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城
摘 要: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行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電商的日益崛起,給物流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空間。我國的“綠色物流”產業起步較晚,而且在物流行業內許多人對其認識不深,加上政府的扶植力度還不夠,因此“綠色物流”還是一塊未完全開發的、新鮮的“蛋糕”。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探討“綠色物流”的意義以及其在我國發展的阻礙和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綠色物流;發展
一、“綠色物流”的相關概念
根據物流協會給“綠色物流”的定義來看,綠色物流指的是在貨物運輸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傷害,同時,加強對物流運輸的各個環節的環境監控,增加環境保護意識與能源節約意識?!熬G色物流”不是物流行業發展的退步,相反,這是一種進步,是企業在綠色發展之路上的一種創新,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以及市場上的競爭力。
“綠色物流”從體系建設的角度給物流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它給物流行業帶來了“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這兩個以往從來沒人提及的術語?!熬G色物流”這種理念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基本指導思想,很大程度上調節了物流與生活、環境、產業發展的不協調關系。采用科學的指導思想,以環境保護戰略為武器,指導人們去建設一個環保、可再生、和諧的物流新環境,同時,借此可以極大地刺激相關綠色產業的發展,給社會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國的“綠色物流”發展現狀以及相關問題
前文說到,我國的“綠色物流”產業起步較晚,底子薄,還不具備像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成熟體系。從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我國的“綠色物流”產業發展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本段將指出“綠色物流”的相關問題。希望能對相關企業能夠有所啟示。
1.體制革新停滯不前,觀念老舊跟不上時代步伐
關于體制與思想觀念的問題,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首先,相關的組織、企業以及物流主管部門的思想還未得到改變,還停留在傳統意義上“交貨、拿錢”的模式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未進入其腦海中,其次,相關企業的決策層缺乏對企業前景規劃的前瞻性以及市場發展的敏銳性。與美、日等“綠色物流”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還沒有專門的部門來完善、規范物流企業的相關行為,各部門之間缺乏統籌部門。另一方面,由于市場方面對“綠色物流”等概念的宣傳極少甚至在有些地區為零,因此有極少的消費者能夠認識到“綠色物流”的意義,幾乎沒有消費者促進相關企業對“綠色物流”的制度的建設以及完善,因此,我國的“綠色物流”體制革新停滯不前也在情理之中。
2.缺少相關政策的扶持
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理論在物流行業的重要體現,“綠色物流”理應得到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支持。從對人類社會的意義來說,其能夠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政府也應該對其進行一定的支持。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我國的政府對“綠色物流”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是很高,曾經在人大會議上曾有代表提案發展“綠色物流”產業,但是很快就被其他的提案所掩蓋,其實,“綠色物流”產業建設的牽涉面實在太廣,這些部門之間都各自為政,誰也不接受誰的領導,因此,很難在這些部門之間設立一個絕對權威的“指揮部”。
3.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科學力量薄弱
我國的物流企業目前大部分都沿用著傳統的物流模式,這對“綠色物流”產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很多地區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的水平不高。另外,雖然我國在近年建立了物流信息平臺,但是其平臺發布的信息很多時候不夠準確及時,無法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要求,這同時也違背了“綠色物流”的相關理念。其次,我國的相關的物流技術也亟待改進,首當其沖的便是物流貨物的包裝材料,根據相關理論,物流的包裝材料需要高度的可降解性、可重復利用性,但是現階段的物流包裝材料都不滿足這樣的要求。
4.相關專業人才缺口嚴重,相關科學研究無人問津
其實,我國的“綠色物流”出現人才缺口嚴重的現象也是情有可原的,一方面是相關企業不愿意去改變其運營模式,只是被動地去適應市場的節奏,沒有真正對“綠色物流”型人才提出要求;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企業未對“綠色物流”型人才提出要求,導致了一些高等院校未將“綠色物流”等相關知識納入教材,直接導致了相關專業的人才缺口十分嚴重。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在國內,幾乎沒有一所高等院校是直接劃撥經費來支持“綠色物流”的研究,許多高等院校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都是在課堂上直接灌輸知識后送到相關的企業去實習,根本不給學生研究的機會,這也導致了學生對“綠色物流”等新興學科的興趣喪失殆盡,直接導致相關的科學研究無人問津。長期以往,我國在“綠色物流”產業方面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必定會越來越遠。
三、“綠色物流”產業的發展、改進措施
1.政府應做的措施
首先,政府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最大化地保障“綠色物流”產業的發展。其次,對于環境法的適用范圍要進行擴大,從源頭上保證實行“綠色物流”的物流企業不生產、不引進污染。同時,在車輛運輸方面,盡可能減少碳等溫室氣體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同時,在一些全國性的城市建立大型的物流集散中心,借此來提高整個“綠色物流”的工作效率。其次,政府要加大對“綠色物流”產業的技術設施的建設以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究力度。在這一方面,政府必須將我國的現狀重視起來,充分認識到我國的物流產業的不足,接著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來統籌整個“綠色物流”產業的構筑,借此達到人、產業、自然的三方共贏的結果,同時,對物流的方法進行優化,將海、陸、空三方面的物流方法集中起來,選擇最快速、最安全、最便捷的方法為顧客服務;最后,政府應該牽頭,使得相關高等院校加強與物流企業的合作,積極推進相關人才的培養,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究,盡最大可能為人才建設的工作提供便利。
2.企業應該做的措施
在整個“綠色物流”產業建設的過程中,其重中之重應該是企業的態度。首先,企業要端正對“綠色物流”產業的態度,不要為了應付而建設所謂的“面子工程”,而應該用一種長遠的、前瞻性的眼光來審視“綠色物流”產業的發展。其次,對于企業應該做的措施,一方面,要從源頭來實行,即對運輸貨物的包裝上入手,前面提到,包裝是要具備高度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特性;其次,在運輸的過程中,利用相關的科學技術與數學理論,在貨物的發出點與目的地之間規劃出一條耗時最短、所用資源最少的路徑,同時,對于運輸工具的選擇上,要選擇對沿線居民影響小、速度快的,對燃料的選擇上,要摒棄以往不能完全燃燒的乙烷等物質,可以采用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廣的可燃冰、氫氣等綠色能源,這樣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溫室氣體的排放,也為全球變暖到來的遲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其次,企業要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要對公眾負責,對社會負責;最后,企業在自身推行、建設“綠色物流”產業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向社會、公眾推廣關于“綠色”的理念,例如“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等,這是一種基于“綠色物流”的新型營銷方法,這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在市場上快速地打響名號、占領市場,更重要的是這種營銷方法還能推進“全民綠色”運動的實施,是符合國家相關戰略以及時代潮流的。
四、結論
“綠色物流”是物流行業發展的最終形態,因此,全社會都應該對“綠色物流”抱以一個積極、寬容的態度來看待它、支持它的出現、成長,最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參考文獻:
[1]劉波.基于綠色經濟的物流產業融合特點、動因及模式[J].商業經濟研究,2019(06):95-97.
[2]中國鐵路總公司.京津冀首個鐵路綠色物流配送基地啟用[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9,14(02):20.
[3]錢藍.綠色物流管理系統構建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