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君蕊


[摘要] 目的 探究醫院護理部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職能作用。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82例在該院護理部進行護理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患者進行分組,每組患者人數41例,其中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管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糾紛事件以及投訴事件的發生幾率。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95.12%)要高于對照組(60.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97.56%)也要高于對照組(65.85%),觀察組發生了1例護理糾紛和2例投訴事件,對照組出現了5例護理糾紛和6例投訴事件,可以看出觀察組的總發生率(7.32%)低于對照組(26.8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醫院護理部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職能作用觀察顯著。
[關鍵詞] 醫院護理部;護理風險;管理;職能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064-02
在醫院的護理管理工作中,通常會受到一些不穩定的或者不確定的有害因素影響,從而導致在醫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傷殘,甚至死亡的現象,這種情況被稱之為護理風險[1]。護理風險對護理工作的進展以及患者疾病治療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2]。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院對于健康理念也進行了大量的普及工作,所以人們對于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目前我國人民對于法律維權,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都有著明顯的增強和提高,因此也對我國醫療事業方面的服務情況,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3]。該文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之間主要針對醫院護理部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職能作用進行觀察和分析,以下為具體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82例在該院護理部進行護理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23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76歲,中位年齡為(47.62±3.16)歲。對照組中具有22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78歲,中位年齡為(47.71±3.23)歲,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管理,而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
1.2.1 修訂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程度,醫院護理部必須對護理風險管理的管理機制以及規章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同時還要對重要環節的管理細則進行調整和修改,能夠保證醫院護理部的工作人員按照相應程序進行工作,保證患者能夠得到舒適優質的護理服務。
1.2.2 收集基礎信息、嚴格防范風險? 醫院護理部還要對護理風險工作的工作目標進行進一步的明確,保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時的責任,在護理工作人員工作的時候要有明確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點,這樣才能夠保證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同時也可以將各項風險護理指標得到落實。另外醫院護理部的工作人員還要對其他科室進行調查和隨訪這樣能夠對整個醫院的護理風險工作進行進一步的了解,也能夠將風險護理指標進行進一步的落實,明確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同時能夠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總結吸收經驗教訓。
1.2.3 加強護理風險防范教育? 目前我國醫院相關護理人員具有風險識別能力不足,風險意識不強以及法律保護意識不足等普遍的特點,所以在進一步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對全體護理人員的培訓,通過組織經典案例分析討論會以及護理安全法律和制度信息的學習,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對防范護理風險的認識。
1.2.4 合理調配人力資源、確保護理安全? 目前我國醫院在人力資源利用方面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醫院人力資源有限,所以在布局方面出現一種問題,在進行臨床護理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所以醫院護理部必須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根據各個科室的護理工作量以及患者的數量來進行合理的分配,同時還要建立科學的執行班次,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4]。
1.3? 觀察指標
該次研究主要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管理前后護理糾紛和投訴事件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比較
以下數據可以顯示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要遠高于對照組,而且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發現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見表2。
2.3? 護理管理前后護理糾紛和投訴事件情況比較
可以發現觀察組在護理糾紛以及投訴事件發生率要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工作是整個醫院護理部門以及其他各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項工作,屬于一種長期性工作[5],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協作和溝通,每一個人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職能,保證護理安全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這樣才能夠充分保證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6]。目前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須要加強護理部門在護理風險管理職能方面的發揮作用,同時還要提高各個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防范意識,進一步加強對突發事件以及緊急護理風險事件的應對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還能夠大大減少護理糾紛以及投訴事件的發生[7]。
在該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為95.12%,護理滿意度為97.56%,對照組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60.98%,65.85%,觀察組的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均要優于對照組,而且在護理管理前后護理糾紛和投訴事件情況方面,對照組的發生率要高于觀察組。
綜上所述,醫院護理部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職能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通過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和管理,還能夠大大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
[參考文獻]
[1]? 龔美英.基層醫院護理部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8):387.
[2]? 張芳.醫院護理部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職能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5):8893,8896.
[3]? 冉小冗.精神病房的風險防范與管理[J].心理醫生,2018,24(33):262-263.
[4]? 王利利,宋彩麗.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保健文匯,2018(10):87.
[5]? 劉蘭.產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35,140.
[6]? 蔣瑾,王丹.護理臨床實習帶教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77,195.
[7]? 董花云.護理管理中采用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8,8(26):232-233.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