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如 王亞軍 安巍


摘要:通過DNA條形碼技術,以psbA-trnH基因為條形碼編碼序列對枸杞屬植物21份試驗材料進行鑒定分析,在分子水平上獲得鑒定枸杞屬植物的理論依據。采用Clustal X比對序列,用Mega 7.0計算遺傳變異距離并比較序列間的差異,基于K2P模型構建系統發育樹。結果表明,psbA-trnH序列的遺傳距離范圍為0.000 0~0.009 2,平均遺傳距離為0.003 0,可以鑒別親緣關系較遠的枸杞屬品種,并且構建的系統發育樹將航天誘變種與普通栽培種分成了2大支,各分支內部均具有較高的自展支持率,因此,psbA-trnH序列可以作為初步鑒定枸杞屬植物的DNA條形碼。
關鍵詞:枸杞屬;DNA條形碼;分子鑒定
中圖分類號: S567.1+90.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1-0056-04
枸杞為茄科(Solanaceae)茄族(Solaneae Reichb.)枸杞亞族(Lyciinae Wettst)枸杞屬(Lycium L.)植物,是多年生落葉灌木[1],其果實、根皮、葉均具有較高的藥用及保健價值。該屬約有80種,是一個世界分布屬[2],國內主要種植區域分布在寧夏、新疆、甘肅、青海等地[3]。由于各品種間常有相同的基原或近緣,其發育形態、組織結構及所含的化學成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4],因此傳統的形態學鑒別方法已難以解決此問題。
DNA條形碼(DNA barcoding)是利用1個或少數幾個DNA片段對目標物種進行識別和鑒定的一項新技術[5],它具有操作簡便、準確性高、鑒定快速等特點[6],已成為現代生物分類學研究中引人關注的新方向和研究熱點。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適合用于鑒定植物的DNA條形碼基因序列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發現psbA-trnH基因片段進化速率快,能夠積累較多變異,從而能夠鑒別親緣關系很近的物種[7-10],因此適宜作為鑒定植物的DNA條形碼。
本研究旨在對21份枸杞屬植物試驗材料進行psbA-trnH的序列測定,并通過序列比對、序列間差異分析及構建系統發育樹,探索其在枸杞屬植物中的適用性,從而為物種鑒定和分類提供依據并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采樣時間:2017年6月14日。采樣地點:寧夏銀川市(蘆花臺)枸杞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地處銀川平原西部、賀蘭山東麓,地理位置為105°49′~106°18′E,38°08′~38°52′N,年平均蒸發量為1 583.2 mm,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 146 kcal/cm2,全年平均日照時數超過 3 000 h,日照率為69%,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差為 32 ℃ 左右,無霜期較短,降水量較少,屬于中溫帶干旱型氣候。
采樣品種:在銀川市枸杞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采集21份枸杞屬植物新鮮葉片于5 mL凍存管中,保存于液氮中備用。樣品詳情見表1。
1.2 試驗方法
2017年6月19日至7月21日在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功能基因分析實驗室進行21份枸杞屬植物材料的基因提取及克隆工作。具體工作流程如下:
總DNA的提?。翰捎眯滦椭参锘蚪MDNA提取試劑盒(DNA secure Plant Kit)提取DNA。
PCR擴增。設計如下引物:P1,5′-GTTATGCATGAACG TAATGCTC-3′;P2,5′-CGCGCATGGTGGATTCACAATCC-3′,用以上引物對21個試驗材料在Bio-Rad PCR儀上進行PCR擴增,擴增體系(15 μL):2×pfumix(pfumix指濃縮PCR擴增預混合溶液)7.5 μL,P1和P2各0.5 μL,模板DNA 2 μL,最后加ddH2O 4.5 μL補足至 15 μL。反應程序: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56 ℃退火30 s,72 ℃延伸 1 min,36個循環;72 ℃保溫10 min。將PCR產物進行1.2%瓊脂糖凝膠電泳。
