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爽
時裝藝術是以人和服裝為媒介,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與精神世界的藝術形式。今天的時裝藝術展已然成為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具有獨特風格和顯著成效的重要平臺。7月6日,“悠悠云裳——呂越藝術個展”在蘇州絲綢博物館拉開帷幕。
閑看花開花落,靜待云卷云舒。
呂越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時裝設計專業創建人,教授、設計師、藝術家、策展人,在服裝設計和時裝藝術創作上均有造詣,曾獲多個獎項,多次出任國際時裝比賽的評委,多次受邀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合作。
憑借時裝藝術,呂越找到給衣服賦予主題和靈魂的通道,這是讓她的思想能夠在織物的結構、質地、色彩等限制條件下潺潺流淌的通道。她的時裝藝術作品在精神內涵上承續傳統文化中的陰陽觀、時空觀等觀念,在古老的母題中注入新的時代觀念和文化理念,通過時裝載體展現對傳統藝術的創新性探索。
此次個展共展出著名時裝藝術家呂越“云裳”“女紅”“疊”“蝴蝶夫人”“痕跡”等多個系列作品,有服裝、裝置藝術、影像作品等多個門類,體現呂越創作形式的豐富性。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云”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作品“云裳”采用云朵之形作為平面輪廓,并印有作者自拍照片,呈現天之云海的豐富變化,使著身以后的效果與平面形態有呼應的效果。
中國早有“云裳”之稱,在傳統文化中云裳是形容華美的衣服,作者借用“云裳”之詞,表達服裝與人與自然與科技的關聯,借此探索未來衣服的多種可能性。
“女紅”系列借用女紅的“紅”字的另一個讀音gōng作為作品的視覺基調,以絲綢材質、做工講究的緊身胸衣作為作品的主體,描繪女性的柔弱與堅強。
通過復雜的剪裁和做工制成有硬度的胸衣,用來塑造女人的身體;以高胸細腰曲線以及扁平直線的不同造型,呈現女性形象內在的多元性。由900朵玫瑰搭配其中,與紅色的胸衣相得益彰。
在為期20天的展覽中,記錄花朵含苞、開放、干枯的過程。當花蕾落地逝去之時,角落里的銀色玫瑰便是鮮艷的化身,是記憶與現實的紐帶。
作品“化”以“化”為名希望借此表達事物的本性?!盎笔菚庾?,左邊是人,右邊是顛倒的人,意為顛倒了就變化了。世界是由“化”而來,一切皆“造化”。此系列巧妙重構了蠶繭和繅絲、繡花的工具,引導觀者在唯美的畫面中品味“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
4.5 爭取多方支持,促進創投項目深入推進 爭取國家級銀行的支持。積極爭取國家財政部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建立協調機制,促使政策性銀行總行加大對各地分行的督促檢查和考核力度,各地政策性銀行采取有力措施合力推進“創投”項目。
“蝴蝶夫人”采用傳統“非遺”的工藝效果,印有蝴蝶的藍印花布與布料刻成的蝴蝶進行互動,將蓬裙的弧形與鳥籠吻合,把廚娘的圍裙和大擺禮服裙進行不協調拼接,看似不相干的東西似乎又和諧地相互支撐。矛與盾共存,正是呂越想要表達的內容。
用縫衣針代替畫筆在畫布上留下色彩的痕跡,從呂越的筆下流溢出的是一種對于時間留痕的感念,“痕跡”不但不會給人們帶來傷感,還會讓你體會到一種經歷過時間磨礪后的宏闊氣度,使人感念。
“疊”利用絲網印技術,錯開定位蝴蝶圖案,經過縫紉出現層疊的效果,旨在表現不斷變化的世界。
天上的云變化無窮,云卷云舒,有白云就有烏云,有云起就有云消。世間的事情總是如此,矛與盾共存。雖然對應的關系相斥又相依,但對設計來說,拓寬設計思路,站在審美的立足點上重新審視,便可融通兩者之間無數的通道,理順本不相同的通道,這正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而這通道正是通向設計頂峰的必由之路。
展訊
華服典章:貴州·黔東南少數民族傳統蠟染技藝展
時間:2019年5月18日——2019年8月18日
地點:上海紡織博物館
此次展覽,通過“千古遺韻”、“神秘華章”、“古藝今風”三個篇章,將國家級非遺名錄之一的苗族蠟染以及黔東南其他少數民族蠟染呈現給上海的廣大觀眾,希望大家在欣賞這流傳久遠的“窩妥”及其紋樣奧秘的同時,去感知黔東南、愛上黔東南。
蘇韻流芳:青年手工藝展
時間:2019年6月28日——2019年8月25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57位青年手工藝人的逾70件作品,包括織繡、玉雕、竹刻等。
自近代工業化興起以來,城市化和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傳統手工藝受到外部環境和內部傳承的雙重考驗。隨著傳統生活方式的不斷消逝,人們逐漸感受到手工藝賦予我們的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經過多次大規模地恢復、搶救,蘇州的各項傳統技藝在曲折中得以繼承和發揚。
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時間:2019年7月9日——2019年9月9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次展覽展品門類豐富、異彩紛呈,共191件(套)精品文物,其中包括先秦時期的彩陶、青銅器、金器、木器及毛織品;漢唐時期的錦繡絲綢、官府文書及多種文字的簡牘文書、官府印信、彩棺、泥俑、各類錢幣及飾品、各種點心及生活器具,以及佛教藝術品等。
園說
時間:2019年5月18日——2019年10月7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190件(套)文物及50件文獻,來自頤和園、天壇、北海、香山等11家市屬公園,包括瓷器、玉器、青銅器、漆木器、書畫、絲織品等。
這些文物介紹了北京古典公園在800余年的城市變遷中的歷史、文化、生態及社會價值,展現北京對于園林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