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雅娟 盧宇藍 王慧君 錢莉玲 周文浩

摘要:本文基于網絡服務技術,立足實驗室臨床檢測業務及管理要求,設計了閉環式實驗室管理系統平臺。該平臺涵蓋了任務預約、任務提醒、任務接受、任務歸檔、任務完成、任務評價等各環節。本設計通過實驗室管理服務平臺,優化了設備使用預約流程,實現了實驗室設備使用和管理的良性循環,提高了人員和設備的利用率,現對其設計及應用情況進行總結。
關鍵詞: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網絡服務;閉環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3.006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3-0016-03
Abstract:Based on the network service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igns a closed-loop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based on the laboratory clinical testing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platform covers tasks such as task appointments, task reminders, task acceptance, task archiving, task completion, and task evaluation. Through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the design optimizes the equipment use reservation process, realizes the virtuous cycle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use and management,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Now it summarizes it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Laboratory;Information management;Network service;Closed-loop management
隨著醫院實驗室科研教學改革的深入,在以實驗室為平臺的臨床檢驗、教學科研的探索和實踐中,各實驗平臺中的人力和設備資源往往難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基于網絡平臺的實驗室管理系統由計算機硬件和應用軟件組成,是能夠完成實驗室數據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管理的高效集成系統,是目前醫院實驗方式、實驗教學、實驗科研、促進資源利用和共享的有效機制[1]。醫院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是在實驗平臺資源和信息數據不斷增加,而傳統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難以應對情況下的必然發展趨勢[2]。本文結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科研究院在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實踐,對該院的基于網絡平臺的實驗室信息化建設進行了討論。
1系統設計與應用
1.1系統建設背景?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預算管理單位、三級甲等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兒科研究院是該院的科研實驗平臺和研究生培養基地,擁有多個國家級和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并設有多個科研實驗平臺。各實驗平臺的設備使用、人員績效統計以及技術帶教預約基本是通過傳統的手工模式完成。在這種手工模式下的管理流程存在諸多弊端:①用戶無法及時獲取設備當前的預約和使用情況;②無法方便快速的獲取所有平臺人員、設備和技術等相關數據信息;③只能手工統計各技術帶教人員的績效情況;④不利于對實驗平臺運營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為解決我院傳統模式下的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實現醫院實驗室無紙化、閉環管理,提高實驗室設備使用與管理的良性循環,我院基于網絡平臺對醫院實驗室管理流程進行設計,建設了符合我院需求的實驗室管理系統,實現了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模式。
1.2系統搭建及系統架構? 兒科研究院實驗室管理系統是基于在安全、穩定的網絡平臺下搭建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統,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人員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管理、任務管理、報表管理于一體的網絡信息化管理平臺。首先搭建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是建設實驗室管理系統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我院的外網系統與復旦大學校園網互聯互通,形成了多層次、一體化的匯聚網絡信息系統,為構建醫院以實驗教學、實驗科研為目的的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提供了一個穩定、安全的網絡平臺[3]。網絡平臺的實驗室管理系統網絡拓撲架構見圖1。
