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金煥

支原體肺炎(MPP)又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陽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MP)感染引起的。MPP占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10%~40%,肺部病變呈融合性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伴支氣管炎,肺泡有少量炎癥滲出物,并可發生灶性肺不張、肺實變和肺氣腫等癥狀,可引起扁桃體炎、鼻炎、中耳炎、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幼兒多患上呼吸道感染,學齡兒童多患肺炎。近年來,兒童MPP呈現出不少新的特點,其診斷和治療問題需要規范。
該病自然病程一般2~3周,大多數在8~13天退熱,有咽痛、頭痛、發熱、厭食、咳嗽、畏寒、胸骨下疼痛等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和發熱,患者體溫一般維持在37~41℃。據統計,大多數患者在39℃左右。較多數患者初期干咳、咳嗽重、有痰、偶爾混有少量血絲,部分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及短暫的斑丘疹或蕁麻疹等癥狀,陣咳與百日咳類似。小兒患者一般不會出現呼吸困難,但缺乏顯著的胸部體征,而嬰兒會出現呼吸困難、喘鳴、輕度濁音、呼吸音減低、濕性啰音等癥狀,有時可呈梗阻性肺氣腫體征。若患者病情較重(鐮狀細胞性貧血患兒),會出現縱隔積氣、壞死性肺炎、胸痛及胸腔積液等癥狀。其治療方式一般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治療、對癥治療、抗生素的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肺外并發癥的治療5個方面。
根據用藥數據顯示,阿奇霉素是15元環大環內酯類,即氮內脂類的第一個品種,每日僅需1次用藥,使用天數較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細胞內濃度高,因此成為了治療首選。用量為每天10 mg/kg,輕度患者大約3天為1個療程,重癥患者可連用5~7天,4天后可重復第2個療程。
阿奇霉素進入組織較慢,進入后會在組織中迅速分布,緩慢釋放,其血清蛋白結合率隨血藥濃度的增加而減低,即使血漿濃度低于MIC也可在組織中維持有效濃度,因此相對療程較短。其作用機制為:給藥后阿奇霉素迅速集中到多形核白細胞及巨噬細胞中,隨著吞噬細胞的遷移轉運至感染部位,使感染組織中具有很高的濃度,并保持很長的時間,然后作為一個對病原菌存在的應答,再將其釋放出來。一般情況下,阿奇霉素在血漿中濃度較低,而在痰液、肺組織、扁桃體、鼻竇、胃、子宮、卵巢和前列腺等組織中濃度較高。
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來說,在連續3天服用劑量為10mg/kg的阿奇霉素后,應停藥7天再服用第二次藥物。肺炎鏈球菌患者,則停藥4天后就須恢復第2次服藥,否則達不到治療需要的濃度,大大降低療效,因此,一般采取服三停四的方式進行有效治療。
肺炎患兒治療期間,生活環境應時常保持清潔、空氣新鮮。小兒患病期間,謝絕客人來訪,特別注意要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做好與小兒的隔離措施,防止交叉感染。臥室要經常開窗,保證新鮮空氣流通,室內溫度控制在18℃左右。
保持口腔衛生及呼吸道通暢,當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時,喉嚨里常有咳痰,家人及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翻身、拍背、變換體位)排痰,必要時可適當吸痰,清除黏稠分泌物。供給患兒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隨時補充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