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王周瑋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石油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2018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7億,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74.1%的網民使用短視頻應用滿足碎片化娛樂需求。同時,各級黨政機關和群團組織積極運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兩微一端”新媒體。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者應提高思想認識,積極接受并掌握新方法、新技術[1],針對學生黨建工作出現的新問題,分析問題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紅”一次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平臺。所謂“網紅”,指的是部分人在網上因為粉絲追捧而走紅的現象。近年來,“網紅”從文字時代的第一批網絡紅人演變成了利用自媒體、直播和電商等多種平臺開展推銷、搞怪、幽默等多種形式活動的人。現在,“網紅”已經成為互聯網空間高度活躍的群體之一[2],但隨著自媒體、短視頻等網絡傳播工具的快速發展,“網紅”群體中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他們中既有因才藝和努力走紅的“旭日陽剛”,“慈善家”網紅阿里木,但也有利用低俗、媚俗、嘩眾取寵等方式博人眼球的跳梁小丑[3],其中的小部分人,動輒在短時間內賺取高額賞金,或在粉絲群體中產生明星效應,或炫耀自己不勞而獲的豪車、奢侈品等,更有甚者在直播中公然篡改國歌曲譜,他們的走紅對尚未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消極影響,容易使大學生形成不勞而獲、不思進取、急功近利的錯誤思想。在“網紅”現象的影響下,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進而產生錯誤的入黨動機,他們的入黨動機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再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是急功近利、追求虛榮等錯誤的動機。
中共中央辦公廳于2014年5月2日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明確了申請入黨、發展黨員的要求和程序。入黨申請人遞交的材料中,入黨申請書是向黨組織表達申請人申請入黨意愿的書面材料;思想匯報是入黨申請人或黨員為使黨組織更全面了解自己的思想情況,自覺地爭取黨組織的教育和監督,定期用書面形式向黨組織匯報自己思想的書面材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健全,入黨申請書、思想匯報等材料的范文在網上觸手可及,以思想匯報為例,通過百度搜索“思想匯報”關鍵詞,思想匯報范文、思想匯報大全、最新思想匯報等占據了搜索結果的95%以上。通過閱讀范文,入黨申請人或黨員能夠明確材料書寫格式、材料涵蓋內容等,但在大量范文面前,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把范文作為捷徑,未能結合自身情況,不經過認真學習和仔細思考,撰寫入黨材料時照搬、照抄互聯網上的范文素材,失去了遞交入黨材料的意義,使入黨程序的嚴肅性受到影響。
高職院校因其學制、培養方式的特殊性,大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在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或黨員后便已經面臨離校實習,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這部分學生的培養教育是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網絡娛樂市場迅速發展,短視頻應用等新興平臺迅速崛起,以短視頻應用為例,74.1%的網民使用短視頻應用。然而,通過調研省內多所高職院校線上學生黨建工作狀況發現,相比網絡自媒體、短視頻平臺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線上學生黨建環節較為薄弱,線上黨建內容依然停留在推送視頻、圖片等學習教育材料的模式下,未能有效借助短視頻等新興網絡媒介創新黨建工作形式。如何借助“互聯網+黨建”模式創新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的問題依然存在。
針對“互聯網+”背景下出現的問題,采用實地走訪的方式對河北承德地區多所高職院校的35位學生黨務工作者就“網紅”現象對學生入黨動機的影響、思想匯報等材料范文抄襲及線上組織生活開展等具體問題進行調研,同時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4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抽樣對象中包含學生黨員80名、入黨積極分子150名、學生團員和群眾170名,就學生日常上網習慣、每天花費在短視頻等網絡平臺的時間、參與組織生活情況等多方面進行了調研,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400份。總結采訪和調研結果,面對“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出現的新問題,高職院校學生黨務工作者應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提高對學生黨員的要求和挖掘互聯網優勢資源三方面創新學生黨務工作。
首先,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端正入黨動機。充分利用“網紅”現象中的正能量[4],比如放棄大城市,在伏牛山里為孩子們照亮求知道路的“80后”山村教師張玉滾;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的王繼才;為保護試驗平臺,面對巨浪挺身而出的黃群、宋月才、姜開斌,為大學生正確解讀“網紅正能量”,樹立學習榜樣。同時,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使他們對“網紅”現象形成正確的認知方式,引導大學生形成透過“網紅”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力求使大學生在面對網絡紅人時,具備辨別能力,抵御誘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有鮮明的態度和堅定的政治立場[3]。
其次,規范對學生黨員材料的管理,要求學生自覺拒絕抄襲。通過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對于網絡范文的抄襲行為,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不高和對自己要求不嚴,對遞交的材料重視程度不夠。因此,一方面豐富學生學習材料和學習形式,利用微黨課、短視頻、音頻、圖片等途徑和知識競賽、征文比賽、宣講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用馬克思主義和我黨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切實提高學生自身思想水平;另一方面使學生樹立對黨忠誠意識,提高學生對遞交材料的重視程度,嚴格要求自己,能夠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將自己的入黨意愿、思想情況、學習成果等通過文字材料向黨組織進行匯報。
第三,豐富線上組織生活形式,搶占網絡陣地。充分發揮微信、微博和客戶端“兩微一端”的組織宣傳作用,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將學生黨務工作中的評先評優、監督公示、意見征集、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內容由傳統的線下進行轉變為線上線下同時進行,有效提高學生對黨務工作的參與度;同時,組建黨組織網絡宣傳隊伍,借助短視頻平臺等新興媒介宣傳黨的理論成果、上級黨組織重要會議精神和基層黨組織相關內容。高職院校學生黨務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學生黨建工作規律[5],捕捉黨建工作和學生日常、教育工作的切合點,搶占網絡陣地,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建”優勢。
互聯網的發展為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衍生出諸多問題的同時,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黨務工作者和學生不斷加強自身理論水平,提高對互聯網新技術、新平臺的運用能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深入分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新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從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提高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借助新媒介開拓網絡陣地等渠道探索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規律,設計“互聯網+學生黨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