1.3系統流程設計? 根據醫院管理要求,為實驗室管理提供便捷的工作方式和有效的績效與監管支撐,改變傳統的手工任務預約申請模式,優化實驗室設備管理、技術帶教管理等工作流程,實現實驗室閉環式管理,建立符合兒科研究院實驗室需求的信息化任務預約流程。具體的任務預約申請流程見圖2,系統功能模塊示意圖見圖3,系統主要界面見圖4。
1.4人員、設備及帶教技術管理? 根據兒科研究院需求人員管理包括工號、姓名、性別、職稱、系統權限、所在樓層、所在部門、聯系電話、郵箱等內容。設備管理包括設備名稱、設備資產條碼、規格、數量、放置樓層、放置房間編號、設備負責人、設備資產來源、購買價格、維保時間以及是否屬于共享設備等內容。技術帶教管理包括帶教老師工號、姓名以及所帶教技術項目名稱。
1.5任務預約? 用戶需要技術帶教或設備使用時必須在系統中發起任務預約申請。普通用戶僅可對技術發起帶教預約申請;老師認領該帶教任務后,可對設備發起預約申請;設備管理員對申請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帶教老師可在該預約時段內使用設備。發起人可以自主修改預約申請、查詢歷史預約。
1.6任務提醒? 用戶發起帶教技術或設備使用的任務預約后,被申請的技術老師和設備管理員會收到系統提醒和郵件提醒。任務在不同人員間流轉時,系統會自動發出任務提醒。多種通知方式可以保障預約申請及時傳遞,確保技術老師及時接受任務、設備管理員及時對設備進行審批。
1.7任務認領? 用戶發起的技術預約只能被有該項技術帶教資格的老師認領。任務被認領后,申請狀態由“待認領”改為“已認領”。已認領的任務如需使用設備,則可在“我的任務”模塊中對設備進行預約申請;如無需使用設備,則在該任務完成后進行任務“歸檔”即可。任務發起后在規定時間內(7天)未被任何技術老師認領,該項任務會由技術小組長強制分配。
1.8任務歸檔? 任務線下操作完成后,認領人在“我的任務”模塊中對任務進行“歸檔”操作,包括任務歸檔狀態及備注等內容。若該任務未在預約時間內完成,可標記狀態為“延期”或“放棄”。任務發起人對該任務進行“確認”和“評價”后,該項任務狀態為“完成”。
1.9任務評價? 任務認領人對任務“歸檔”操作后,任務發起人可對該任務進行完成“確認”以及完成滿意度進行“評價”,以促進任務完成質量的持續改進。
1.10報表統計? 兒科研究院管理人員可通過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查詢各個實驗平臺的設備總量、設備使用率、各老師的帶教數量、任務完成量,以及完成滿意度統計,及時了解設備使用、任務認領及任務完成情況。通過對各項指標進行報表統計不僅為人員的績效考核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可為部門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法提供依據。
2系統的應用
基于網絡平臺的實驗室管理系統是一種以數據為核心的信息化技術與現代管理需求相結合,針對實驗室整體環境設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它是對實驗室整體環境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可以實現實驗室客觀化、規范化、全面提升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水平,提升實驗室的效率與競爭力[4]。該系統集設備管理、技術管理、人員管理、網絡管理、任務管理(發起、提醒、認領、歸檔、評價)、報表管理等諸多模塊于一體,組成了一套完整的實驗室綜合管理和質量監控體系,既滿足了日常管理要求,又能通過對工作流程的優化提升實驗室的監管能力。通過系統的應用,可以實現實驗室的量化管理、協調實驗室各類資源、規范實驗室的質量控制[5]。基于網絡平臺的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任務預約流程實現了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無紙化閉環管理,實現了實驗室管理網絡化、規范化、高效化,簡化了人工預約繁瑣程序,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實驗室管理效率,同時也使得實驗室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6]。
3總結
依托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的實驗室管理系統通過建立相應的功能模塊實現對外任務預約、對內資源監管,使系統各個功能模塊得以有機整合和運轉,實現實驗室客觀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良性管理。因此,通過建立醫院實驗室的網絡化管理模式、優化預約流程、實現對設備使用的效益分析,加強技術培訓和人才績效考核機制,實現了各實驗平臺資源的良性循環,達到促進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投資效益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邱亮.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8(2):14-17.
[2]溫镕博,李松聲,何林峰,等.依托信息化網站的醫學公共實驗室標準化管理[J].醫療衛生裝備,2017(7):137-140.
[3]張楠.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的建設與成果評價[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6):84-87.
[4]李磊,劉建勛,林成仁,等.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施思路探討[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12):6-8.
[5]王立山.信息化技術提升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時效性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8):51-52.
[6]高鳳新,盧士香.高效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5):272-274,282
收稿日期:2019-5-20;修回日期:2019-6-6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