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銘
信息技術給傳統教學的方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上課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過去的教師上課只要有粉筆、黑板就足矣,但是現在這些簡陋的教學條件,完全滿足不了新時代學生對信息的索求,教師必須跟進時代的步伐,對自己教育教學元素進行思考整合,才能不被時代拋棄,不被學生厭煩。
課堂模式要適應時代發展,適應學生能力發展,要具備指導教學實踐的示范作用。適應時代的教學模式中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思維發散能力和遇到問題冷靜分析,靈活解決的能力。它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紐帶,為教學實踐找到了理論支撐,實現了由理論到現實的發展。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各中小學都取消晚自習、周六課。老師不再有時間去“磨”,學生因為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自學習慣,課外感到無所適從,無事可干,成績下滑嚴重。為了順應教育改革,提升教學成效,“高效課堂”成為各學校各老師聚焦的重點。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教師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都達成,即用盡量少的時間來獲得最多、最大的教學效果。把過去教師占用的本該屬于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自己獨立地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尋求與同伴交流討論來共同作出解答。這一過程能充分地讓學生的頭腦得到訓練,思維得到沉淀,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升。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創新型人才。
想要打造低投入高收效,掙脫傳統束縛的新型課堂,必須以科學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支撐來指導教師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靜態不變的,教師在實施前都應該根據自己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來激活教師教的熱情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和學生都能享受課堂,在和諧歡樂的氣氛中完成教的任務和學的任務,還能實現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課堂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才是有效的教學。目前這樣的高效教學模式相繼涌出了許多。例如,講述傳授回憶為主的教學、系統程序的教學、設置問題的教學等。其中依托問題展開的教學方式廣受大家好評,也是筆者正在實踐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要求循序漸進地和有目的地向學生提出認識任務,這種任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掌握新知識時應解決的。這種教學模式更適用于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技巧,有較深的理解和獨立掌握知識的技能。以問題教學模式為原型,開發出了很多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教學形式。其中一種就是“問題導學”。
“問題導學”是一種圍繞新課改核心教學理念展開的有效教學模式,理論基礎是問題教學法。通過借助“問題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通過提出的問題骨架,幫助引導學生豐富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是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課堂角色的轉換,在教與學的轉化中開發學生的創新和實踐潛能。“問題導學”的核心是“問題”,就像沒了船槳的小船就失去動力一樣,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和優化設計的問題也引導不出高效課堂。“問題串”就像一堂課的骨架,它能支撐起教材所要傳授的關鍵內容和重點內容。“問題串”中的一個個問題就像梯子一樣,能幫助學生邁向知識的高峰。但筆者從教幾年觀摩了很多堂問題導學課,自己也在實施問題導學,很多時候課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高效也未得到落實。觀察發現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對問題導學中“問題”所起到的作用認識不足,問題優化設計的意識和能力不足,設置隨意性大,具體表現為:
1.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核心
2.問題過于簡單、流于形式、思維含量低
3.過分追求課堂活躍氛圍,內容空泛
4.教師“想當然”,問題難度大
5.問題無趣,脫離生活實際,不能激發學生興趣
問題導學中問題設計的著眼點是導,怎樣設計問題才能“導”好學生、“導”好課堂,讓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上既掌握好知識,又得到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從以下要點著手。
1.教師吃透教材,設計出“點穴式問題”
點穴式問題講求精準,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以幾個關鍵“穴位”來貫穿整個教學主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備課,深度解讀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的整體結構,提取出能統籌安排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
2.梯度“問題串”,組織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教師在問題設計時,可以對核心問題進行逐層的剖析,從而生成子問題,讓子問題的解決鋪墊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通過低層次逐步向高層次邁進。但要注意子問題設計時候,不能事無巨細,繁瑣細碎,也不能過于籠統,讓學生猜不透,踩不實。學生只要借助合理的梯度“問題串”才能系統地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大樓。
3.分析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制造矛盾沖突問題
高中生處在旺盛的青春期,求知欲、好奇心都在很高的水平,矛盾沖突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獨立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完成新知識的同化。逐步拓廣學習思路,發散學習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既高效地掌握知識,又得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鍛煉。
4.挖掘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教師應該多設計探究性問題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提升自己。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在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探究性問題還能大大地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之間通過頭腦風暴,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到達目的地所需的時間。探究性問題也能夠催生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精神,這也為其日后成功走入社會成為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