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利/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獸醫局
婁曉東/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麥新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養牛業在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養殖規模擴大的同時也時常有疫病的發生,做好牛疫病的防控工作不僅能提高養殖戶收入,也能防止病菌的傳播。因此,必須要做好牛疫病防控工作,實現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1.傳染病危害加大。牛疫病中傳染病的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致死率也比較高,是影響養殖戶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常見的有口蹄疫、肺膜炎、流行熱、桿菌病等,其中口蹄疫是傳染病中影響最廣、致死率最高的一種。
2.寄生蟲病流行。常見的牛寄生病有線蟲、吸蟲等,如果缺少對寄生中的預防,一旦暴發就會造成大規模的牛只死亡。
3.牛的疫病種類增多。隨著牛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引進品種的不斷增加,同一個養殖場中往往會有好幾個不同品種的牛群,這就使得牛疫病的種類也在逐漸增多,輪狀病毒感染、惡性卡他熱、沙門氏菌病等多種病癥并發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很多新病的出現使得防治工作的困難程度大大提高。
1.牛口蹄疫的產生。牛口蹄疫也稱為口瘡或蹄痛,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其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也比較廣,而牛只一旦感染口蹄疫就會出現體溫升高、水腫、皮膚潰爛、紅腫等癥狀。通常情況下,牛口蹄疫多發于晝夜溫差大的春季,這個季節適合病菌寄居,尤其在一些已經患病的牛只體內更加活躍,如果其飼養環境比較惡劣,經常會造成大規模的暴發。
2.牛口蹄疫的發病癥狀。口蹄疫病主要表現為發熱、舌頭出現水泡、蹄部和乳房皮膚出現潰爛等癥狀,病牛先是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口腔黏膜水皰等癥狀,然后水皰破裂形成較大的潰瘍面,繼而病牛的乳房也會出現水皰及潰瘍面,最終形成大塊的爛斑。
3.防控措施
1)加強飼養環境的管理。隨著牛養殖規模以及養殖密度的不斷擴大,在養殖過程中暴露出飼養空間不足、通風性不強、空氣流通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給牛疫病的流行提供了可能,因此要加強養殖場飼養環境的管理。根據牛群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種群、雌雄等因素對牛群規模進行合理化分配調整,確保牛群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傳染。

2)建立健全的牛群定期檢疫制度。定期檢疫制度的建立健全主要是從源頭上降低牛疫病發生的概率,首先要提高飼養人員的疫病防控知識,使其在防疫工作中也能夠確保自身的安全;要遵循預防為主、養防結合的疫病防治原則,可以采用臨床檢測的方法,對牛疫病進行嚴格的管理與防控;要根據疫病的流行特點適當增加牛群的常規體檢次數,比如在牛口蹄疫多發的春季提高牛群的常規體檢次數,一旦發現問題就要進行隔離處理,杜絕疫病的傳播。
3)做好預防注射與消毒工作。一般養殖場發生大規模的牛疫病傳染都是因為沒有對傳染源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給予疫病傳染的機會,因此,在牛疫病的防控工作中還應該做好預防注射以及消毒工作。疫苗種類要根據牛體和養殖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要根據牛群的不同成長階段、不同季節及環境差異性采用合適的驅蟲方式,一般常用的驅蟲藥有貝尼爾、抗蟲靈、哈樂松、丙硫苯咪唑等。消毒時要注意定期更換消毒藥物,保證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牛疫病的防控是當前牛養殖業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其防控工作的質量也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通過對牛口蹄疫的防控分析中可得出,牛的飼養管理、定期檢疫、預防注射與消毒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廣大養殖者們應該進一步完善自身養殖場的建設,實現科學化、規模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