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篤
【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片的發展,電視教學片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愈漸多樣。它以成為國家精品課程評審專家評審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教師教學交流中一項重要的輔助方式,對于一些特殊專業有著更突出和有效的幫助。不僅能以最真實的方式、最清晰的技巧把教學現場呈現出來。在各大高校中為培養出相關專業人才提供了實踐知識學習。本文就以特情紀實教學片《中飛院5·13特情紀實片》為例,用課堂教學片的攝錄編技巧在制作過程中的運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影視后期;特情紀實片;課堂教學;剪輯
一、電視教學片的定義與特點
電視教學片是電視與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產物,一直擔負著宣傳教育的功能。教學片是系統地傳播科學知識或某種技能而制作的電視短片。作為電視教材的一部分,課堂教學片以視頻呈現,將現實中特殊課程教育和技能以生動豐富的視聽體驗表現出來,是極具教學功能和意義的影視作品。
在電視課堂教學片中一般分為解說詞、畫面和音樂三部分。解說詞與畫面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的藝術整體。解說詞通過處理后,結合視覺與聽覺可以使學習者攝入更多的知識,克服了畫面的局限性。同時,電視教學片內的音樂設計也是一種藝術的在創造過程。
一部好的電視教材往往與成功的音樂設計分不開,尤其是節奏把握的準確,會更加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在不影響整個教學片的完整性時,應該選擇盡量簡短的音樂。音響作為電視語言中的一個特殊要素,就某些教育信息及畫面切換上,是一個強有力的信息補充。每一個教學畫面鏡頭更是需要完全體現教學意義尤其是文字效果的配合,易學易懂,充分展現教學片的教育性、科學性和技術性。也運用了影視拍攝手段增加了畫面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提高了電視課堂教學片的藝術性。
二、如何增加電視教學片的表現力
電視教學片是一種通過畫面語言和嚴密的敘述邏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形象化教學媒體。因為它需要把抽象的理論或概念變成具體的、生動的影像呈現,使學生充分明白感知、認識理解,進而完成教學過程。那么,如何增加它的表現力呢?下面我們以特情紀實教學片《中飛院5·13特情紀實片》為例,試從五個方面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1.選擇適宜的影片結構
電視教材的結構一般有三種形式:按時間順序設計、按空間關系組織、按人的認知規律安排。首先,按時間順序設計的結構是直線式展開內容,比如在特情紀實片里講述的是突發事件的開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何緊急處理特情,再到特情方案的確立,最后特請得到緩解,成功挽回突發事件。這種時間逐步推進的順序安排,符合人們按時間順序了解事物發展的進程習慣,層次分明,具有一種順暢、自然、水到渠成的審美特征;其次,按空間關系組織的結構,是對事物所在的空間位置及其變化進行敘事的一種結構方式。比如特情紀實片里飛機在空中突發險情的位置變化,讓觀眾更真實感受現實場景下的情節推進;第三,按人的認知規律安排的結構,是按照事物的運動狀態和發展規律,采取逐步擴大和推進的方法,巧妙地對材料進行組織的安排和闡述,以深入和透徹地表達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從而增強電視教學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追求教材生動的情節
情節是影視作品中重要的構成元素,通過劇情發展、矛盾沖突來支撐整部教學片的發展,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有效途徑。比如教學內容蘊含一些科學奧秘,通過教學原則與電視特有的藝術手段,就能更加全面揭示教學意圖。因此,情節越生動越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充分吸收教學內容。
比如特情紀實教學片《中飛院5·13特情紀實片》中,在處理特情時,有一個情節“他用左手輕輕將油門桿往后一拉,油門桿紋絲不動!”當情節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下,更容易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受眾繼續了解下面的發展進程。于是在后續情節中又出現“處置準備就緒,給油門桿收下來,收下來了。”通常情況下油門失靈到恢復正常,在如何處理這樣的險情過程本身就是隨著劇情發展,使心境一直跌宕起伏。
對于特定的學習對象而言,學生對電視教材的真正興趣主要取決于教學內容是否具有他們所渴求的知識和深刻內涵。因此從選材和運用技巧兩個方面來說,選材提供豐富的形象素材,拍攝和剪輯技巧能夠通過電視藝術手段加以表現出重點內容,這才是電視教學片的意義。
3.突出電視教材片主題特征
當我們所拍攝的教學片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時,很容易出現一種教學資源整合泛化的問題,為提高每一步教學片的質量,以及有效性,我們需要突出和細化每部電視教學片的主題。在尋找素材時就要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運用攝像機和被攝物體之間的運動,表現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虛心地使用、能動地使用、熟練地使用,這些優質資源,是一部具有特色優秀教學片的前提。一般情況下,簡潔的表現手法往往比復雜的說明效果更好。
當選擇教學片拍攝制作時,一定是它的內容極具紀錄意義和教學價值。因此特情紀實教學片中,看中的就是這一次特情成功化險為夷的技術與教學應用的啟發,可以給更多的學生避免往后發生危險,以及發生特情如何有效處理,當教學的科學性與電視的藝術性碰撞在一起,才會真正呈現一部引人入勝的優秀教學片。
4.注重片中細節的呈現
在教學片的錄制過程中,需要多臺攝像機配合,畫面構圖、景別的合理運用中都需要注重大量的細節處理。而富有表現力的細節描寫可以塑造出更鮮明的形象,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電視教學片用畫面語言來敘述教學內容,所處對象特征越鮮明,描寫越具體,就越容易使學生產生最確切的直觀感受。比如還原一部特情片的事件還原,就是細節到位的處理。因為特情片情況緊急,不會在現場就有機器拍攝到,需要后期模擬現場,進行紀錄拍攝。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需要還原當事人的反應和情緒,極大限度的逼真,然后為了突出想要教學的部分可以在后期剪輯時,從不同機位展現當時的狀態。比如緊急但不失慌亂,困難但沉著應對,多方配合蒙太奇的鏡頭組合,這些多角度展現一些到位的小細節,可以更有主有次,有重有輕。當電視教學片中對事物的描寫有抓住要點,體現生動,典型的細節就有了優質的畫面,這也是最具表現力的地方。
5.把握好教學片的節奏
電視教材的編輯有它的規律和章法,它所體現的長短、快慢、張弛有度,都是需要合理把控的。節奏的主要功能在于調節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從形式上來說一個是我們看到的畫面切換、解說詞朗讀速度、音樂旋律,這些屬于外部節奏,要求長短適宜,自然流暢;還有一個就是它本身的一種內在節奏,即情節的推進節奏,也是觀眾觀賞的心理節奏。這兩種節奏,一般來說,外部節奏受內部節奏的影響與制約,又能調節內部節奏;而內部節奏往往以外部節奏為表現形式,兩者皆重要,兩者的充分協調與統一是最佳的節奏表現。
總體上說,增強電視教學片的表現力還需要考慮語言設計、音樂音響的運用等其他表達因素,精心處理好這些問題,電視教學片的表現力和質量都會有質的變化,同時也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逸軍,影視特效在電視教學片中的應用研究.
[2]郭峰,電視教學片的節奏 教育影視 1991.2.
[3]禾佳 ,編制錄像教材的幾個問題 電化教育研究 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