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燕

摘要:目的? 分析重癥監護病房(ICU)感染控制中應用目標監測法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月~12月入住我院ICU 134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將2017年1月~12月入住ICU的126例設為對照組。觀察組采取目標監測法管理方式,對照組采取常規感染管理方式,比較兩組ICU感染率及ICU入住時間、費用。結果? 觀察組總感染率為7.46%,低于對照組的15.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CU入住時間為(5.26±0.87)d,短于對照組的(7.15±1.38)d;觀察組住院費用為(2.51±0.62)萬元,低于對照組的(2.02±0.54)萬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ICU感染控制中應用目標監測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縮短患者ICU入住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關鍵詞:目標監測法;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率
中圖分類號:R197.32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3.057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3-017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arget monitoring in the control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134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126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ICU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inf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to compare the ICU infection rate and the ICU stay time and cost. Results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46%,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5.8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CU stay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6±0.87)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5±1.38)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1±0.62) million,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2±0.54)mill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in ICU infection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shorten the ICU stay time, and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Key words:Target monitoring method;Intensive care unit;Infection rate
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急癥患者接受集中治療與監護的場所,為院內感染的高危區[1]。當前現代化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侵入性操作的增加,ICU院內感染率也隨之上升,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經濟負擔,還會給患者生存率造成影響。目標監測法是臨床常用監測方式,其在多藥耐藥菌、消毒工作監測中的有效性已被證實[2],但關于目標監測法在ICU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尚少。鑒于此,本研究探討ICU感染控制中應用目標監測法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2月入住上饒市余干縣人民醫院ICU 134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126例設為對照組。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性71例,女性55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48.31±6.87)歲;疾病類型:多發傷病28例、重癥肺炎27例、消化道出血30例、有機磷中毒21例、急性心衰18例、其他2例。觀察組男性75例,女性59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48.74±6.73)歲;疾病類型:多發傷30例、重癥肺炎29例、消化道出血31例、有機磷中毒22例、急性心衰20例、其他2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引流管使用時間>72 h;②發病前免疫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難以配合研究者;②病情不穩定,隨時有死亡風險者;③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因素。
1.3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感染管理方式:①針對感染風險高的患者加強監測;②接觸患者時須佩戴手套、口罩,護理不同患者時須更換,并在護理后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洗手步驟要求洗手;③加強對醫務人員隔離、預防知識的培訓工作,確保其掌握ICU感染傳播方式、隔離方式;④加強對非醫務人員探訪的限制,確實需要探訪的,須穿著隔離衣。觀察組采取目標監測法,具體如下。
1.3.1監測目標? 基于相關監測規范,確定監測目標,目標包括高危人群、感染高發部位、感染危險因素,通常為靜脈插管、泌尿道插管以及使用呼吸機的患者。
1.3.2監測內容? ①患者基本資料與綜合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入住ICU時間、疾病嚴重程度、疾病轉歸情況等;②感染情況,包括感染發現日期,感染診斷結果,感染部位,藥敏情況等。
1.3.3監測方式? ①借助醫院信息系統,構建目標監測上報管理系統;對ICU全體醫護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具體監測方式、器械有關感染的定義、采集感染標本的方式、填寫感染上報表格的方式等,并劃分具體職責、監測對象;②指派專人每天上報“ICU患者目標檢測表”;③在出現感染后由責任醫師上報“感染登記表”;④ICU感染監測護理人員每天將患者情況記錄下來;⑤主管醫師與責任護理人員每周根據患者病情評定危險等級,填報“危險等級表”;⑥指派專人對轉出ICU病房的患者進行48h的跟蹤,觀察是否發生感染;⑦基于持續質量改進原理,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年進行目標監測資料的匯總、分析,比較、評估發生感染的患者情況,作為改進當前目標監測方式的依據。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感染率及ICU入住時間、住院費用。根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判斷是否出現感染,統計時間段為患者入住ICU時間以及轉出ICU后48 h。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總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ICU入住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ICU入住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ICU患者通常病情嚴重,病種復雜,且免疫系統被破壞,侵入性操作多,面臨著更高的感染風險[3]。加強對感染的監測與預防工作是保障患者救治效果和縮短ICU入住時間的重要措施。然而當前ICU感染監測工作中,醫護人員業務能力與崗位責任感存在差異,且缺少完善的監測管理系統,操作規范性不足,工作形式化嚴重,造成感染率居高不下等問題[4]。目標監測系統是構建完善的監測組織體系,對醫護人員分工與職責進行具體明確,提升監測工作的有序性與規范性,增加感染監測人員、ICU護理人員、ICU醫師的互動頻率,促進感染預防措施的落實。此外,目標監測法轉變了以往常規感染監測的現狀,重點轉為過程監測,若出現感染隱患后迅速采取干預措施,可預防院內感染[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實施目標監測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與周軍紅[6]研究結果一致。觀察ICU入住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目標監測可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減少住院費用。有研究顯示[7]院內感染的出現將延長患者ICU入院時間。本研究中使用的目標監測法可促進患者感染率的降低,避免感染導致病情加重,進而縮短恢復耗時,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ICU感染控制中應用目標監測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縮短患者ICU入住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張莉,周芳,茅一萍,等.23所醫院綜合ICU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8):19-20.
[2]王洪梅,郭振清,孫迎娟,等.多藥耐藥菌目標性監測與感染防控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6):3810-3813.
[3]周宏,姜亦虹,李陽,等.176所醫院連續6年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7,16(9):16-18.
[4]段曉菲,陳萍,陳嵐,等.傳染病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33(11):23-26.
[5]江冬萍,顧成武,李艷霞,等.某三級綜合醫院綜合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華西醫學,2017,32(03):47-51.
[6]周軍紅.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與對策[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4):16-17.
[7]于巖巖,山廣慧,金娜.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及ICU入住時間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8):68-68.
收稿日期:2019-4-30;修回日期:2019-5-10
編輯/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