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旭成 薛娜 韓志國 高楓

摘要:目的? 探討多重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在學齡前期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篩選2018年1月~12月到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服務門診就診的206例CAP患兒,給予常規(guī)采血檢測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同時所有患兒均接受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感染病原體并比較。結果? 常規(guī)采血方法檢測結果呈陽性有116例患兒,占56.31%;采用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結果呈陽性共有201例患兒,占97.57%。采用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的結果陽性率高于常規(guī)采血檢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重實時熒光PCR在學齡前期社區(qū)獲得性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靈敏度,方便快捷,能夠提供較高價值的診療參考。
關鍵詞:多重實時熒光PCR;學齡前期;社區(qū)獲得性感染
中圖分類號:R44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3.051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3-016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the diagnosis of pre-schoo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Methods? A total of 206 children with CAP who were admitted to a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 in Urumqi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The routine blood sampl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procalcitonin (PCT)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infectious pathogens and compare them. Results? The results of routine blood collection were positive in 116 cases, accounting for 56.31%.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were positive in 201 cases, accounting for 97.57%. The positive rate of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blood sampl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has a good effect in pre-school 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s. It has high sensitivity, is convenient and fast, and can provide high-valu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ference.
Key words:Multiplex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Preschool;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醫(yī)院外患上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病原體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fā)病的肺炎,屬于一種感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也是造成兒童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機構的報道,2016年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人數(shù)有560萬,其中肺炎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傳染病[1]。據(jù)文獻研究顯示,中國每年有大約2000萬兒童肺炎患者,其中大約35萬5歲以下患兒死于肺炎,肺炎是造成我國嬰幼兒死亡的第1位疾病[2]。因此,減少肺炎的發(fā)生,及早診斷感染病因并給與相應的治療,提高治愈率,是一項急迫的任務。目前常規(guī)檢測方法是采血檢測,但是此類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明確CAP病原比較困難。有研究顯示,與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相比,多重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術具有取樣少、靈敏度高、簡單快捷等優(yōu)點[3]。本文旨在探討多重實時熒光PCR在診斷學齡前期社區(qū)獲得性感染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2018年1月~12月到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服務門診就診的CAP患兒。納入標準:①依據(jù)最新《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確診的CAP患兒;②年齡28 d~7歲。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兒;②肺結核病患兒;③合并其他基礎疾病患兒。最終入選20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5例,女101例,年齡28 d~7歲,中位年齡3.26歲?;純杭覍僦榍液炇鹱栽笗?。
1.2方法
1.2.1常規(guī)采血檢測? 對患兒進行手指末梢采血(須空腹),采集15 μl立即送檢驗,檢測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檢測儀器為武漢天澤偉業(yè)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BC-3000puls分析儀,其余的儀器如試劑盒等均為該公司的配套設施。
