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明
[摘要]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初級階段。內分泌學科是內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教學內容及教學時數較少,但其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如何激發學生對內分泌學科的學習興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相對多的知識,提高內分泌見習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運用綜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內分泌科;臨床見習;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148-03
內分泌系統疾病與其他學科及專業有廣泛滲透,與全身各系統均有著密切聯系,是內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專科性又極強,它抽象、復雜、需要理解記憶。分子內分泌學的發展使得內分泌學科的發展十分迅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內分泌代謝疾病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日益明顯,讓廣大的醫學生熟知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為大眾健康服務。因此,內分泌科臨床見習為激發學生對內分泌系統疾病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激發學生對內分泌系統疾病的學習興趣、提高臨床見習課的教學質量,是一項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的課題。現將筆者的一些體會做如下總結。
1? 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以教學大綱為根據,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帶教老師應該在授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熟知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需要熟知、掌握、了解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中精選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越是面面俱到往往適得其反,重點講解多發病和常見病,如糖尿病、甲亢。講述疾病的典型癥狀,并講述典型癥狀出現的機理,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使學生記憶深刻,比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讓學生明白“三多一少”是什么,“三多一少”出現的機理又是什么,這樣學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疾病。但在講述典型癥狀的同時注意讓學生明白不以典型癥狀發病的病例也大有人在,因此我們在選擇病例的時候應該注意典型病例與非典型病例相結合,選擇典型病例有助于對疾病的初步掌握,非典型病例的選擇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臨床視野,避免學生對疾病認識的單一性。在選擇患者時,要事先與患者做好充分的溝通,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目前的醫患關系下如果不充分得到患者同意就讓學生去問診及做相關的體格檢查很容易出現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帶教老師應該做好病患的選擇、告知、溝通工作,關心體貼患者,取得患者的同意及信任,臨床見習的帶教才能順利進行。內分泌激素的調節錯綜復雜,但有其規律可循。授課教師應該非常清楚激素調節的框架、正反饋及負反饋作用,運用關鍵詞分析法[1],抓住激素、靶腺、促激素這些關鍵詞,就能讓學生快速理解并記住這些概念,否則學生很容易混淆和混亂,使其對內分泌系統的學習失去興趣。
2?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端正的學習態度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其對學習的興趣,使其自覺學習、積極學習,掌握好基礎知識,打好扎實醫學基礎,才能做好將來的醫務工作。讓學生虛心學習,關心、體貼、尊重病患,對患者懷感恩之心,欲培養出具有上述情操的醫學生帶教老師必須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3? 注意培養學生的醫德醫風
見習過程中除講授醫學知識外還要,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學生良好的醫德醫風[2]。增強其責任感、使命感、職責心。近年來,醫患關系的緊張眾人有目共睹,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需要政府部門、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努力,但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必須做好自己可以做的,學習精湛醫學技能毋庸置疑,但使自己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也是避免醫患糾紛有效的措施,“醫者父母心”“醫者仁心”應該體現在醫學道路上的任何時刻。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順利完成臨床見習,患者才更愿意將其癥狀充分告知,學生才能從患者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在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要言傳身教,在傳授醫學知識的同時,要把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醫德醫風傳授給學生。
4? 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
首先讓學生明白問診的重要性,課前讓學生閱讀教科書或有關參考資料對將要講授的內容進行預習,對授課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做好問診前的準備,帶教老師按見習課的要求簡明扼要地講授需要掌握的內容,并將相應疾病的問診注意事項及相關技巧告訴學生,采取以學生為主、教師輔導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問診,老師查看詢問病史的全程,觀察學生是否能正確地詢問病史,及時發現問診存在的問題,必要時給予立即糾正或回到小教室后在回避患者的情況下糾正。利用啟發式教學,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首先抓住典型癥狀,注意癥狀的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以及診治經過等,在糖尿病的問診中學生往往對診治效果問診不全,比如就血糖的控制情況來說,學生很可能只問到血糖控制在某個范圍,但往往忽視區分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情況,還要注意詢問與疾病有鑒別意義的相關癥狀。其次要加強學生體格檢查的基本功,及時糾正體格檢查中不規范的動作,盡量避免反復翻動患者,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及注意為患者保暖。特別要掌握內分泌科查體中一些專科特點:針對不同疾病而采取相應的查體重點,如糖尿病高血糖高滲狀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要注意脫水的體征;如甲亢性心臟病應注意心率、心律、心臟雜音、心臟擴大及有無心衰體征。在帶教中既復習了診斷學的內容又為其以后的臨床實習打下好的基礎。
5? 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使課堂生動活潑
