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歷史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其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近年來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很多學校開始在實踐教學工作中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嘗試,而小組合作教學正是其中之一。為此,對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對其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展開了探討,希望能夠對初中歷史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小組合作;活動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注中明確指出,初中歷史教學應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模式,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而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氛圍、趣味性、主動探究等方面的優勢,則恰恰為這一目標的實現帶來巨大幫助,因此,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運用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概述
從理論上來看,小組合作教學主要是指多個學習者(群體)為了實現某一學習目標而在行動上互相配合的一種學習策略,在教學領域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則是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一教學方式下,教師會將學生合理地分配為多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則會為每個小組的小組內合作提供指導。與常規教學方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能夠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合作的空間,充分發揮集體功能來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鍛煉,與素質教育理念十分契合,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動,從而將其學習熱情、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能力激發出來,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1]。
二、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并非是對學生的簡單分組,每一個小組的人數以及小組成員能力情況、性格特點、歷史基礎等因素都會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對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有效運用,就必須要在日常教學中對班級內學生進行深入的觀察與了解,并利用課后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將每一位學生的能力、性格、基礎等學習情況確定下來,并在此基礎上對小組合作學習展開具體的安排,這樣才能夠保證分組的合理性,以免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從具體分組策略來看,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小組合作學習通常應將小組成員控制在2~6人之間,并根據合作學習任務來進行具體的人數調整,如學習任務較為簡單,則可適當減少小組成員人數,反之則可增加小組成員人數。而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則要堅持能力互補、性格互補的原則,即性格內向的學生應與積極主動、性格外向的學生分為一組,而歷史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以與歷史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既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實現互幫互助,同時又能夠使各小組整體能力水平基本相同,從而保證每個小組的參與積極性[2]。例如在學習《盛唐氣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歷史人物知識賽,比一比誰了解的唐朝歷史人物更多,在活動過程中,如果某個小組內學生歷史基礎都比較差,那么在競賽中就會處于絕對的劣勢,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還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師能夠將按學生的歷史基礎情況進行小組成員的劃分,則能夠有效避免這種情況,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并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在活動中實現知識積累與能力鍛煉。
2.準確把握身份變化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的身份已經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啟發者、監督者與參與者,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清楚認識到這一身份變化,并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身份轉變,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教師為各小組安排完學習任務后,學生開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探究,這時教師應以旁觀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監督,觀察學生是否存在學習策略、學習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并等到教學評價環節再明確指出。而在學生遇到困難,學習活動陷入停滯時,教師則要扮演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來,與學生共同對問題展開探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法。
3.緊密聯系課程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雖然能夠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帶來較大的幫助,但在教學時間等方面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并不適合所有教學情況,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必須要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與教材緊密聯系起來,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入手為學生制訂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生的能力、知識、情感等各方面特點來對具體教學策略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將小組合作策略在合作探究、突破難點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3]。例如在學習《明朝的對外關系》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完基礎知識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鄭和下西洋的影響”這一主題與教學難點展開探討,并為學生展示網絡上關于這一問題的看法與觀點,同時引導學生從明朝歷史背景、明朝經濟條件以及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空范圍等多個角度展開思考探究,并在最終得出一致的結論。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將問題與本堂課以及之前所學的相關歷史知識結合起來,并結合小組其他成員以及網絡上的觀點看法展開綜合分析,無論最終得出的結論如何,都能夠對學生的知識積累以及能力提升起到巨大幫助。
4.傳授學生合作技巧
初中生雖然在思維、能力等方面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大多數學生均為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家人的溺愛,因此比較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經驗,這就給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明確合作、互動交流的重要性,并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從而保證小組內成員關系的和諧,另一方面則要向學生傳授各種合作技巧,如積極交流、尊重他人意見、虛心接受他人建議等,這樣才能夠減少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沖突與矛盾,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下去。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這一課時,很多教師通常都會組織學生在組內對自己喜歡的三國人物進行評價與探討,由于每一位學生喜歡的三國人物不同,因此在討論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爭議,但如果教師能夠在討論前向學生強調尊重他人意見的重要性,那么討論活動就能夠變得更加和諧,而學生也能夠對三國歷史擁有更多的了解,并產生更大的興趣。
5.嚴格規范課堂紀律
初中生正處于精力旺盛的年紀,大多都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同時自控能力也普遍較差,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常常脫離課程內容,有些學生甚至還存在著大聲喧嘩、隨意打鬧等行為,這不僅降低了學習效率,同時還對其他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的規范與管理,一方面在課前強調遵守課堂紀律的重要性,明確課堂紀律規范,另一方面也要在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發現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紀律的情況并加以制止,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之后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6.轉變教學評價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教學模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變,而基于傳統教學模式展開的教學評價自然也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創新,以適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首先,小組合作學習無論是學習探究還是學習成果都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同樣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予以表揚,并指出各個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切不可對小組內某個學生進行單獨的表揚或批評,以免使學生內心產生不平衡感。其次,教學評價是對學習過程的總結與反思,教師除了要對各小組展開評價外,同時也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評、小組內成員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另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以評比的形式展開教學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夠主動約束自身行為,努力在合作學習中有更好的表現。
7.積極創設合作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法的突破與創新,主要是依據教學內容,營造逼真的場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可以創設學生欲知、欲究的教學情境,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活動中,使其能夠掌握歷史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一,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合作情境。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有效應用,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也可以借助集文字、聲音、視頻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多媒體設備,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降低歷史知識理解難度,為學生合作討論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五四運動”這一課時,為了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我的一九一九》電影的精彩片段,如讓學生觀看要求收回山東主權的場景等,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使其能夠在相應場景中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在五四運動產生影響討論中,能夠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而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歷史水平,對良好合作教學效果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啟發誘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提問是最關鍵的環節,能夠引發學生思考,開拓其思維。因此,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教師需要對問題的設計加以重視,設置有價值、可討論性的問題,以促使學生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進行。例如,在學習有關“新航路開辟”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懸念設疑的方法。如,西方與東方距離遙遠,西方人為什么跋山涉水來到東方,該問題的設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書中內容,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內的討論,探究西方人來東方的原因。
另外,也可以創設音樂情境、游戲情境、生活情境等,促使學生快速進入討論的狀態,為歷史課堂增加生機與活力,能夠讓學生感受歷史課堂的樂趣,激發其討論欲望,調動其探索歷史知識的積極性,進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能夠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很大的幫助,但要想讓這種教學形式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則需要教師在課上指導、教學評價等方面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范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及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145.
[2]曹文廣.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6.
[3]干翊.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3(34):111.
作者簡介:龐燕珊(1986.9—),女,廣西博白人,本科,中學一級,初中歷史教學。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