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琴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龍巖,364000)
睡眠障礙現象隨著年齡增長,病癥不斷嚴重[1]。睡眠障礙不僅使患者極易出現高血壓癥狀,還會引發心腦血管等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血壓快速升高,出現心慌、惡心等不良癥狀。因此,老年患者高血壓和睡眠障礙之間如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嚴重可危及生命。本研究采用艾司唑侖治療合并睡眠障礙老年高血壓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龍巖人民醫院收治的患有睡眠障礙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3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8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58.15±1.31)歲;睡眠障礙病程1.6~9.1年,平均病程(3.2±1.4)年;高血壓病程1.7~8.51年,平均病程(1.6±1.7)年。觀察組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57.11±1.08)歲;睡眠障礙病程2.1~9.8年,平均病程(3.7±1.5)年;高血壓病程1.8~8.3年,平均病程(3.1±1.2)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者經檢查均符合老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且伴有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等睡眠障礙;2)臨床資料完整,方便追蹤隨訪;3)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肝腎疾病、心臟系統疾病者;2)伴有神經系統疾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3)中途退出研究或配合度差者;4)存在藥物過敏史或近期采用其他藥物治療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服用艾司唑侖(山西省太原晉陽制藥廠,國藥準字H14021708)治療。每日晚臨睡前服1片,連續服藥3周。治療過程中進行血壓測量。
1.5 觀察指標 睡眠質量評價:PSQI量表主要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催眠藥物、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等,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
1.6 療效判定標準 標準睡眠綜合療效評判(PSQI)標準:痊愈-治療臨床癥狀消失;顯效-偶爾有失眠現象;有效-睡眠質量有改善;無效-癥狀沒有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失眠綜合療效比較 臨床觀察,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為94.1%,優于對照組7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失眠綜合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觀察組血壓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SBP與DBP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綜合療效比較 比較2組覺醒次數、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時間,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綜合療效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睡眠障礙中常見臨床表現為失眠、入睡困難和睡眠質量低下、有效睡眠量不足[2]。睡眠障礙發病率較高,入睡困難癥狀中高血壓患者所占比例最大。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高血壓發病率逐年上升,約為49.1%,目前我國老年高血壓患者數量已達8 346萬,越2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患有高血壓。且隨著年齡增長,人的睡眠時間逐步縮短,特別是>60歲的老年人。
目前我國治療原發性失眠主要依靠藥物、非藥物2種途徑。非藥物治療其效果并不理想[3]。艾司唑侖是一種新型抗焦慮催眠藥,主要作用是治療失眠,并對焦慮、恐懼等癥狀同樣具備控制功效,鎮靜作用非常明顯[4]。王鈞[5]通過相關調查指出,服用艾司唑侖后患者可在半 h內入睡,深度睡眠時間長,睡眠質量相對較高。該藥藥效強,長期服用易出現依賴性。為了避免和降低該藥依賴作用,本次采用了為期3周的藥物治療。同時,艾司唑侖與酮康唑合用有升高艾司唑侖的血藥濃度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過度鎮靜、口齒不清、遲鈍等精神障礙,因此臨床上必須注意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通過結合本次研究,服用艾司唑侖后患者睡眠質量顯著改善,對穩定血壓有明顯作用。因此,針對睡眠障礙患者采用艾司唑侖控制治療,有利于患者改善睡眠質量,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