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宗蘭
良好的禮儀教育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配合,實現幼兒園與家庭間的有效互動,以保持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和諧與統一。教師可以通過家訪電訪、當面交流、召開家長會等各種形式,掌握幼兒在園在家各方面的禮儀養成實際情況,向家長介紹班級最近對孩子開展的各種禮儀活動。在家長園地、家長學校網站中,發布科學的禮儀教育觀點供家長參考、學習;每學期邀請相關的教育專家到園對家長進行禮儀知識講座,幫助年輕家長了解和掌握禮儀的相關知識,明確禮儀教育的重要性;通過信息平臺,向家長發送一些幼兒禮儀教育方面的信息,幫助家長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教師可以圍繞家長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比如,幼兒園可以定期與家長共同開展關于“禮儀教育”的相關主題沙龍活動,鼓勵家長在活動中暢談分享自己加強對幼兒禮儀教育的成功經驗,讓家長們不斷積累幼兒教育的經驗,讓禮儀教育的效果實現最大化。幼兒園大班可以開展“小茶館”“棋社”等區域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會禮儀。幼兒園還可以經常開展關于“八禮四儀”的相關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們在“八禮四儀”主題教育活動中真正明白到餐飲之禮、待人之禮等。

為了更好地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我們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幼兒的個別差異,編寫了《禮儀教育園本課程》,并邀請家長參與其中,以期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禮儀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并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各種禮儀教育。
這樣,即使在家里,家長也可以根據園本課程來檢查自己孩子各方面的禮儀行為養成情況。園本課程還對家長的一言一行有警示教育作用,家長都知道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范引領。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與榜樣相比,沒有任何事情,能這么溫和而又深入地打動人的心扉。”幼兒可塑性強,善于模仿,因此,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無時無刻都要為幼兒樹立禮儀榜樣。比如:每天清晨來到幼兒園,老師之間、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親切問好,校門口值班老師的親切微笑;教室門口班主任老師的慈愛目光,親切的問候語:“早上好!”還可請幾個小朋友站在幼兒園門口,擔任“禮儀小標兵”,向其他入園的小朋友和家長問好。放學時,大家一起揮手說“再見”。潤物細無聲,禮儀園本課程因為家長的參與,對孩子良好的禮儀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應讓合作伙伴參與到幼兒園開展的系列性活動中去。我們圍繞幼兒禮儀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主題活動、家長開放日、家園同樂等活動。中國傳統節日蘊涵著豐富的禮儀文化,我園大班自主開發的禮儀節日就特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貼近他們的現實生活。在陽春三月,我園的禮儀月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婦女節、植樹節、學雷鋒日等節日,結合我們的禮儀教育開展了一系列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的活動,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節日的意義,禮儀月活動真正促進了他們的禮儀品質的形成。此外,幼兒園開展的“喜氣洋洋迎元旦”家園同樂活動、“重陽節愛老敬老”活動讓孩子學會用真情、用行動回報母親、回報長輩,同時懂得真正的關愛并不只是一天、一件事,而是每天成為習慣,不間斷地去做。所以要求家長和老師一起共同關注孩子,放手讓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細節中學會關心他人,學會感恩社會,懂得孝敬長輩,懂得珍惜身邊的真情。
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禮儀教育不只是空洞的說教,其具有鮮明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只有經過實際生活中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讓家長帶孩子們走出幼兒園,參加社區活動,帶孩子去超市參與購物、去郵局參觀。讓幼兒將學到的禮儀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并在實踐中體驗做個禮儀寶寶的樂趣,鞏固內化了禮儀知識。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左膀右臂,三者缺一不可,家園合作對幼兒教育有著顯著的影響,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只有有效地運用家園合作方法,才能讓幼兒禮儀教育提升一定的高度。只有家園緊密攜手,才能開出絢麗的禮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