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梅 雷紅云 李立會

[摘要] 目的 研究危重癥患者實施實時質控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76例于該院接受治療的危重癥患者,納入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38例。其中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行實時質控管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結果 實驗組基礎護理、??谱o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文書記錄、病房環境等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較高,實驗組危重癥護理滿意度(94.74%),同參照組(73.68%)相比較高,實驗組非計劃拔管、腹瀉、便秘、誤吸等不良事件發生率(5.26%)與參照組(31.58%)相比較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合理實施實時質控管理方式,有效保障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性,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 危重癥;實時質控管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078-02
危重癥患者病情兇險,其治療及護理難度較高,對此該研究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危重癥患者予實時質控管理,在改善其護理質量方面效果顯著,能夠降低患者的臨床不良事件發生比例,保障患者安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該院接受危重癥治療的患者7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38)與參照組(n=38)。其中實驗組男性危重癥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齡38周歲,最大年齡86周歲,中位年齡(62.06±12.52)周歲。有心血管病變11例、惡性腫瘤9例、呼吸系統病變13例、其他病變5例。參照組男性危重癥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齡40周歲,最大年齡87周歲,中位年齡(62.11±12.49)周歲;有心血管病變12例、惡性腫瘤8例、呼吸系統病變14例、其他病變4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變情況等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其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方式經可比性檢驗合格。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該研究,自愿簽署文件;②經檢查確診為危重患者。排除標準:①抵院前死亡;②精神類疾病[1]。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及??谱o理,根據患者病情配合醫師治療。實驗組行實時質控管理,具體包括: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其胃腸功能加以評估,對其胃內容物情況、腸功能、體征參數等進行綜合分析,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干預,選擇鼻飼管對其加以營養支持[2]。期間需酌患者身體情況配置營養液,護理人員需嚴格按照無菌化程序進行操作。②分析患者心理狀態,危重癥患者清醒后,予行針對性心理干預,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問題,向患者介紹疾病情況及治療方式。在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工作中,每項操作前均向患者加以講解,告知護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使患者產生信賴感,消除其恐懼及緊張的不良情緒,從而恢復其心理健康[3]。③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因本研究中選取的案例均為危重癥患者,其病情變化速度較快,因此,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其體征變化,對患者血壓、體溫、心率、意識狀態等方面加以監測,保障患者的安全。
1.3? 觀察指標
針對危重癥患者護理工作質量評分予以評價,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文書記錄、病房環境等,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與護理工作質量呈正態分布。應用《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危重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水平,滿分為20分,1~10分為不滿意、11~15分為一般、16~20分為滿意。
1.4? 統計方法
數據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之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危重癥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危重癥護理質量評分數據,實驗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文書記錄、病房環境等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危重癥患者比較
實驗組危重癥護理滿意度(94.74%)高于參照組(73.68%),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危重癥患者護理不良事件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危重癥護理不良事件情況(見表3),實驗組非計劃拔管、腹瀉、便秘、誤吸等不良事件發生率(5.26%)低于參照組(31.58%),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實時質控管理是護理管理中的重要方式,通過該種方式能夠提升護理管理的效果及質量,從而保障其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4]。針對危重癥患者護理工作實施實時質控管理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具體措施包括:①成立護理質控管理小組,該小組由高年資護理人員、護士長及臨床醫師組成,質控管理小組對臨床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加以分析,找出當前危重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護理人員工作質量進行評價。②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教育,根據危重癥護理工作實際情況,以問題為導向,選擇培訓目標及內容。由護理質控管理小組組織護理人員開展培訓教育,告知護理質量提升方式,引入先進的危重癥護理技術。同時,給予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控制相關標準教育,保障護理人員能夠按照其標準開展日常工作,以便于提升危重癥護理工作水平[5]。③通過對患者情況實時質控,由質控小組對危重癥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實時質控,包括患者的病情、體征、并發癥、文化背景、護理工作、治療方案、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予以全面了解,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逐步提升危重癥護理工作質量。質控管理是醫院管理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通過對危重癥患者實施護理實時質控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從而保障患者安全。除了對患者的日?;A護理之外,轉變傳統生物-健康模式的護理工作,應用生理-心理-社會模式對其護理工作予以優化,控制其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水平。
綜上所述,實時質控管理是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重要方式之一,按照實時質控管理理念優化當前護理管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及素養,降低危重癥患者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逐步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因此,實時質控管理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華秀芝.評價實時護理質控在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242-243.
[2]? 楊育紅.實時護理質控在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月刊,2016(11):253.
[3]? 賀月梅.分析實時護理質控在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8(2):214-215.
[4]? 丁雅君.探討實時護理質控在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9):7800.
[5]? 張敏,焦雅男.規范化質控管理在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5):8803.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