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英
我本想用購物活動來鍛煉孩子的膽量,未曾想還給我帶來了意外的多重收獲。
購物是家庭中的平常事兒,但若將購物的主人換成孩子,很多人不免會感到新鮮——讓孩子購物,行嗎?作為母親,我的體驗是:讓孩子購物,不僅可行,而且是教育孩子的好途徑。
女兒生來膽小,做什么都要媽媽陪著,陪著玩、陪著看電視、陪著睡覺,像條尾巴一樣跟著我,有時著實讓人心煩。稍大些,這種情況有些好轉,但仍然是膽量不夠。為了提高孩子的膽量,我曾嘗試過很多辦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一天,一個念頭閃現在腦海:“何不讓七歲的女兒獨自去買東西呢?”孩子的爸爸對此很贊同。于是我們交給了女兒一個任務:“去買一袋雞精。”
“我一個人去呀?”女兒疑惑地看著我們。
“對,你一個人去,到許阿姨的店里去買,家里等著炒菜用。”我將一袋雞精的錢放在女兒的手里,告訴她快去,媽媽在門口等著她。女兒看著我們堅定而不容討價還價的目光,只好出了門。
一會兒,只見她手里拎著袋雞精,飛快地跑回來,氣喘吁吁地說:“媽媽,給你雞精。”我和愛人高興地抱起女兒,不住地夸獎她:“瞧,我們的女兒真能干,會自己一個人買東西了。”女兒也很興奮,看得出她也覺得自己很能干。以后,家里小件日用雜品短缺時,女兒便成了理所當然的采購者。
通過購物,女兒不僅膽量變大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有了提高。
首先,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以前,女兒由于膽怯而很少開口跟陌生人講話。而單獨購物時,女兒必須得開口講話,這無形中鍛煉了她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增強了孩子的記憶能力。所需購買的物品名稱孩子必須要記牢,否則買回的東西往往并非所需,這就要求孩子努力記住物品的名稱。一次讓女兒去買袋蒜蓉辣醬,因名稱拗口女兒半道又折回了兩趟,才將它記住。以后購物時,女兒將物品名稱記得很牢,以免再跑冤枉路。
再次,鍛煉了孩子的應變能力。購物時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女兒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剛開始購物時,讓她買中華牙膏,若無此牌,女兒會跑回來“請示”怎么辦?再后來,遇此情況,女兒便自己做主,購買其他品牌的牙膏。有時此店沒有,她會跑到另一家去購買,孩子處事的靈活性大大增強。
最后,培養了孩子惜物、節儉的品質。學會購物之后,女兒知道了家中物品都是花錢買來的,因此也知道愛惜東西了。如,以前牙膏用到不太好擠時,女兒便說:“沒有了,扔掉吧!”如今,她會用力地去擠,因為她知道,如果扔掉它又得要花錢買新的。我把每次購物找回的零錢,作為獎賞都給了女兒,女兒將錢放進自己的儲蓄罐中。我們告訴她,等錢攢到一定數量時就給她存在銀行里,以后需要時可以取出來買她自己想要的東西,如好看的圖書、好玩的玩具等。女兒很高興,時常打開儲蓄罐數錢。
當然,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及購物活動的順利進行,家長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第一,年齡的把握。讓孩子購物時要考慮—下孩子的年齡,年齡太小無法勝任。我認為至少4周歲以上才能開始購物。第二,店家的把握。讓孩子購物時應首先選好店家,店鋪應離家不遠,而且家長要與之很熟,有一定信任感。第三,物品的把握。讓孩子購買的物品應主要是—些小的日用雜品,如油鹽醬醋、牙膏肥皂之類的東西。第四,錢數的把握。給孩子的錢的數目不要太大。剛開始的時候錢數可以與所買的物品正好相等,以后可稍多些,但大額錢幣最好不要給孩子。第五,注意衛生。因錢幣上細菌很多,要讓孩子養成購物后洗手的習慣。
我本想用購物活動來鍛煉孩子的膽量,未曾想還給我帶來了意外的多重收獲。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