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剛林
摘 要:問題意識指的是人們在認知新事物時,會對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這也使得問題意識成為了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初中歷史教師過去總是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以自身為教學主體,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放在了課堂的次要地位,這就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標的要求下,問題意識成為了初中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結合問題意識,優化初中歷史教學實踐。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培養分析
問題意識可以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綜合學習實力。基于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出現的部分問題,教師需認識到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主動開展歷史教學創新改革。
1 問題意識教學價值
1.1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即個體對未知事物的主觀探索認知,在求知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知識儲備量,提高自我綜合實力。在問題意識的導向下,個體不斷的求知探索,通過問題的解決,個體可以從中獲得愉悅感與收獲感。問題意識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不斷激發出學生自身學習潛力,驅動學生進行質疑與批判,通過學習探索不斷追求文化知識的真理性,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1.2教學意義
初中歷史課程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基于新課標教學改革要求,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提升。通過調研可知,部分學生在初中歷史教學階段,由于缺乏歷史問題意識,導致學生歷史學習成績不斷下滑,影響到學生今后歷史課程學習積極性與熱情。
通過對初中學生進行歷史問題意識培養,可以逐漸增強學生歷史學習自信心,激發出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在歷史問題意識驅動下,學生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學習視域,可以從多個角度剖析理解歷史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歷史學習記憶效率,同時有效釋放了學生歷史創造力。
鑒于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與新課標教學改革要求,歷史教學理念必須進行一定改進完善,主動接受現代歷史教學思想,引入新的歷史教學模式與教學輔助工具,以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改革工作開展時,教師主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與對知識的求知欲望,確保學生可以在興趣與未知問題的促進下,主動對歷史問題進行刨根問底,不斷夯實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與歷史核心素養。
2 初中歷史教學問題分析
2.1 學生學習主體弱化
由于部分初中歷史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導致學生歷史問題意識培養工作受到一定影響。如教師開展歷史課堂教學工作時,單一側重自身教學主體,弱化學生歷史學習主體性。由于長期學生歷史學習主體性得不到突出,導致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不斷下降,部分學生甚至產生抵觸心理,給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造成很大影響。
當教師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時,學生主要基于教師的教學引導思維與具體歷史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學生并沒有形成自主問題意識,即學生的歷史問題意識,必須基于教師的引導與驅動,才可以發揮一定歷史學習效果。由于學生歷史學習主體性得不到突出,學生的主觀歷史理解思維與想象力無法得到發揮,直接影響到學生歷史問題意識培養的整體教學效果。為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需進行深刻的自身批評,并深入研究分析“問題意識”教育效能,重新定義歷史課堂教學主體,合理突出學生歷史學習主體性,達到預期學生歷史問題意識培養教學目標。
2.2師生互動不足
在培養初中學生歷史問題意識時,由于部分教師未與學生開展高效持久的師生互動,導致教師課堂整體教學效果不佳。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時,沒有突出“舉一反三”的互動原則,而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有效互動,導致學生對有關歷史問題的理解局限于某一視域,無法進行全面深入思考學習。
在師生互動時,教師作為主要的發起者,基本掌控了互動時間與方式,即教師擔任了發起者與終結者,而學生僅是配合教師完成師生互動教學活動,學生并沒有完成參與到師生互動教學活動當中,導致學生歷史學習效果不佳。為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歷史綜合學習效率,教師需對師生互動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營造高效歷史課堂學習氛圍,以提高初中歷史課程教學質量。
3 問題意識培養措施探究
3.1營造氛圍,敢于發問
由于我國孩子長期受到嚴重的尊師重教文化地熏陶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學生喪失了課堂的主動權,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學生們普遍比較保守,不敢于課堂之上提出自己的問題,這種課堂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起到了強大的抑制作用,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課堂的效率。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問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提問氛圍,讓學生敢于發問。這就需要初中歷史教師明白在緊張壓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個性會受到極大地抑制,只有在開放包容、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才會充分施展自己的個性,敢于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
比如,教師如果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覺自己被自由、公平地對待,這樣就會極大的鼓舞學生,學生就會極大地開放自己,學生就會有勇氣去發表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在課堂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要想辦法和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愛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發問氛圍,使學生敢于發問。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生生環境等方法,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從而充分地釋放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敢于發問。
3.2善于引導,有問可提
僅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還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如果沒有問題可問也是達不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的,初中歷史教師還需要以良好的課堂氛圍為依托,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有問題可提。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新課程地教學開始前,先拋出一些疑問,使學生先產生深思,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巧妙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可以自由探究并且可以與同學或者自己進行有效交流,最終解決這個問題。
3.3 技巧訓練,提升質量
有了提問氛圍,也有問題可提了,這看上去已經完美無缺了,可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課堂無關又或者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偏離重點偏離核心又或者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毫無質量可言,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從而阻礙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而不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方式,教授學生提問的技巧,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提問技巧,從而提高學生提問的有效性和高質量行。教師可以以身作則,教給學生用批判性的思維去思考歷史、解讀歷史,這樣的提問技巧的訓練,會有效提高學生提問的質量,從而巧妙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意識培養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教師和學生經過密切配合,長期努力才能形成。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合適的教學方式,以科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徐峰.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舉措[J].當代教研論叢,2016(11):71.
[2]梁瑜君.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130-131.
[3]楊萍.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甘肅教育,2019(20):84.
[4]張艷鳳.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46-147.
[5]洪立國.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措施探討[J].亞太教育,2016(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