1.2.2多重實時熒光PCR技術檢測? 在常規(guī)采血檢測基礎上,所有患兒均再接受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操作方法:在采血完畢后,工作人員左手以壓舌板壓住舌根,右手用消毒長棉簽輕柔而靈敏地拭擦扁桃體、咽及兩側腭弓,將棉簽插入病毒采樣管的試管內,送至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實驗室檢測。采用多重實時熒光PCR技術檢測病原體感染情況。
1.3觀察指標? 常規(guī)采血檢測患兒血清PCT和CRP水平,PCT≥0.5 ng/ml或者CRP≥10.0 mg/L顯示為陽性;多重實時熒光PCR技術檢測出病原體感染顯示陽性。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字2檢驗。P<0.05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常規(guī)采血檢測結果? 有86例患兒PCT≥0.5 ng/ml,98例患兒CRP≥10.0 mg/L,其中兩項指標都升高的有68例。該種方法檢測結果呈陽性有116例患兒,占56.31%。
2.2多重實時熒光PCR技術檢測結果? 有175例患兒是病毒性感染,有121例患兒是細菌性感染,混合型感染的有95例。該種方法檢測結果呈陽性共有201例患兒,占97.57%。
2.3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對比? 采用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的結果陽性率高于常規(guī)采血檢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PCT是一種蛋白質,當受到嚴重細菌性感染等炎癥刺激或者膿毒癥時,會引起其在血清中濃度的會升高,但是輕微的感染、局部性細菌感染或患有慢性炎癥時,不會引起PCT在血清中水平升高,而且過敏、自身免疫或者病毒性感染時它的血清水平只是輕度升高水平或者不會升高[4]。CRP是一種急性反應蛋白,很多因素都可以導致它在血清中水平升高,在臨床診斷時存在局限性。而且,病毒感染也不會導致CRP的升高。因此,PCT、CRP只是對于細菌性感染有一定的靈敏度且不能明確病原,明顯存在不足。
多重實時熒光PCR是一種在DNA擴增反應中,每次PCR循環(huán)后,以熒光物質檢測其產物總量的方法,一種定量分析樣品中特定DNA序列的方法。其技術原理是將標記有熒光素的Taqman探針與模板DNA混合后,完成高溫變性,低溫復性,適溫延伸的熱循環(huán),并遵守PCR規(guī)律,與模板DNA互補配對的Taqman探針被切斷,熒光素游離于反應體系中,在特定光激發(fā)下發(fā)出熒光,隨著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被擴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數(shù)規(guī)律增長,通過實時檢測與之對應的隨擴增而變化熒光信號強度,得出數(shù)據(jù),同時利用數(shù)個已知模板濃度的標準品作對照,即可得出待測標本目的基因的拷貝數(shù)。多重實時熒光PCR廣泛用于基因表達研究、病原體檢測、轉基因研究等諸多領域[5]。
多重實時熒光PCR在學齡前期社區(qū)獲得性感染中,無論是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還是非典型病原體感染,都能夠準確的檢測出是何種病原體,明確兒童社區(qū)獲得者感染的病原,對其診療有非常重大的意義[6]。根據(jù)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出的病原體,在臨床上能夠幫助醫(yī)生快速做出診斷,從而給與患兒更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當患兒屬于病毒性感染時,可采取相應的抗病毒治療,避免了抗生素濫用的情況,減少患兒副作用甚至是細菌耐藥性的影響;而在對細菌性感染進行治療時,便可合理使用抗菌性的藥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藥物濫用等問題日益嚴重,兩種病原體或者多種病原體的混合感染在社區(qū)獲得性感染中的占比越來越大,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對于混合性感染,臨床上容易出現(xiàn)漏診,從而出現(xiàn)治療不當、反復治療、導致患兒久治不愈的惡性循環(huán),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甚至給患兒留下了心理陰影,對其家屬精神造成了嚴重傷害。而通過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技術能夠快速得到明確的病原,給臨床提供有針對性參考,讓患兒得到有利的治療,快速康復,提高治愈率,減少患兒和家屬的痛苦,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fā)育。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多重實時熒光PCR技術檢測出有175例患兒是病毒性感染,有121例患兒是細菌性感染,混合型感染的有95例,陽性率為97.57%,高于常規(guī)采血檢測的56.3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重實時熒光PCR在診斷學齡前期社區(qū)獲得性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方便快捷。
參考文獻:
[1]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可增加長期發(fā)病率和死亡率[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6,34(9):2180.
[2]馮長松.2016年兒科病區(qū)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原譜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8.
[3]歐陽敏秀,黃宇輝.PCR法和細菌培養(yǎng)法在陰道細菌檢驗中的對比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2):160-161.
[4]崔霞.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4):70.
[5]安娜,柳方方,董美,等.基于PCR技術的DNA分析測試關鍵要素[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2):624-629.
[6]范向平.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對常見重癥肺炎病原體的檢測[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8,25(9):972-974.
收稿日期:2019-3-15;修回日期:2019-3-25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