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於嶺
[摘要] 目的 評價藥劑科參與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間將住院患者2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120)、觀察組(n=120),兩組用藥時,對照組行常規管理,觀察組行藥劑科參與管理;比較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結果 觀察組藥物使用率34.17%低于對照組的61.67%,藥物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劑科參與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可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
[關鍵詞] 藥劑科;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06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hospital. Methods A total of 240 in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7 to Nor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12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120). Results The drug us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4.17%,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1.67%). The time of drug u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Medicine taking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hospitals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Key words] Pharmacy; Antimicrobial; The rutional use of drugs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的一類藥物,用于預防及治療細菌性感染疾病有著顯著效果,且使用頻率日漸提高。隨著抗菌藥物種類的日漸增加,部分醫師對藥物使用缺乏常識,使抗菌藥物濫用性日益嚴重,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則使病原菌耐藥性增加,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2]。在陳娟英等[3]調查發現,泌尿科、呼吸科、婦科抗菌藥物使用率超過60.0%,25.70%患者存在抗菌藥物使用不規范、送檢率低的現象。近些年來,各醫院日漸重視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藥劑科作為藥物供給部門,在藥物使用管理中占據著重要作用。就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間通過該研究,在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管理中由藥劑科參與管理,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住院患者240例,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者;患者對研究目的、方法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該研究符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并審核通過;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齡18~72歲,平均(45.83±5.16)歲;呼吸科52例,泌尿科37例。婦科24例,皮膚科7例;觀察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齡18~72歲,平均(46.05±5.34)歲;呼吸科50例,泌尿科40例,婦科22例,皮膚科8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管理。患者確診后行相應的抗菌藥物處理,遵醫囑用藥,由主治醫師負責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1.2.2 觀察組? 常規管理基礎上行藥劑科參與管理。①加強藥劑科人員的業務培訓。定期在藥劑科組織業務學習,掌握藥品庫存管理、入庫及發放等環節管理,按照《藥品管理法》進行藥品管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掌握及準確認識藥品管理,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強化自身專業知識。②處方核查。先做好患者及家屬健康宣教,介紹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注意事項,樹立準確的抗菌藥物使用觀念,提高患者臨床用藥的依從性;其次編寫抗菌用藥手冊,由藥劑科醫師參與,制定規范抗菌藥物標準,實際應用中發現問題并進行完善;主治醫師在開出處方后,先對抗菌藥物處方進行審核,再發現問題后及時上報,并與醫師進行溝通,確保藥方是否合理,并進行改進。同時由2名或以上藥劑師進行藥方審核,達成統一意見,若未一致,由第3名藥劑師參與審核,做出最終判斷。③追蹤用藥。患者用藥前先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性較高的藥物;掌握藥物使用時間、劑量等信息,監測用藥不良反應,若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更換藥物。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預防、治療用藥情況;②記錄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③比較兩組頭暈、頭痛、腹脹、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菌藥物使用率
觀察組15例預防用藥,26例治療用藥,使用率34.17%;對照組28例預防用藥,46例治療用藥,使用率6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096,P=0.000)。
2.2?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
觀察組用藥時間(6.24±1.02)d,對照組用藥時間(7.82±1.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60,P=0.000)。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1例頭暈,1例腹瀉,發生率1.67%;對照組2例頭暈,2例頭痛,1例腹瀉,3例腹脹,2例皮膚過敏,發生率8.33%;有統計學意義(χ2=4.298,P=0.038)。
3? 討論
隨著抗菌藥物應用范圍日漸擴大,使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問題日漸凸顯,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不僅會加重患者經濟負擔,也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通常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包括給藥劑量、給藥方法、用藥時機、用藥種類、書寫不規范及用藥指征不強[4-5]。為此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規范性、科學性管理,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是當前醫學工作人員重點關注問題。
藥房是醫療單位中保障患者用藥合理、安全的關鍵部門,患者在就診治療期間,多在藥房取藥,此時藥劑師作為藥劑科重要人員,承擔著藥品核查、發放及管理等重要工作職能,也是接觸抗菌藥物的關鍵人員[6-7]。此時在抗菌藥物使用管理中由藥劑科人員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及專業技能,對處方藥物進行審核和調劑,在發現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后能及時反饋、糾正,以此能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該組研究中,觀察組藥物使用率34.17%低于對照組的61.67%,藥物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1.67%低于對照組的8.33%,改善明顯。結果說明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強化抗菌藥物使用的審核,行追蹤用藥,參與處方管理,極大抗菌藥物使用宣傳力度,明顯提高了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在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藥物有效管理基本條件是為控制及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培養期間,明確藥物管理知識,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性、維護醫院權益[8];同時藥劑師在管理處方時,需二次對抗菌藥物進行審核,發現藥物管理處方制定的問題并進行改進,確保抗菌藥物使用有效性。
綜上所述,藥劑科參與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可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縮短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減少藥物使用不良反應,應用價值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琳,穆利萍,盧健.2009-2011年我院抗菌藥應用與細菌耐藥分析[J].中國藥師,2013,16(1):125-127.
[2]? 張養琳,羅群志,陳坤全.抗菌藥臨床應用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8):188-190.
[3]? 陳娟英,周利平.基層醫院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合理使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師,2014,17(3):460-462.
[4]? 錢成蘭,王萍,趙水娣,等.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細菌耐藥監測及抗菌藥應用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4, 23(4):242-248.
[5]? 李明華.藥劑科參與醫院抗菌藥物用藥管理探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3):1761.
[6]? 蔣勇.品管圈在醫院藥劑科質量管理持續改善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4):2948-2950.
[7]? 王華光,劉麗宏.臨床藥師參與抗菌藥物使用管理的經驗和體會[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4,14(2):101-103.
[8]? 舒德忠,陳霞,施超,等.臨床藥師參與抗菌藥物使用會診案例分析與體會[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4,14(6):405.
(收稿日期: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