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鈺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隨之顯露。教學啟發藝術作為現代學科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的核心,在古詩詞教學問題的解決中體現出無法替代的優勢。本文通過對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據此提出了教學啟發藝術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實現途徑,這不僅能夠提升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還能調動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啟發藝術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而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頁,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瑰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出臺,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使得古詩詞教學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由于古詩詞本身比較晦澀難懂,中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水平一直較低,難以提升。與此同時,許多教師一直采用傳統保守的教學方式,使得古詩詞教學更加枯燥乏味,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因此,本文對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啟發藝術進行分析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注重知識講解,忽視感悟體驗
在古詩詞教學中,對基礎字詞、語法、翻譯的講解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的教學環節,但并不能作為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核心內容。教師如果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灌輸,亦或是直接要求學生掌握古詩詞的中心思想,忽略對古詩詞的分析鑒賞、感悟品味,就會導致教學內容枯燥僵化,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被動,失去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完全背離了古詩詞教學對學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品質、培養審美情趣的教育目的。
(二)主張機械記憶,缺少誦讀品味
新課標十分重視古典詩詞的背誦,在教學目標中明確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但當前古詩詞教學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往往督促學生對在中高考高頻出現的古詩詞進行機械性地背誦記憶,達到所謂的應試目的。這樣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只會讓學生把意蘊豐富的古詩詞看做是晦澀難懂的文字而喪失了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信心,忽視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進而失去學習古詩詞的意義和價值。更重要的是,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誦讀來達到背誦的目的。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在古詩詞教學中,誦讀是進入詩詞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三)淡化意象分析,片面解讀文本
中國古典詩詞往往講究遣詞造句的含蓄、凝練,常借景抒情亦或托物言志,將作者的心境、情感和志向寄托在獨特的意象之中。古詩詞中的意象是作者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完美結合,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是作者情感的高度凝練,是古詩詞的靈魂。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對意象內涵的深入剖析是幫助學生正確解讀文本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有許多教師忽視對意象的理解分析,僅僅通過介紹古詩詞的寫作背景、簡單翻譯古詩詞的字面意思片面地解讀文本,使學生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主觀感情的抒發,也無法感受古詩詞帶來的意境之美,讓古詩詞教學黯然失色。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意象、解讀意象,通過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積累典型意象,提高學生意象分析能力,體會古詩詞豐富的思想意蘊。
二、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啟發藝術的實現途徑
(一)導入啟發藝術
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開端,雖然簡短,卻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好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導入不但能夠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觸發學生情思、引導學生思考、拓展學生思維、極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此是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古詩詞教學中,具有啟發性的導入方法各式各樣,也各有所長。如懸念導入法、激情導入法、解題導入法等等,但最合適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師要依據具體的古詩詞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因“課”制宜、因“生”制宜,選擇適合的啟發性導入方法,靈活運用才能匠心獨運。
(二)提問啟發藝術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育家齋藤喜博也曾說:“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這些都指明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重要性。在古詩詞教學中具有啟發性的提問形式有很多,如牽筋式提問、層進式提問、轉彎式提問、比較式提問、選擇式提問、遷移式提問、擴散式提問、創造式提問等等。形式雖多但都必須要遵循下述原則。偏離這些原則,課堂提問就無法起到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重點難點
2、針對學生實際,難易適度,順序得當,層次分明
3、掌握最佳時機,巧妙設計問點
4、面向全體學生,精選提問對象
(三)討論啟發藝術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討論已經成為中學語文課堂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結合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特點,教師在組織課堂討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由于中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在組織討論時,要掌握討論方向,并予以適當的誘導和點撥,以引導學生正確地解讀文本;課堂討論的問題要圍繞古詩詞教學的重難點、學生理解的疑難處亦或是在古詩詞中矛盾分歧較大的地方展開,才能提高討論的意義和價值;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全面總結學生提出的不同看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加深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并對討論的疑難問題或爭論問題闡明自己的看法。同時對課堂討論的表現要做出有效評價,不僅要對學生新穎獨特的觀點提出表揚,還要針對討論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正意見。
參考文獻
[1]方祥云.語文啟發式教學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1:8.
[2]陳跡深.新課標對中學古詩詞教學的新要求[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3(32):14-15.
[3]劉宸.語文課堂教學中誘導啟發藝術的實現[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139-140.
[4]韋冬妮.《醉花陰》與《聲聲慢》意象比較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3):113.
[5]許振淵.淺析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誤區及建議[J].學周刊,2014(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