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燕
我所在的學校處于山區貧困地區,學校有300多名學生,大多數屬于留守兒童,每學年輟學的學生比較多,學生多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大多數老人都沒有文化,因此在學習上幫不上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一名英語任課教師,我時刻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使他們不僅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本文所闡述的情感干預策略,就是幫助留守兒童學好英語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利用課堂用語進行情感干預
在課堂教學過程,雖然有的留守兒童看上去在認真聽課,但其實他們并未真正與教師的教學實現同步。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英語教師需要更加關注留守兒童,需要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如在邀請某些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減少比較生硬的如“Listen to me./Read it.”等祈使句,而是應該采用如“Could you help me to collect it? /Can I /Would you …?”等疑問句式進行詢問,當然與微笑、手勢等肢體語言配合使用會更有效果。教學實踐也證明,留守兒童更愿意教師提問時使用委婉的語氣,這樣使他們樂于開口講英語,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相對于普通兒童,留守兒童在學習新課時會困難一些。這種情況下,為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師生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逐步讓學生擺脫學習英語的畏難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使用委婉的語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如教師這樣說:“So who can read the dialogue? Can you try?”學生開始很猶豫,但他還是慢慢地站了起來。這時教師趁機說:“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be Amy, and you are John. OK? ”當教師再次用溫和的語氣發出這樣邀請時,學生竟然爽快地答應了。
在這里教師用“Can you try?”而不是“Read it.”這樣語氣就由生硬變為緩和,并用“試一試”的說法給他們一種暗示,也就是告訴他們失敗了也沒有關系,只是試一試,從而使他們卸下包袱,勇敢嘗試。
二、借助身體語言進行情感干預
在與留守兒童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心理特別敏感,有時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會使他們變得特別緊張。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使用親切的問候語來緩和緊張的氣氛,當然使用身體語言有時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在課堂準備環節,很多情況下教師會通過師生問好等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但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感到單調。因此換一種方式,或許更能夠喚醒學生的情感。如“Today I want to have an interesting lesson with you. I want to see your smile.”教師一邊說一邊用溫和的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當然此時也可以運用肢體語言?!癥ou see,I have a big smile. And I want to see your sparkling eyes. OK?”教師邊說邊笑著與學生互動,課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輕松起來,學生也能更加集中精力投入課堂教學中。
心理特別敏感的留守兒童非常擔心自己被教師點名進行表演或者站起來回答問題,但他們又很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欣賞。針對他們的這種矛盾心理,教師也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來幫助他們緩解緊張的心理。如小明有一次被教師要求讀單詞,由于課前沒有預習,自己一點把握也沒有,結果當他被我叫起來回答問題之時,如同驚弓之鳥。為了使他通過一次次的成功嘗試獲得學習英語的自信,我設計了一個開小火車輪流讀單詞的小游戲,當小明讀這個單詞時,前兩次讀得都不好,經過我多次范讀后,他終于讀準了單詞。這時我向全班同學豎起大拇指,示意全體學生都要為他鼓掌。此時,性格內向的小明表現得很激動,接下來他一直都在認真聽課,并且回答問題時也更自信了。
三、通過課堂反饋進行情感干預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通過課堂反饋對留守兒童進行情感干預,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效果,我們可以把平時使用的比較籠統的評價語言,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使這些學生能夠知道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是值得欣賞的。很多情況下,具有針對性的反饋信息都是很明確的,因此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從而提高他們辨識知識的水平,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使他們產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傳統的評價語言要么是“Good”,要么是“Very good”,這樣的評價語言顯然不如“Youre the handwriting king”以及“I really like …”等更具有針對性,更加明確。此外,為了使留守兒童能夠準確了解自己進步的程度,在評價語言上要注意有層次性,注意梯度的漸次提升。如“Thats perfect./Thats good./Thats OK. ”當他們的表現很突出時,就可以用“Youre a super student./Youre amazing. ”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他們不再擔心被點名回答問題,自信心得到了有效提升。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進行情感干預,在對留守兒童進行評價時,教師還可以使用肢體語言,如擊掌、微笑、鼓掌等。
四、依托情景創設進行情感干預
現在較為提倡在“復雜的經驗中學習”,從而使學生不再簡單地學習知識性,而是在親身體驗中,與小伙伴的互動過程中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如在教授《weather report》 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我來當天氣預報員”的活動,并設計了一個情境,提供了地圖、指揮棒、話筒等道具。有一名留守兒童看到教師布置的場景后很激動,看到他欲言又止的樣子,教師走過去特別關心地進行了詢問。在互動溝通中,這名學生表示自己一個人去播報會緊張,因此想和小伙伴一起播報。找到了癥結所在,教師幫助他實現了這個愿望。結果這個學生給了教師和全班同學一個大大的驚喜。他不僅順利地和小伙完成了這次天氣預報的任務,而且還編出了下面的句子:“Look,now I am the weather reporter.Good morning.Its warm in Nanjing today. Its cool in Hong Kong.Thank you!”同學們都驚訝于少言寡語的他竟然有這樣的表現。后來通過溝通了解,教師發現這個學生覺得情境教學很有趣,使他感到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所以他特別愿意參與學習,只是自己沒有信心。
在訪談留守兒童的過程中,我發現和普通孩子相比,他們在情緒等很多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如他們的生活內容相對要簡單一些,更加多愁善感,缺乏自信心等??傮w上來看,他們常常表現出壓抑的情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總是沉默寡言,不想參加合作探究活動,不愿意與其他小伙伴互動等等。有鑒于此,本文對自己在情感干預方面所做的努力進行了詳細闡述,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實證借鑒。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