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靜
摘 要:素質教育下,不應忽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在意志、興趣、自信、理想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學生才能獲得長久的學習動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發展。語文學科對非智力因素發展有重要影響,可以透過教學傳遞正確思想,引導學生進取,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本文將從四方面闡述培養非智力因素的策略,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非智力因素;小學
長期以來,智力因素被視為影響學生學業水平的關鍵因素,然而非智力因素同樣對學生發展有重要影響,是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僅需要良好的智力,更需要有耐力、有恒心,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語文教學要注重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
1 挖掘教材內涵,培養意志品質
課文是語文教學的載體,能傳遞知識和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積極挖掘課文內涵,讓學生讀懂文章后理解內涵,學習文章中傳遞的堅毅品質,促進自身成長。比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后,就要讓學生學習雨來不怕困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困難的品質。現代小學生的視野開拓,接收的信息比較廣泛,但是對課文或其他文章中蘊含的精神并不理解,需要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在閱讀文章、了解故事之后有所感悟,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榜樣,學習堅持不懈,使意志品質得到鍛煉。
在課外閱讀活動中,也要培養學生意志品質,通過朗讀、寫讀后感的方式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引導學生向英雄學習,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使其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學會勇往直前。比如有學生閱讀《戚繼光抗擊倭寇》,教師可邀請學生為同學朗讀,然后請其他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比如看到了戚繼光身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再說一說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通過分享和討論,學生對英雄身上的頑強品質產生敬畏,能對未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文學內容能影響學生的審美和思想發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透過語文教學能讓學生認識對與錯,養成良好道德品質,使意志不堅定、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懂得更多道理,用良好的狀態面對學習中的困難[1]。
2 多種手段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對于提高學習水平,改善課堂氛圍有積極幫助。教師應靈活調整教學手段,要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用多種情境促進學生理解,使語文課堂“活”起來,提高學生積極性。
教學生字、生詞等基礎知識時,應盡量激發學生主動性,可以邀請書寫規范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寫字技巧,或展示優秀作業,讓學生共同欣賞,使其榮譽感的驅使下認真書寫,不斷進步。游戲化教學也能激發學生興趣,可以組織學生玩成語接龍、找茬等游戲,讓學生在良好氛圍中鞏固知識,養成學習興趣。總之,只有不斷調整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進而改善教學質量。
3 傳授學習技巧,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多,但學業水平卻參差不齊,主要是一些學生缺乏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經過長期堅持提高學習水平。勤學好問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勤動手,只有注重積累才能夯實基礎,逐漸提高語文水平[2]。
比如在教學課文《火燒云》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火燒云的,并讓學生圈畫出課文中的形容詞,寫在積累本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認真分析課文,思考作者的寫作順序,對于提高寫作水平有積極幫助。寫作和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要圍繞重點內容傳授學習技巧,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比如要求學生準備日積月累本,專門用來記錄每課中的好詞好句,并用詞匯造句。鍛煉閱讀能力時,要為學生制定適宜的閱讀計劃,督促學生堅持每天閱讀,并在每周五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分享。通過長期的引導,學生將逐漸養成正確學習習慣,也能學會獨立學習、自主寫作,對語文能力提升十分有利。
4 科學評價,引導學生自信自立
自信自立的學生在學習中擁有更好的主動意識,能緊跟教師的思路,應創造自我表現機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敢于回答問題、積極發言,促進學習能力提升。課上的互動能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好感,因此要創造互動機會,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展示自己。
5 結語
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影響。教師要注重教學的科學性,既要傳遞豐富的語文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使其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培養非智力因素能幫學生彌補自身不足,找準努力的方向,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身心健康的優質人才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麗艷.小學語文非智力因素培養新探[J].中華少年,2018(17).
[2]李世文,周桂林.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J].新校園(中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