切膠回收:采用AxyPrep DNA凝膠回收試劑盒對目標條帶進行回收,并用1.2%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回收檢測,將純化后的目標DNA作為測序反應的模板。
連接轉化:采用pLB零背景快速克隆試劑盒,將回收產物連接于T載體(pGEM-T),再轉入大腸桿菌進行培養。
陽性克隆的篩選及測序:采用藍白斑法篩選陽性克隆,并進行菌落PCR及電泳檢測。最后送往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
1.3 序列統計分析方法
利用Clustal X進行序列比對,用Mega 7.0計算目標序列的堿基組成、序列間的堿基變異頻率和序列間的轉換顛換頻率及其比率。通過比較序列種內和種間差異的分布,利用Mega 7.0構建系統發育樹,評價各序列的鑒定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序列測定結果
測得21份枸杞屬植物葉綠體psbA-trnH間隔序列共21條,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網站上進行BLAST相似性檢索,均有較好的匹配程度,確認為目標序列,檢索比對結果表明測序結果可靠準確。
2.2 序列信息分析
利用Mega 7.0軟件對目標序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1份枸杞屬植物材料的psbA-trnH間隔序列的長度均在546~565 bp之間,其中,北方枸杞和河北枸杞的psbA-trnH序列最長,達到565 bp,其次是黃果變、黑果枸杞、寧農杞5號、昌吉枸杞及6個航天誘變種,長度均為555 bp,寧杞1號至寧杞7號,寧農杞9號及圓果枸杞序列長度最短,為546 bp。21份枸杞屬植物材料的G+C含量也存在差異,變異范圍為30.3%~31.4%。為使試驗結果更加清晰,加入外類群的分析,在NCBI上進行枸杞屬植物psbA-trnH間隔序列的BLAST檢索,找到外類群美國枸杞的序列信息,長度為 513 bp,G+C含量為29.9%(表2)。
2.3 序列比對分析
經過序列比對,發現21條序列之間不僅發生了轉換和顛換,而且存在堿基或片段缺失現象。除了北方枸杞與河北枸杞,其他19種枸杞屬植物均在185 bp處存在19個堿基的缺失,與7個航天誘變種、黑果枸杞、黃果變以及昌吉枸杞相比,其他11種枸杞均在496 bp處存在9個堿基的缺失。利用Mega 7.0軟件計算表明,在21種枸杞屬植物的psbA-trnH序列中,保守位點(C)為566個,變異位點(V)數量為8個,其中簡約位點(Pi)4個,自裔位點(S)4個,其轉換/顛換值(R)為0.2。
2.4 遺傳距離分析
在21份試驗材料psbA-trnH序列比對的基礎上,借助Mega 7.0計算Kimura 2-parameter遺傳距離。結果表明,21種枸杞的遺傳距離為0.000 0~0.009 2 cM,其中遺傳距離最小(0.000 0 cM)的組合有4個,分別是河北枸杞與北方枸杞和圓果枸杞、黃果變與黑果枸杞、寧杞1號至寧杞7號與寧農杞9號、7個航天誘變種,其親緣關系最為接近,而昌吉枸杞與北方枸杞、圓果枸杞、河北枸杞之間的遺傳距離最大(0.009 2 cM),親緣關系最遠,它們的平均遺傳距離為 0.003 0 cM(表3)。
2.5 枸杞屬MP樹鑒定
根據21個枸杞品種的序列測定結果,采用最大簡約數法(maximum parasimony,簡稱MP)構建MP系統發育樹,模型為Kimura 2-parameter,拓撲結構的可靠性用1 000次重復的自展檢測(bootstrap analysis)來評估(圖1)。psbA-trnH條形碼序列的聚類圖分成了2大支,寧杞1號到寧杞7號、寧農杞9號、圓果枸杞、北方枸杞、河北枸杞及外類群美國種聚為1大支,其中寧杞1號至7號與寧農杞9號處于同一分支,親緣關系最近,圓果枸杞、北方枸杞與河北枸杞為同一支,親緣關系最近,外類群美國品種單獨為1支,與上述11個品種的親緣關系最遠。航天誘變種與黃果變、黑果枸杞和昌吉枸杞聚為1大支,與其他品種親緣關系較遠,其中7個航天誘變種聚為同一支,親緣關系最近,黃果變、黑果枸杞、昌吉枸杞聚為同一支,與上述7個品種的親緣關系較遠。
3 結論與討論
