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養殖業的規模在近些年來不斷擴大,逐漸成為農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隨著牛羊數量的日趨增多,大量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一些常見的疫病在牛羊群中開始蔓延,影響牛羊的正常生長,甚至使牛羊發病最終導致死亡。因此牛羊養殖戶應加強對疫病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如何控制和消除疫病,從根本上防治疫病,保障牛羊的健康。
絕大多數的養殖戶對疫病的防控意識微弱,甚至缺乏疫病防控專業的相關知識,因此,有關部門應增強養殖戶疫病防控的理念,讓養殖戶充分掌握牛羊的疫病類型以及相關的防控措施,了解疫病的來源以及產生的條件,做到心中有數,從根本上做到對疫病的防控。
相關部門可以對牛羊養殖戶開展常見疫病防控的培訓,引進專業技術人才,開設疫病防控知識普及班進行短期的培訓,讓養殖戶充分了解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加強防控理念,并對常見疫病的類型做出深度的剖析,讓養殖戶不懼怕疫病,對疫病的防控做到胸有成竹。有關部門還可以設立疫病防控實驗室,專業人才在操作實驗的同時耐心講解,并讓養殖戶親手實踐,幫助養殖戶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防治和消除常見疫病的方法,讓疫病沒有可乘之機。
大多牛羊染上疫病的原因除了養殖戶的防控意識不強烈之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牛羊自身以及周邊的環境衛生沒有達到養殖標準。養殖戶為追求經濟效益,引進品質低劣的牛羊品種,為降低牛羊養殖成本導致牛羊染上疫病,最終導致牛羊成片死亡,給經濟效益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針對上述情況,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牛羊養殖業的衛生監督,制定發展牛羊養殖業所需要達到的衛生標準,養殖戶應對牛羊的健康進行定期檢查,出現問題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防患于未然。加強對周圍環境衛生的改造,保證牛羊生活在一個相對健康安全的環境。

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專門的環境衛生監測人員,對當地牛羊養殖場的周圍環境衛生情況進行逐個檢查,對不合格的養殖場提出改造意見以及切實可行的改造措施,養殖戶在完成改造后才可以重新進行牛羊養殖,確保衛生情況達到標準,有效防止疫病的產生。養殖戶還應加強衛生意識,定期打掃與清理圈舍。引進高品質的牛羊品種,對牛羊采取科學的飼養方法,同時,關注每一只牛羊的健康情況。對牛羊進行定期的清洗和消毒,定期免疫接種疫苗,保障牛羊的健康,使疫病遠離牛羊群。
疫病的傳播有多種方式,除了通過外界環境傳播之外,還可以通過物體和人體來傳播,病菌通過附著在物體和人體上從而轉移和擴散到牛羊中去,因此,養殖戶要加強養殖場的管理制度。與此同時還應建立疫病突發緊急機制,防止疫病的蔓延危及到整個牛羊群。
養殖戶可以在養殖場出入口設立消毒室,相關的養殖人員在與牛羊接觸之前要進行嚴格的消毒之后才能進入,在工作結束后也要進行消毒,既有利于確保牛羊的健康,也對養殖人員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養殖戶還應建立疫病突發緊急應對機制,在養殖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牛羊不幸患病,應立即將感染疫病的牛羊進行隔離,防止疫病的蔓延,然后再對染病牛羊,根據所患疫病的種類采取相應的消除措施,如果治療無效,應盡快對病死動物進行焚燒等無害化處理,以免疫病傳染。
如今牛羊養殖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一些常見疫病也逐漸出現,相關部門和牛羊養殖戶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讓疫病遠離牛羊養殖,更好的提升經濟效益,促進牛羊養殖業的發展以及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為牛羊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