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玲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2017年1—12月該院急診科按照常規轉運的8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18年1—12月實施風險管理轉運的98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按照常規院內轉運流程進行,觀察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措施轉運:成立院內轉運風險管理小組、制定院內轉運管理制度、提高醫護人員素質、完善院內轉運流程。結果 觀察組護士轉運考核成績(96.22±2.21)分、轉運滿意98.98%高于對照組的(90.31±3.27)分、91.84%(P<0.05);院內轉運時間(10.45±4.55)min、異常情況發生率2.04%低于對照組的(14.87±5.23)min、7.14%(P<0.05)。結論 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加入護理風險管理能提高護士安全轉運意識,縮短院內轉運時間,降低轉運風險發生率,提高患者安全轉運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急診科;院內轉運;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hospital transportation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85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98 patients in risk management were trea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according to routine in-hospital transfer proces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to transfer: establish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 for in-hospital transfer, formulating in-hospital transf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ing medical staff and the hospital transit process. Results The score of nurse transfer examination and transport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2±2.21)points and 98.98%,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0.31±3.27)points, 91.84%(P<0.05). The transit time in hospital (10.45±4.55)min, and incidence of abnormalities 2.04%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4.87±5.23)min and 7.14%(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hospital transf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 improve nurses' awareness of safe transfer, shorten hospital transfer tim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er risk, 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safe transfer.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transpor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急診科危重癥患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由于患者疾病復雜、病情嚴重,因而在急診科救治之后需要將之安全轉運至相應科室進行進一步治療[1],急診科危重癥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由于距離短所以轉運時間并不很長,但由于急診科危重癥患者存在病情不穩問題,加之安全轉運過程存在眾多不可控因素,因而常常會發生不良情況[2],不僅影響患者治療,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生命[3]。該院于2018年1—12月實施院內安全轉運護理風險管理,臨床療效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12月該院急診科按照常規轉運的8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男45例,女40例,年齡2~93歲,平均(56.48±12.37)歲;轉運目的:住院48例,實施B超、X-片、CT、急診胃鏡等檢查25例,手術12例。2018年1—12月該院急診科實施風險管理的轉運98患者作為觀察組,男50例,女48例,年齡3~94歲,平均(57.01±12.40)歲,轉運目的:住院55例,實施B超、X-片、CT、急診胃鏡等檢查28例,手術15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譜、轉運目的無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院內轉運危重患者的流程轉運,由護工來陪同,采用轉運床,途中給予監測病情、血壓,氧氣袋持續吸氧,靜脈輸液。觀察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措施轉運急診科危重患者,具體措施如下。
1.2.1 成立院內轉運護理風險? 管理小組基于護理經驗總結院內安全轉運護理風險問題并制定防范風險問題的策略;強化安全轉運護理,防范各類風險問題,并對安全轉運過程進行分析總結,為優化隨后的安全轉運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2.2 制定院內轉運風險管理制度? 科室建立標準化危重患者外出檢查風險告知制度及安全轉運工作流程。護士根據工作流程,完善搶救藥物設備的準備。參照《2017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共識》,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可有急診科診醫生或專科醫生一同陪護轉運。參加危重患者轉運的護士必須由通過急診科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N1-3級考核的護士擔任。
1.2.3 提高醫護人員素質? 制定系統的培訓制度,通過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訓練法等培訓護士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診科能力;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將危重患者轉運流程納入急診科專業核心能力培訓內容,采用理論授課與模擬病例相結合的形式,提高護士急救技能和水平。
