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明
林口縣,隸屬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部,2018年全縣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面積累計達265萬畝,總增效7975萬元,新增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5萬畝。項目覆蓋全縣11個鄉鎮176個村屯的56000個農戶,2018年全縣75%的村實現整村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6個鄉鎮實現整鄉鎮推進,逐步實現所轄區域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服務面積占主栽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5%以上。耕地質量提升項目實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是一項綜合配套技術,該技術通過增施有機肥、緩釋肥、微生物肥料、側深施肥等新型施肥技術及肥料產品,采取了農藝、農機相結合,引導和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逐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升耕地質量,實現減肥增效。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施肥的主要問題化肥用量過大,增加投入成本,有機肥投入比重小,施肥品種和用量混亂,不同肥料配比不科學,忽視微肥,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土壤肥力逐年下降,農業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嚴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
2、秸稈腐熟肥的主要問題林口縣年產玉米秸稈約50萬噸,在此之前除部分用做飼料外,大部分燃燒或堆棄,秸稈的利用率極低,目前秸桿打包機數量有限,不能及時將玉米秸桿回收用于積造有機肥,農民意識沒跟上,處理秸稈成本加大,農民很難接受。
3、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宣傳力度不夠,宣傳不到位;部分農戶對土壤耕地質量提升技術不了解,對秸稈積造有機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泛長期效益觀念,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較慢,因而積極性不高;農戶不集中,技術培訓、指導、資料費用成倍增長,項目經費不足,培訓難度大;技術力量不穩定。
二、耕地質量提升技術要點
1、新型施肥技術該技術通過增施有機肥、緩釋肥、微生物肥料、側深施肥等新型施肥技術及肥料產品,采取了農藝、農機相結合,引導和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逐步減少化肥使用量。利用當地作物秸桿、牲畜糞便、食用菌廢料等農業廢棄物,運用生物發酵技術堆造有機肥直接還田,有效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養分流失,促進土壤微生物繁殖,加快土壤養分轉化分解。
2、以土定產,以產定肥作物產量對土壤的依存一般在40~80%,也就是說作物產量的2/3是靠土壤獲得的。“以土定產”的科學性在于依靠肥力的高低擬定作物產量。目標產量是依據前三年平均產量水平上浮10%~15%確定。“以產定肥”就是目標產量確定后,再依據土壤養分測試結果、肥料當季利用率、肥料中養分含量及百斤籽實養分吸收量,運用養分平衡法,計算出氮、磷、鉀肥的施用量。
3、施肥方法以有機肥為基礎,采用深施與追施相結合的化肥施入方法。有機肥營養元素全,肥效長,與磷、鉀化肥混合做底肥施入能提高其肥效,平均畝施農肥1~2立方米。大豆在施肥上氮、磷、鉀肥全部做底肥一次施入;玉米在施肥上磷、鉀肥全部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1/4做底肥或種肥,3/4做追肥,玉米追肥的最佳時期為7~8葉期(大喇叭口期),追肥深度要求在根側5~8厘米深處。
三、對農技推廣工作的建議
1、增加宣傳力度,細化培訓內容建立從縣級到鄉(鎮)、村級的、系統的耕地質量提升施肥培訓體系。培訓內容上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培訓形式上采取師資培訓、辦培訓班、利用電視講座、播放錄相、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手段,把耕地質量提升施肥技術真正培訓到鄉、培訓到村、培訓到每一個渴望科學施肥的農戶中。主要講解:耕地質量提升施肥的好處;耕地質量提升施肥與傳統施肥的區別;土樣采集方法;耕地質量提升施肥與現代農業的關系等。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耕地質量提升施肥意識,普及科學施肥知識,讓農民自覺主動加入耕地質量提升施肥工作中來,創造良好的耕地質量提升施肥社會基礎與氛圍。
2、嚴格科學布點,做好采集工作土樣采集工作是耕地質量提升施肥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基礎性環節,如果土樣采集的方法不達標或采集的土樣沒有代表性,即使化驗再準確,配方再精準,也難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也。為了保證取土的準確性,采集的土樣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做到:一、所采集的土樣必須有代表性,即能夠代表取樣地塊土壤的總體情況。二、采樣時間在作物收獲后或播種施肥前采集。三、采樣點數量:肥力均勻的地塊以50畝面積為宜,地力不均的田塊的面積以30畝為宜。每個土樣采樣點的多少,取決于采樣單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7~20個點為宜。四、采樣時按照“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原則進行采樣。采用“S”形或對角線形布點采樣,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誤差,避開路邊、田埂、溝邊、肥堆等特殊部位。五、旱田采樣深度為0~20cm,水田0~15cm,一般犁底層以上的耕層深度為采樣深度。六、土樣要放置陰干后放可化驗。嚴格按國家技術規程采集土樣,使化驗測試結果與耕地的實際養分最大限度地達到了一致。
3、精確化驗,科學配方化驗工作需嚴密,從土樣粉碎到樣品浸提,從嚴格清洗器皿到準確稱量,從試劑配制到上機準確讀數,從分析化驗到數據整理,都實行任務包干,責任到人。化驗人員要執證上崗,嚴格執行化驗技術規程,嚴把質量關,降低化驗測試誤差,保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4、完善數據庫,做好地力檔案管理通過多年基礎數據資料的累積,對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pH值等化驗取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錄入微機,建立了電子數據庫。逐步完善了縣級技術檔案和農戶地力檔案,并完善耕地地力等級圖、耕地養分圖、耕地質量評價,建立數字化耕地質量檔案,完善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數據庫,為構建耕地質量提升施肥專家數據庫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157699黑龍江省林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