌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顏瑩.追尋本真教育,守護生態童年:南京市百家湖小學“本真教育”紀實[J].江蘇教育研究,2009(14).
[2]劉司軍.為素質教育提供課程保障[J].中國校外教育,2010(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