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河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105-01
摘 要 美德的培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基礎的內容,目的就在于幫助單位職工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能夠以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但由于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發展、單位的重視不足等因素都對該工作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關鍵詞 職業美德 不足 對策
事業單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職工的思想覺悟,提升企業凝聚力,也是積極貫徹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要求的具體體現。而傳統經濟理念和模式對事業單位的發展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一些遺留的弊端仍然存在,加上當前社會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發展直接影響了職工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單位要根據當前的形勢對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調整,并著重強調美德的培育。通過美德的培育來培養職工正確的價值觀念、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能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端正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樂觀的精神,從而更好地服務單位、服務社會公眾。
一、職業美德的含義
美德是由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一種力量、自信、品質和態度,是約定俗成的、受到社會普遍認可的、沒有具體形態的觀念、習慣和信念。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服務性的特點,因此職工美德的基本內容就是讓職工樹立起服務意識和群眾意識,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樂于奉獻的原則和要求。若職工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不從群眾的角度來為群眾謀福利、不將自己定位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積極奉獻自己的力量,勢必會影響該單位的長效發展,也會使它的社會形象大打折扣。另外,單位是一個群體,職工要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要樹立集體意識,并切實的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大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和榮譽,進而也才會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事業單位職工思想美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一)重視程度不高。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不被人重視,很多事業單位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都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另一方面單位的領導對業務和效益的關注要大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有些領導層認為當前的團隊素質已經很高了,沒有必要時時刻刻再去刻意的安排美德教育工作,這都嚴重的影響了工作效率。其次,當前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發展有利有弊,多數人的政治意識逐漸淡薄,而經濟意識逐漸增強;或者個人主義嚴重、而缺乏了集體主義精神;還有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攀比主義也十分嚴重,這些正是道德培育、精神引導缺失的普遍現象。
(二)工作機制不完善。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對制度的更新和完善還不成熟,尤其是對于獎罰機制的建立也并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途徑和契機來切實的貫徹和執行下去。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一些考核的標準、指標、形式等具體的細節方面并不具體和完善。而工作教育的模式基本還停留在“單向灌輸”的層面,但當前職工們基本都習慣了通過網絡來實現對信息的獲取和收集。這種多元性與單向性的學習模式是相互沖突的,因此傳統的灌輸性模式已經呈現出了巨大的滯后性,也造成了工作的滯后性。
三、加強事業單位職工思想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落實人本原則。單位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鼓勵并肯定職工的主體地位,摒除落后陳舊的思想觀念而運用現代的新思想,滿足企業員工的多元化需求。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將本職工作的需求與廣大職工的需求結合起來,深入職工,加大與職工的溝通和交流力度。并且還要在培育美德的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積極深入的走進職工,及時了解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答疑解惑,提高職工的主體意識和教育工作的可行性,進而增加職工對工作的支持。
(二)豐富培育模式。在培養美德的過程中,單位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義利觀”為核心,努力奉獻,不僅僅是關心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還要時刻提醒職工,反復提及義利統一的基本價值觀念,讓職工深刻警醒,充分的認識到:只有義利統一,才能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共同發展和進步。其次,單位應當適時的給予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加強人員的建設,設立獎罰制度,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認真性,而制度的制定要做到人性化、規范化和合理化,切實維護好每位員工的利益,這既加強了工作的執行力度,又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和約束力,從而促進工作的有效開展;再次,通過不同的傳播媒體,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學習和吸收新知識和新理論,并結合有關的社會熱點來擴展和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也推進了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從而使工作變得生動、貼合實際,這樣才易于員工接受。
四、結語
在新的社會環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要打破傳統模式,積極運用新思維、新手段來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強美德的培育,倡導職工鞏固傳統美德,將其內化成自身強大的道德驅動力,這不僅是自我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也是單位發展的現實要求。
參考文獻:
[1] 倪海林.事業單位職工思想美德教育工作淺談.
[2] 張紫琳.加強事業單位職工美德培育的措施.
[3] 黃琦.論事業單位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德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