隨著教育理論、教學手段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目前國際上一種較流行教學方法是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PBL教學模式是由具體的病例病案引出解決方案,針對方案對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予以理解記憶、延伸掌握,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增加學習興趣,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PBL教學模式是將傳統的單向的理論授課教學方法改為互動教學,學習的內容著重實踐性和現實意義[3]。帶教老師針對見習病例做好備課工作、選題并提出問題。所選的問題要以能提高學生興趣為目的。有研究表明,學生對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有較大的興趣,更愿意參與討論,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被充分地調動。如果能有效地給予學生引導,使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往往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學的能力[4]。例如甲亢性心臟病的診治流程,提出什么是甲亢;什么是甲亢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與其他心臟病的鑒別點是什么;甲亢性心衰與其他心臟病所致的心衰處理上有何等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其復習相關的基礎知識,探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會把理論基礎知識和具體的病例相結合,做出自己的思考培養臨床思維,回答與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更能加深學生對甲亢性心臟病的整體認識。值得一提的是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同時又是引導者,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激勵學生思考,可以以分組的形式進行組間的競賽性提問,組員可以補充,不存僥幸及冷場,每個同學均要求參與,每個學生均要發言。學生討論過程中會出現矛盾、分歧,此時帶教老師要給予引導,使討論向更深的層次去發展。在帶教過程中我們可以實時進行隨堂測驗,這可以及時發現學生還有什么知識未掌握。比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的診治,給學生進行隨堂測驗時你會發現很多學生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的診治思路并不清晰,對糖尿病酮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并不能很好地區分診斷,不清楚各自的診斷標準,而對治療中提及的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也僅停留在教材,不清楚什么時候需要補堿,為什么補堿要慎重,什么時候可以補鉀,如何補鉀,補鉀應該注意什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把知識掌握牢固。帶教老師從學生測試結果也可以檢驗自己的帶教效果,反思自己帶教存在的不足,以便提高自己的帶教水平。形象式教學法在臨床見習的帶教中也值得推崇。形象思維是在形象地反映客體的具體形狀或姿態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意象、聯想和想象來揭示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思維形式[5]。比如講解糖尿病胰島素分泌特點時,畫出胰島素分泌特點示意圖,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胰島素的分泌特點;在講解Ⅰ型和2型糖尿病的鑒別點時,畫出它們胰島素分泌特點示意圖后,學生也能很快掌握Ⅰ型和2型糖尿病的鑒別要點;在講解下垂腦-垂體-靶腺激素的分泌與調節時,畫出激素分泌與調節示意圖后,學生也能很快掌握激素間的作用規律。應用形象式教學法教學能使學生很好的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目前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多媒體教學得以廣泛應用,多媒體的應用可以使課件做得生動形象,前面所述的形象式教學法中需要的示意圖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做到更生動、更形象,則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僅依靠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疾病,所以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必須經歷的過程,但臨床見習也不一定能碰到合適的典型的病例,而帶教中很多時候有可能碰到此種情況,如此,需要帶教老師平時做好教學素材的積累,臨床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典型體征時注意整理病例資料及留存照片,將這些放在多媒體課件中,彌補帶教時無典型病例的不足,這樣學生才會對相關疾病有所印象或有深刻的印象。多媒體教學還有其他優越性,比如可以轉錄光盤上或者錄像資料上對教學有用的資料,某一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與人的聯系更方便,QQ群、微信群的建立有助于學生的課外學習和討論,使得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不僅限于課堂。親和式教學法在臨床見習教學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親和式教學可以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氛圍,可以使傳統的家長式教學變為朋友式教學,比如帶教老師把學生的名字記住,在課堂上或課下跟學生交流時喊出學生的名字,學生會有一種被認同和被尊重的感覺,有利于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帶教中對那些有特點、表現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同時要鼓勵發言少的、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機會其發言,鍛煉其交流溝通能力,激發其潛力。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采用多渠道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生動活潑,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傳授更多的知識給學生。
綜上,教與學相互助長,在見習帶教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適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才能較好完成見習帶教任務,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宏恩,黃衛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1,23(3):480.
[2]? 裴云,馮瑞祥,張宇佳,等.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果[J].南京軍醫學院學報,2002,24(4):272-273.
[3]? Pang MCS,Wong TKS. The use of developmental action inquiry in constructing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 for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education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2,40(2):230-241.
[4]? 傅曉敏,王水英.臨床醫學實習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21(4):82-83.
[5]? 文偉明.心血管內科見習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S1期):143-144.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