1.2.4 完善院內轉運期安全流程? ①轉運前護理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是否適合轉運,以及疾病類型和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選擇合適的轉運方式和工具、路線,告知轉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簽訂《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同意書》;電話提前通知要被轉運住的接收科室做好相應的準備,簡單告知病情,由急診科工友提前去相應電梯守候以縮短運轉運時間;根據病情做好轉運藥品和物品的準備,保持各種管路通暢;針對患者轉運提供全程陪同,病情不穩定患者須有一名醫生參與轉運,病情相對穩定患者可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護士完成。
②轉運中護理:在轉運途中醫務人員應站于患者頭側,嚴密監測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各種管路、藥物治療情況,需要搬運患者時應注意動作的輕緩。對于意識不清或煩躁不安的患者,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4]。如果患者在轉運途中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等癥狀,立即進行就地搶救和呼救周圍醫務人員協助。注意給患者保暖,遮陽,避雨。途中注意平車平穩,避免劇烈震蕩,各種轉運儀器妥善固定,防止人員及儀器受損。上下坡的時候,保持頭部在上,不可用車撞門。保持各種管路,輸液通暢。
③轉運后護理:轉運到達后目的地后,協助接收人員進行患者的安置,并進行必要的床旁交接,包括向接收人員提供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護理要點、用藥情況,以及轉運過程患者病情變化等重要信息[5],雙方確認無誤后,共同簽字確認。
1.3? 觀察指標
①急診科護理人員安全轉運考核成績;②院內轉運時間;③院內轉運意外發生率;④患者或家屬對安全轉運服務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士轉運考核成績(96.22±2.21)分、轉運滿意98.98%高于對照組的(90.31±3.27)分、91.84%(P<0.05);平均院內轉運時間(10.45±4.55)min、異常情況發生率2.04%低于對照組的(14.87±5.23)min、7.14%(P<0.05),見表1。
3? 討論
急診科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中存在很多風險因素包括:①護士因素 部分護士技能、專業知識掌握得不透徹,面對患者出現的狀況不能正確地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護士責任心不足,不能仔細觀察患者情況;沒有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的風險管理[6]。②患者因素病情復雜、變化快,另外特殊治療措施也帶來不安全因素[7]。③轉運相關制度不完善急診科 安全轉運所需藥品、物品備用不完善。④環境因素可能遇到自然災害、電梯停電、人員擁擠等突發意外情況,并產生意外風險[8]。
采用護理風險管理避免了傳統的護理質控系統中計劃性缺乏、目標性不強、隨意性強的缺點,通過實施有效的護理質量控制,減少了護士工作的盲目性[9];通過定期檢查與反饋,加強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在本項研究中通過對影響急診科院內轉運因素進行分析,從加強人員培訓、規范儀器風險管理和建立流程指引等環節,并通過風險管理進行持續質量改進[10]。在安全轉運前需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制定應急診處理預案。保證安全轉運路線通暢,平穩安全轉運。在轉運途中,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監護,及時、妥善地處理意外突發情況,維持患者病情的穩定,確保將患者安全、順利送往接收科室。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障工作質量,為臨床急診科救治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助提高搶救成功率,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該研究觀察組護士轉運考核成績(96.22±2.21)分、轉運滿意98.98%高于對照組的(90.31±3.27)分、91.84%(P<0.05);平均院內轉運時間(10.45±4.55)min、異常情況發生率2.04%低于對照組的(14.87±5.23)min、7.14%(P<0.05)。
綜上所述,在急診科危重癥患者院內安全轉運過程中加入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急診科護士安全轉運意識,縮短院內安全轉運時間,降低患者的安全轉運風險問題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安全轉運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靜,章曉軍,鮑雪釵.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環節質量管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5):495-496.
[2]? 徐風霞.安全轉運護理模式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5):127-128.
[3]? 杜茂芹.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的風險評估及防控措施[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7,12(4):62-64.
[4]? 陳小紅.護理干預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80-82.
[5]? 曾慶芳,魏霞,王惟,等.基層醫院急危重癥病人院際轉運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5,18(12):1126-1127.
[6]? 馬楠.淺析急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9):176-178.
[7]? 臧勝楠.護理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2):2338-2339.
[8]? 蔡晶,周保洪.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中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分析[J].貴州醫藥,2017,4l(1):106-108.
[9]? 貞愛,趙英蓮.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危重患者護送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35(1):128-129.
[10]? 李倩倩,張錚.急診危重癥病人院內轉運的風險管理[J].全科護理,2017,15(19):2403-2404.
(收稿日期: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