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反思性教學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個教學理念,已成為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進步和自身專業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教學前的反思、課堂中的反思和課堂后的反思三個階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切實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反思性
1反思性教學
反思性教學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個教學理念,已成為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進步和自身專業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反思這一方法自古以來便有,如在《論語·學而》中曾子便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說法,生活中的反思能夠改善自身的行為,教學中的反思則能夠改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反思性教學包含了教學前的反思、課堂中的反思和課堂后的反思三個階段,教師通過反思能夠及時總結教學效果,從中積累經驗教訓,進而應用在以后的教學設計當中去,更加有效的完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效果。
2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中職數學教學中,一方面“一言堂”的模式普遍存在,往往是教師從頭講到尾,看似教學設計很完整,但由于缺乏和學生的有效互動,教師缺少來自學生層面的反饋,在教學效果上是大打折扣的;另一方面,中職學生的基礎較差,而進入職校后的“重專業、輕基礎”的態度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且加上數學的學習有一定難度,最終形成不想學、學不會、不愿學的惡性循環。解決當前的問題,除了教師需要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性教學外,學生同樣需要進行反思性學習,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等措施加強教學設計,有利于改變數學教學現狀,增強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
3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
3.1課前反思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問,其思維性和邏輯性很強,需要學生們勤于思考、多加練習才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需要進行課前反思,特別是對于中職學校而言,來自不同專業和不同學制的學生學情是不同的,使用同一教學內容或者方式難以匹配中職數學的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專業、學制等特點來進行備課。如在“集合與不等式”一章中,首先以班級的組成、專業的組成來導入集合的概念,緊接著復習學生們在初中數學中接觸過的數集內容,由淺入深的進行講解,從而將本節課中所涉及的集合的概念、性質講解清楚。此外,在課前反思中,應預設課堂情境,設置課堂互動環節,這樣便能夠根據所講授班級的學情來及時調整課程設計,根據學生們掌握的情況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3.2課中反思
數學學習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打好基礎是關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于學生學習狀態的關注,根據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反思教學手段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反思自己是否是“一言堂”或“填鴨式”教學,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思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習,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成效達到最佳。在“概率與統計初步”這一章節中,以拋硬幣出現正反面的次數,進行10次、50次、100次的課堂實驗,引導學生加強對于概率概念的理解,探究概率論的應用,了解隨機事件。記錄學生在課堂答題中所出現的錯誤,針對錯誤原因講解解決方法,提升學生的思考和解題能力,有效的掌握課堂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3.3課后反思
數學雖然是一門基礎課程,但由于其系統性強,前后內容聯系十分緊密,中職學生往往入學時基礎較差,在初中階段沒有打好數學基本功,導致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吃力,因此在課堂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要對課堂上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總結,,反思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章節中重難點比如“一元二次方程”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以及教師自身在課堂上存在的失誤等內容,同時結合作業批改的情況,綜合分析課堂教學的效果,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這一階段的反思性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學日志的方式輔助進行,及時記錄課堂活動和課后思考,并在記錄的過程中,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復盤,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從而更加有效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4反思性教學的展望
在中職數學課堂中應用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在反思性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最終解決問題,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多種教學模式,活躍教學氛圍,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學制、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需求,能夠有效改善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隨著全國課改全方位的推進,反思性教學將更加廣泛地應用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切實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萬利芳.信息化時代下的中職數學教學——“函數的奇偶性”教學與反思[J].科技經濟導刊,2017(07):150-151.
[2]趙永強.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的設計方案[J].教書育人,2019(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