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召龍
摘? ?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環境工程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從本質上分析,環境工程建設指的是治理環境污染與優化環境質量而展開的一系列建設活動。傳統環境治理工作是以末端治理作為核心,經過控制污染排放實現環境的保護等。然而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腳步的加快,低效率的末端治理方法已不能應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基于此,生態城市與環境工程建設之間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站在生態學角度進行分析,其對生態城市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裨益無窮。
關鍵詞:環境工程建設;生態城市;應用
1? 引言
城市化進程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舉措就是建設環境工程,現如今生態型的城市才是大都市應該具有且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許多城市因為生態良好而被評選為最幸福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作為實現生態型城市的主力軍,環境工程的建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環境工程的建設或者說是其主要應用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廢物的循環利用;二是城市污水的回收處理;三是節能減排的技術;四是建設城市當中的綠化景觀。
2? 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2.1? 城市化發展的必然
生態城市的概念是基于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的背景下而提出的。生態城市是以生態學理論作為核心,以生態系統作為基本研究目標,借助于生物技術、環境工程技術以及系統工程技術等等,深入分析與研究“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及時、有效處理城市發展之中暴露的各種環境問題,化解人類和自然之間的矛盾,科學使用各種資源與能源,有效保護資源與能源,進一步深化能源使用效率與生態系統調節能力,從而打造健康、生態、可持續性的生態城市。站在生態城市內涵角度分析,其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綜合考量人類生活和自然、社會等方面的關系,生態城市就是未來的城市。
2.2? 資源與環境的要求
城市發展與建設時,所消耗的資源與能源是巨大的,絕不可毫無節制地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與能源。若是沒有進行有效控制,那么勢必會造成不可再生資源、能源的枯竭,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也嚴重影響自然生態環境。有的城市于環境管理時花費巨金修復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此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造就一番成果。對此,生態城市建設之中必須節約與回收資源、能源。
2.3? 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城市發展與建設的根本性目的,并不僅僅是滿足居民的基本需求,還需要為子孫后代造福,留下綠色、生態家園,而這也是黨的十九大精神所在。浪費與損耗資源,無節制地破壞生態環境,會造成居民健康狀況惡化,減弱城市發展力,甚至影響子孫后代的生存。所以生態城市建設必須落實科技創新,有效節省資源,嚴格控制廢棄物的排放,力求實現資源的節約與循環使用。目前,城市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性問題。
3? 生態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才不足
各行各業,人才都是關鍵。近年來,部分地區已開始環境工程的建設,但從整體上看,我國在應用環境工程建設生態城市的探究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人才。在我國高校,環境工程管理剛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科目進行專業授課,許多東西都是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就是針對環境管理專業人員的培訓機制也不完善,這些因素都是環境工程應用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阻力。
3.2?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不科學
在生態城市的建設來說,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我國生態城市的建設中,我國還缺少一定的科學規劃。生態城市的建設對我國來說是一次挑戰,同樣也是一次機遇。因此,在生態城市的建設中如何更好的應用環境工程還需要長期的探索。現如今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環境工程的應用等各方面都不夠成熟。
3.3? 項目指標的預測不合理
任何一項工程都需要有一定的數據估算,在進行生態城市的建設的過程中,采用相關措施對一些因素進行預測必不可少。在生態城市的建設中,軟指標比硬指標多,這些指標難以得到統一管理,形成了工程管理混亂的局面。目前,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指標的重要性,但人們對這些數據的重視還不夠,并且相關的監督力度遠遠不足,還沒有較好的辦法做到科學合理的預測。
4? 環境工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具體應用
4.1 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和環境工程技術應用
淡水資源是維系人民正常生活以及保障社會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資源類型,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調查統計,到2020年全世界范圍內將會有超過30億人生活在缺水的境遇中,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淡水資源將嚴重不足。具體到我國,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高速發展的城市化建設以及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發展的理念和發展模式依然存在,特別是城市污水治理已經成為當前生態城市建設不可繞過的重要內容。因此,針對生態城市建設,利用環境工程技術,把污水治理和水資源節約結合起來,一方面重點解決污水隨意排放問題,加快污水的可循環利用效率,建立一個點源、面源乃至區域性的水回收利用系統,把污水回收技術滲透到家庭、公共場所、企業單位等基層單元,全面提高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區域性范圍內,全面提高城市人口及其周邊區域的節水意識,走理念和科學技術相互促進的節水之路。并從法律、社會公德等城市文明建設上提高公民、企業的節水意識和節水能力。
4.2 關于固體廢棄物循環技術系統的應用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是困擾城市發展的重要難點,針對城市生產生活中產出的固體廢棄物總量之大,有必要從環境工程防治上構建城市固體廢棄物循環應用系統。城市固體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系統,是在分類治理原則指導下,以提高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為根本目標開發的廢棄物處理方法。具體應用上,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在法律行政法規上以及決策上制定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明確各個流程、環節的規章制度,比如針對生活垃圾、工業廢料設置分類垃圾處理站,強化對可利用垃圾的利用效率,還比如針對工業生產,在政府監管下,在確保清潔生產的前提下,針對工業固體廢棄物要提高對其的可利用渠道和使用效率。與此同時,政府以及新聞媒體要做好社會宣傳,把政府、社會以及公民三者緊密結合起來,讓固體廢棄物再循環體系的有效運轉形成合力,共治,共享,共榮。
4.3 節能減排政策以及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推廣
當前,針對不容忽視、形勢嚴峻的環保治理問題,國家強力推行環保治理政策,其中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特別是在生態城市建設中,要把節能減排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既是順應時代潮流、迎合民意的重要戰略選擇,同時也是轉型社會關鍵時期少走彎路的捷徑。特別是針對城市化進程中,企業的節能減排要求上。
5? 結語
面對全球的環境變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我國不少城市在大力開展低碳環保行動,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環境工程在生態城市建設的應用發面臨的情況較為復雜。對此,找到環境工程建設與生態城市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尤為重要。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為了確保我們的城市是我們安居樂業,環境優美的家,這就需要我們加強環境工程建設與生態城市建設的研究,找到一條讓環境工程與生態城市建設融合的更好的道路,并且把這條路走出來。
參考文獻:
[1] 張靜一.淺析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8(24):239.
[2] 陳自松.淺析環境工程建設在生態城市中的應用[J].居業,2018(11):145+147.
[3] 王海明.生態城市中的環境工程建設技術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