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會

【摘 要】:目的 研究呼吸循環衰竭患者中急危重癥專職護理應用。方法 選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運用機械通氣療愈的COPD呼吸循環衰竭病患100例,任意將其劃分成對照組及實驗組,而各組50例。對照組則提供一般的治療方法,實驗組在此前提之下提供危急重癥專職的護理工作。監察兩組療愈過程中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出現率(VAP)、再插管率和機械通氣時長。結果 實驗組的以上指標都突出地小于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即P<0.05)。結論 從結果可以看出急危重癥專職護理能夠有效地提升機械通氣成效,減少再插管率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出現率,減少機械通氣的時長,進而更加有效地推動病患恢復。
【關鍵詞】:呼吸循環;衰竭患者;專職護理;機械通氣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2
1 引言
呼吸衰竭就是因為肺通氣以及換氣呼吸效能受到了阻礙,不可以順暢地予以氣體間的互換,造成二氧化碳滯留,進而造成生理效能以及新陳代謝速度緩慢等諸多的問題。現如今通常會把驅除誘發元素、糾偏低氧血癥、酸堿不均衡等為關鍵性的原則。有創以及無創機械通氣是現如今調整低氧血問題的高效手段,不過會遺留下過于依賴呼吸機、撤機困難以及再次插管等難題。護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層面上影響了呼衰程度和臨床表征。為了進一步探討急危重癥專職護理是否對呼吸衰竭治療有影響,對此,就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且運用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循環衰竭病患100例展開有關實驗,具體內容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1 基本資料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運用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合并呼吸循環衰竭病患100例,任意將其劃分成對照組及實驗組,而每組50例。在這之中,對照組女30例,男20例,年齡處于(61.33±13.22)歲區間;實驗組女24例,男26例,年齡處于(63.12±11.21)歲區間。兩組在歲數、性別等層面都沒有統計學的差異(P<0.05),所以擁有對比的價值。
2.2 選用與排除標準
在納入標準方面,其患者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第一,契合COPD和Ⅱ型呼吸衰竭的評判要求。第二,患者要思維清醒、過去沒有精神方面的病。第三,需要讓患者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排除標準方面,第一,患有較為嚴重的肝腎效能不佳的患者。第二,缺失免疫效能型的患者,第三,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2.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和實驗組都會使用口氣管插管,同時提供低于感染、支氣管外擴、能量支撐等一般治療手段,等到感染調控期,就可以拆除氣管插管,同時運用無創正壓予以通氣療愈,對照組在此前提之下提供常規護理,按時予以翻身、排痰等,實時觀察病患的身體狀況[1]。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前提之下還需要提供急危重癥專職護理。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急危重癥專職護理隊伍,全部的醫護人員在進入該組之前都要進行ICU轉科護士的培訓,同時要獲取相關的證書。其次,開展小組內部的訓練工作,培訓的內容包括,熟知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出現原因和誘發因素,第二,掌握肺部感染判別的依據,第三,了解機械通氣特征和調節劑的選取方法。第三,熟知急危重癥專職護理的具體工作,其涵括了謹慎地踐行衛生消毒環節;幫助病患每小時一次地翻身并穩固病患氣管插管,每天三次地運用0.05%氯化鈉劑予以口腔護理,同時還要對病患吸痰成效予以評算[2]。
2.4 觀察指標
對比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過程中VAP、再插管率和機械通氣時長。
2.5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8.0開展統計學處理,計量信息都要用(x±s)代表,運用t檢驗,計數信息運用%表示,運用χ2檢驗,此時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3 實驗結果
實驗組VAP發生率再插管率都要小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此時P<0.05;實驗組機械通氣時長較對照組大大地縮小,具有統計學意義,此時P<0.05,具體數值如下表1所示。
4 結論
氧氣治療手段是療愈呼吸衰竭的最普遍而關鍵的治療手段,但是在現實的執行過程中總是由于疏忽于對病患及其親屬的耐心解讀,造成病患及其親屬誘發諸多吸氧愈多愈好的非科學思維,進而讓他們自作主張地提升吸氧流量的,這樣的狀況時有發生,這樣的情況下經常造成病患CO2的滯留情況變得嚴重。而有創機械通氣時長的拖長會提升VAP的出現機率,甚至產生部分病患呼吸機過于依賴,延長其的臨床時長[3]。
多年來,有諸多資料指出,急危重癥專職護理能夠較為高效地減少機械通氣時長、再插管率以及VAP出現,縮減患者住院時長,進而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本次試驗通過仔細研究急危重癥專職護理在呼吸循環衰竭中的應用狀況,諸多的數據分析顯示,對照組和實驗組經過不同方式地治療后,實驗組VAP發生率再插管率都要小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此時P<0.05;實驗組機械通氣時長較對照組大大地縮小,具有統計學意義,此時P<0.05。
總而言之,急危重癥專職護理給呼吸循環衰竭患者提供系統全面化地性護理工作,強化對機械通氣品質調控的標準要求,能夠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提升其機械通氣成效,減少VAP的出現率及再插管率,減少機械通氣時長以及總體住院時長,進而更加有力地幫助患者恢復身體。
參考文獻
楊明陽.急危重癥專職護理在呼吸循環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4).
范衛新.循證護理模式在AECOPD合并呼衰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信息,2015(40):76-77.
雷昊,張俊.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在呼吸衰竭患者輔助通氣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