由于枸杞屬種質資源較為豐富,起源馴化有多種途徑,栽培歷史悠久,屬內種間雜交現象普遍[11],且諸多地方品種無科學命名,導致品種資源類型多且名稱亂,因此鑒定評價枸杞屬種質資源具有深刻的意義[12]。本研究中21份種質材料屬于枸杞屬近緣種,在遺傳多樣性鑒定評價過程中,農藝性狀易受環境和栽培技術的影響不易鑒別,細胞學性狀多態性不豐富,此外同工酶性狀有器官特異性且受生長發育階段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3]。而分子標記法的出現,為資源鑒定評價提供了新的方法[14-15]。本研究利用葉綠體間隔序列 psbA-trnH 的保守區設計引物,擴增出完整序列片段,并對擴增產物進行序列測定。經分析得出21份枸杞屬種質資源的psbA-trnH序列長度范圍為546~565 bp,共有8個變異位點,雖然序列過于保守,但其系統發育樹將21份種質材料分成2大類,普通栽培種與圓果枸杞、北方枸杞、河北枸杞聚成1支,航天誘變種與黑果枸杞、黃果變、昌吉枸杞聚為1支,且各分支內部具有較高的自展支持率,表明依據psbA-trnH序列的差異可以鑒定親緣關系較遠的枸杞屬種質,而親緣關系較近的種質資源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袁寶財,達海莉,李曉瑞. 寧夏枸杞的生物學特性及開發利用前景[J]. 河北林果研究,2001,16(2):151-153.
[2]石志剛,杜慧瑩,門惠芹. 枸杞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3]蘇宇靜,賀海明,孫兆軍. 中國枸杞資源及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現狀和開發前景[J]. 食品科學,2002,23(8):292-294.
[4]石志剛,萬 如,李彥龍,等. 寧夏枸杞主要品種psbA-trntH的DNA條形碼鑒定的初步研究[J]. 農業科技與裝備,2016(6):1-2,7.
[5]于 杰,閆化學,魯振華,等. 基于matK和rbcL DNA序列條形碼鑒定橘柑及其近緣屬植物[J]. 園藝學報,2011,38(9):1733-1740.
[6]Stoeckle M,Waggoner P,Ausubel J. Barcoding life:ten reasons.identifying species by DNA[J]. 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2004:1-2.
[7]陳士林,姚 輝,宋經元,等. 基于DNA barcoding(條形碼)技術的中藥材鑒定[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7,9(3):7-12.
[8]陳士林. 中藥DNA條形碼分子鑒定[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9]寧淑萍,顏海飛,郝 剛,等. 植物DNA條形碼研究進展[J]. 生物多樣性,2008,16(5):417-425.
[10]劉宇婧,劉 越,黃耀江,等. 植物DNA條形碼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1,20(1):74-82,93.
[11]石志剛,馬婷慧,萬 如,等. 基于ITS條形碼序列早期篩選枸杞種內雜交種[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6):138-139.
[12]李小剛,王有科,李 捷,等. 基于nrDNA-ITS序列的10種枸杞屬植物親緣關系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5):128-135.
[13]石志剛,萬 如,李彥龍,等. 基于ITS條形碼序列的枸杞屬植物鑒定[J]. 湖北農業科學,2016,55(22):5966-5968.
[14]任 海,呂小紅,杜 萌. 多抗水稻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方法[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9):154-158.
[15]李 紅,張 敏,肖千明,等. 基于ISSR-PCR分子標記的滑菇遺傳多樣性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6):39-41.王紅崧,畢振佳,王云月,等. 哈尼梯田傳統稻種遺傳多樣性影響因素[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