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紅
摘 要:高中體育課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良好的師生關系,愉悅的教學環境,多種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是其重要因素,是我們搞好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質的強大動力,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強調有效的引導和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使學生為終身體育思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培養;體育興趣;師生關系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成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高中體育課的教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不難看出,課標中把運動興趣作用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和練習感興趣的時候,就會認真聽講,仔細觀看教師的示范動作,練習的時候就會積極參與,一絲不茍,刻苦完成,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和練習不感興趣的時候,就會心不在焉,馬馬虎虎,被動應付,從而影響動作完成的質量,結果事倍功半。體育運動興趣是指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傾向。運動興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已有的體育運動興趣比較有限,并且不太穩定,大多尚未形成興趣中心。但學生已有的體育運動興趣可以改變和發展,新的體育運動興趣可以通過教師教學上的引導去培養、發展、鞏固的。
一、高中體育老師要培養融洽的師生情感,點燃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師生間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養與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先天條件。實踐證明:有些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是對體育教師不信任開始的。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關心、熱愛學生,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學生自然會尊敬,擁戴你,這樣師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會培養融洽的師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習過程中,與之朝夕相處的教師發揮巨大的表率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至師德與師能往往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因此,體育教師要用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和健美的體魄、優美的示范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直接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從而燃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二、體育意識是培養運動興趣的前提
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體育感覺、思維和判斷的總和,是人們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就學生而言,則是指他們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按照個人對體育知識的理解,采取個人認為正確、有效的方式來參加體育活動行為的心理現象。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和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家庭和社會進行的體育教育對其影響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應大力宣傳體育運動知識,讓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運動的功能、社會價值,特別是體育運動具有促進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當學生有了良好的體育意識,就會由衷地產生對體育的需求,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中,在實踐中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益處、快感、樂趣,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得到強化和鞏固。沒有體育意識,培養運動興趣就成為一句空話。
1.在宣傳中培養體育意識。每個人的體育意識形成有先有后,有好有壞,新課程的指導思想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在校園形成的體育氛圍,對于全體學生,尤其是對一些體育意識薄弱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校園內通過體育教學、運動會、體育節、廣播、墻報、板報、宣傳欄等途徑大力宣傳體育運動,構建強勢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讓每個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發廣大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深刻理解學校體育對培養人和促進人的健康全面發展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適當體育運動可緩解學習壓力,減輕精神負擔。同時,良好的身體素質又能幫助他們精力充沛的學習。
2.在競爭中培養體育意識。體育競賽是促成學生體育情感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途徑。競賽本身是一種參與,這種參與有競賽選手的參與,也有觀看者的參與,不同的是競賽參與往往是全身心的投入,且影響的人多,所以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參與好得多。競賽參與不僅使參與者的體育才華得以展示,體育運動精神得以升華;同時在競賽中觀看者也能從中自省自勵,而整個體育競賽的組織實施過程,更是班級的凝聚力、團體合作精神重塑,以及學校體育氛圍達到高潮的過程。
3.在觀賞中培養體育意識。觀看體育比賽是陶冶學生體育情操,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欣賞體育美的重要手段。利用各種大型比賽如:奧運會、世界杯、亞運會等的機會,組織學生觀看,開展體育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圖片宣傳等途徑讓學生了解體育競賽的規則、技戰術、運動員的拼搏精神以及優美的體育動作,從而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對體育的熱情。
4.從學習內容及改變教法中引發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源。學生對所學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就會逐漸形成運動愛好和運動興趣。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新穎且豐富多樣,難度深度安排適當,是激發和培養運動興趣的前提。對教材內容是否興趣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當然這并不是說競技性的田徑項目對學生而言興趣相對不強,就不去選擇其作學習內容,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 教學手段和方法將這些學習內容教“活”,使學生喜歡參與這些項目,并達到學習目標。因此,要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是可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體現出來的,只要我們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計好每堂課的教學,那么,我們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耐久跑的教學,每節課重復著繞操場跑道跑,學生練習幾次就會乏味,教學手段單一、呆板、太傳統,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興趣就會降低。如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越野跑,自然自然地形跑等練習手段,學生就不感到乏味,而結合游戲、競賽的練習方法,就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我們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項目如輪滑、攀巖等。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新穎,深度、廣度合理,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能夠做到學有所得,在學習中增添興趣,在興趣中促進學習,感到所學內容似曾相識而又陌生,需要通過主觀努力,反復練習、不斷積累,才能逐步掌握。伴隨這一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滿足身體和精神需要的多種運動體驗,這種體驗才會帶來學生對體育運動更多的關注,投入和參與。
總之,體育具有別的事物和別學科所不具有的樂趣,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人類為什么如癡如醉地愛好和從事體育運動現象了。一句話,興趣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強大動力。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更應該學習和領會課標精神,及時更新觀念,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引導他們由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樂趣、由樂趣到知趣的更高認識。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影響十分深遠,探討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還有諸多方面,需要我們廣大體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和挖掘。只有認識到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性,最終才能達到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登嵩,《高級中學體育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2]敬彥美,《如何將快樂融如體育課》,中學課程資源;
[3]馮曉輝,《中學體育藝術類課程教師教學能力結構研究》;
[4]羅小安,《體育教學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學園》(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