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震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159-02
摘 要 本文從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中的內部環境出發,闡述對創業型企業成長過程中內部環境的建設對企業后續的成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人力政策 戰略 企業文化
在當今全民創業的社會中,創業型企業層出不窮,他們的共性就是起步低,資金少,業務不成熟,人才稀缺。諸多因素決定了這些企業的發展路徑是兇多吉少,能成功者少之又少。這些企業面臨的風險不僅是來自外部,還有來自于企業內部的,只有做好企業內部環境的建設,才能將內部風險減少到最低,可以毫無顧忌的直面外部環境的考驗,立足于市場,不至于給市場消滅掉。所以,創業型企業在企業開創初期就做好內部環境的建設是有必要,以下是通過內部環境的幾個重要因素論述了這些因素在創業型企業的重要性。
一、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
創業企業的建立一般都是由創始人組建一支隊伍先試探著干起來,等業務有起色了,再向外界資本尋求幫助,形成股東團隊的不斷擴大。在業務與規模不斷增長與擴大的過程中,高級管理層與資本投入者成為企業發展的兩塊主要的基石。在無數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擁有表率作用和民主化的管理層與堅強的董事會組成的管理結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企業中短期發展戰略方向的決策由董事會決定,而不是一味的聽取管理層面的,并起到了對管理層的監督作用。而軟弱的董事會不能對管理層做監督,也不能對管理層提供的資料以獨立的態度提出質疑。具有表率作用和民主化的管理層可以將企業文化帶到一定的高度,而獨裁的管理層假如對董事會也形成不容忽視的挑戰的話,其決策行為的失誤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所以通過這兩大塊法人結構做到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在業務擴大時,需要融資時,一方面管理層負責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一方面董事會負責考量資本的輸入節奏與方式。在業務萎縮時,董事會及時調整前期戰略目標或方向,回顧反省管理層的失誤,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制衡的經濟關系,使兩者的利益平衡,以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當然在創業企業中董事會中創始人的一股獨大的情況十分普遍,所以需要對董事會的獨立性增加籌碼,并引入股東大會的權利來審批公司內部的重大決議,為保護股東的最大權益保駕護航。
二、人力資源政策
企業的發展中缺少不了好的人才,在面對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招募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人才。不管在銷售,財務,研發,營運方面都需要適合企業當下規模的人才,沒有好的人才,就算外面的市場行情再好,企業也無法盈利。所以人才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首先在用人方面需要注重素質,對于高層管理人員尤為重要,并且格局要大,以公司利益為重。對于中層管理人員需要注重執行力,責任心,以公司為中心。其次,用人原則方面注重用人的長處,放在其長處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挑選那些善于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知識,有上進心,勇于改錯的人,避開那些見利忘義,不思悔改的人。公司除了在外面物色這樣的人選,也可以在企業內部有意識的培養這類人,因為人的品質是不會變的,技能是可以學習與提高的。
公司除了需要招募或培養人才,還需要如何留住人才。每個人才在選擇了企業后,一開始都希望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假如沒有對企業的忠誠度,沒有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面對外來的機遇與誘惑,人才很可能會留不住的。所以需要留住人才一方面需要建立長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將企業的績效與個人的收益掛鉤,實現企業與個人的雙豐收。相反,激勵機制也是雙向的,當企業處于低谷時,如何設定有效的目標,如何讓激勵機制透明,公平,如何讓激勵機制可行與實用性是相當重要,也是發揮這些人才能動性的關鍵,另一方面,不斷的培養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一切制度以人為本,以大家庭的方式去管理,要有制度又要有柔情。實際上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產,完全不可忽視,讓所有全員工感覺企業是自己的另一個家,一個實現自己價值的地方。
創業公司的人力政策需要做到小而全,從細微入手,不用沒用的人,不用不忠的人,不用執行力不強的人,決定用的人必須完全相信,并授予與職位相當的權利。配合激勵考核機制用好人,用對人。
三、風險管理理念
創業公司的高層管理與中層管理,面對外面市場的誘惑,不斷的在作出不同的決策時,都會把個人的風險偏好帶進去,或多或少會影響決策的正確性,所以管理好風險偏好尤為重要。
企業的風險偏好與制定企業的戰略有一定的關聯度,企業在制定戰略時,首先必須考慮企業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承受的風險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收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估計,對這些未發生的問題做綜合評估,確定企業的風險偏好等級后制定與偏好相一致的戰略目標,根據風險偏好,將資源分配到不同的業務單元,使資源實現最大化的收益,如發現與風險不匹配,需要及時糾正戰略。
企業的風險偏好同樣適用于日常的業務層面的決策,所以整個公司需要有一個風險管理理念,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并制定相關的風險管理規定,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執行,針對風險管理的缺陷或失效進行及時的補救。對公司內部不同部門需要做風險評估,并擴大到整個公司的風險評估,清晰的知道公司的風險在哪里,并將采取不同的措施去避開,減少或承受。在做決策時,需要考慮不同形式的風險。
所以創業型企業需要有風險管理的理念,上至董事,下至基層的員工都要有風險的意識,這樣企業就可以從戰略層面出發,不會讓公司走錯方向。從操作層面,規避在執行戰略時出現不必要的失敗風險。保持好風險管理意識可以讓企業在的風險暴露的情況下規避潛在的損失,少走彎路,不斷積累經驗,逐漸壯大自己。
四、企業文化
建立積極向上,不斷創新,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是一件慢長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不代表就不去做了,打造企業文化可以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使企業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全體員工的心能團結在一起,盡最大的努力,發揮大家的能動性,為企業渡過難關,創造最大價值。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不被模仿與復制,在市場競爭中永遠處于領先地位。凝聚力與競爭力對創業企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從公司的董事及高層出發,堅持自身的高標準的行為準則,道德理念,以身作則,帶動整個團隊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環境,提出正確的經營理念,制定相關制度與規定,規范員工的日常行為與工作行為,使全體員工增強主人翁意識,與企業共命運。這對一些創業企業尤為重要。
在創業企業內需要建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并需要得到所有員工的認同與執行,其代表著企業董事,高層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的思想觀念,決定著企業的行為去向。有了核心價值觀,碰到任何問題,員工就有了判斷依據,指導員工做決策。員工也不會迷茫,不會被外界所迷惑,企業的價值觀也同樣代表著每個員工的價值觀,所以只要員工被外界認同,也就是企業被外界認同的,企業的知名度也會不斷攀升。
在企業內部還需要建立品牌價值觀,,從上到下都需要有的一個品牌價值觀,自己的團隊里需要通過不同的層面,將公司的品牌做好,不管是產品內在的質量,還是對外的服務水平,由內部員工出發,堅持品牌的忠誠度,衍生到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忠誠度,這與員工不斷的創新,提高質量與使用體驗度,不斷反饋消費者建議,及時的跟進修改,完善產品,逐步做到被市場所接受,逐步建立自己的消費群體,對企業的發展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五、結語
內部環境的建設對創業企業來說是可以做到的,不是想象當中企業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才需要考慮內部環境的建設,從成本效益原則出發,創始人團隊完全可以從一開始就注意到這個課題,從內部環境著手,減少企業的風險,做真正小而精的企業,對后續規模擴張,業務開始幾何級別的增長都是有堅強的后盾與基礎的。
參考文獻:
[1] 龔杰,方時雄.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方法與案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 劉玉廷.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讀[J].會計研究,2010(5):3-16.
[3] 黎永泰.企業文化管理初探[J].管理世界,2001(4):16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