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贏君
(大慶市龍鳳區臥里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慶,163714)
冠心病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心絞痛主要是由于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收縮力下降、以及供血不足所導致的不能滿足機體實際代謝需求等相關癥狀。而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心絞痛主要是由風熱寒燥等誅邪導致的心痛。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會在身體以及心理上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患者會經常出現失眠以及睡眠顛倒等睡眠障礙,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會產生直接影響。本研究選取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中醫治療方法在冠心病心絞痛臨床治療上的價值以及對患者睡眠障礙癥狀改善的作用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慶市龍鳳區臥里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1.3±3.6)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63.1±4.2)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法,觀察組則采取了中醫治療方法,具體治療措施如下。
1.2.1 常規治療方法 常規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口服阿托伐他汀鈣膠囊(10 mg/d)和硝苯地平緩釋片(具體用量隨患者血壓情況調整)。
1.2.2 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藥方:高良姜15 g、蓽茇15 g、檀香10 g、細辛8 g、川芎15 g、丹參30 g、延胡索15 g、赤芍15 g、靈芝15 g、水蛭15 g、地龍15 g。水煎服用,每日1劑,300 mL/劑,早晚各服用1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心肌耗氧量指數以及相關心率指數等。顯效:患者心電圖經過治療恢復正常且心絞痛癥狀徹底消失;有效:患者心電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復且心絞痛發作的次數明顯減少;無效:患者心電圖沒有明顯好轉,心絞痛發作次數沒有明顯減少[1]。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觀察比較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失眠率以及安眠類藥物的服用次數。

2.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觀察組為8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2 2組患者心肌耗氧量以及心率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心肌耗氧量、心率指數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失眠率以及安眠的藥物服用次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失眠率以及每周的安眠類藥物服用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患者心肌耗氧量指數、心率指數評分比較分)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失眠率及安眠藥物服用次數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通常情況下中老年人群冠心病的發病率更高,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整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對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現代醫學對冠心病的治療有一些特效藥,但是臨床治療中發現,利用特效西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絞痛癥狀,但整體復發概率較高。而且長期服用冠心病特效藥物,不僅會對患者的心、肝、腎、臟等產生嚴重影響,也會產生抗藥性,從而使得藥效不能得到充分發揮。中醫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中醫理論中將冠心病歸屬到胸痹以及真心痛的范疇,其主要發病原因為肝臟功能出現損傷、腎氣虧虛、上七情內傷、陰陽氣血失調、寒冷刺激、飲食不節及勞逸失度等[3]。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能夠有效提升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總有效率,而且還能夠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心率以及睡眠障礙等問題,有非常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