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見習作教學一直是各階段語文教學重點內容之一。教師通過習作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但習作教學也是難點問題。學生不感興趣,為寫作文而寫作文的現象時有發生。那究竟怎樣做,才能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就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有效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習作教學;有效;對策
一、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現狀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見習作教學一直是各階段語文教學重點內容之一。但令教育者感到困擾的是無論什么內容的習作教學,學生面臨的問題無外乎是對題目不理解,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如何調整順序,內容如何填充。很多學生都對寫作文產生厭煩心理。教師也不喜歡上習作課。往往上課就是給范文,模仿寫。或者更有直接者就是抄寫范文。這就背離了習作教學的真正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通過相關課題研究,在習作教學時主張調整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嘗試習作練習,也就是本文提到的“四步法”教學。
二、習作教學“四步法”的實踐
第一步:嘗試質疑
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質疑。《禮記·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沒有發現就沒有創新,也沒有激發學生創作的動力。如《不拘形式的說寫見聞》,學生對命題作文已經很熟悉了,但對“不拘形式”的理解有千差萬別。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課堂上與學生們一起交流解決。把習作的“題眼”理解清楚,顯而易見可以降低撰寫習作內容的困難程度。不僅是對題目的質疑,也可以對寫作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一篇習作要求的理解是不同的。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不是錯誤消極的,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們直抒胸臆。
第二步:學會觀察
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觀察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敏銳的觀察力可以使我們免受表面現象的迷惑,而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變化的趨勢。我們鼓勵學生學會觀察就能事半功倍地開展寫作練習。例如我們指導《綠色記事本》,就是利用日記的形式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積累、善于總結的過程。觀察是有步驟的。如描寫景物的習作,觀察就可以從遠及近,先中間后兩邊,先整體后局部,多角度來描寫。具體到某一個事物,則可以考慮細節觀察法。從某一個角度來深入觀察。如描寫小動物時,先從頭部,然后是軀干、四肢,最后是尾巴。此外,還有身體的顏色,生活的習性等。
這里應注意的是現在學生的生活圈比較窄,缺乏社會實踐。所以學生的觀察不僅是習作內容本身的要求,也是社會實踐的一部分。脫離生活的觀察是不真實的,也違背習作教學“寫生活”的本意。
第三步:合作交流
這里的交流是教師與小組成員、小組與小組等之間的交流。互通有無,積極采納其他人的合理想法。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討論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把自己疑問和觀察的結果帶到課堂上,碰撞智慧的火花。抓住習作究竟要寫什么的主線,明晰還要添加的內容。
在交流的過程中,組員們還要學會傾聽。其他成員發表意見,就是對自己的提醒和啟發。善于傾聽的學生往往都很會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傾聽成員的發言。例如:他的哪句話對你有幫助,記錄下來。你想對其他人提什么意見和建議,想清楚,盡量簡單說明白。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有時我們本以為黔驢技窮,誰又想到柳暗花明。在成員你一言我一語中,一篇習作的思路很快就理順清楚了。
第四步:歸納總結
這是對一篇習作歸納整理之后列提綱的一個過程。把自己要說什么,究竟應該怎樣說都理順清楚。抓住重點列出提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在這里我向大家推薦的思維導圖式列提綱法。把自己想到的幾條主線都列出來;然后自由填充各部分的輔助內容;根據小組成員的發言補充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的習作提綱。
總結也是創作的過程。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和感悟,重組語言進行作文。可以讓學生嘗到創作的成功和喜悅;樹立寫作的信心。學生可以根據習作的要求,自行取舍,完成作品。
習作教學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靈活機動地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注重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技巧。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孔義,方龍云.語文教育科研導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06-01.
[2]王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學三、四年級寫作標準分析 [J].基礎教育研究,2010(4).
[3]李新農.我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4]張巖.論小學生寫作的指導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