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美洪
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有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幼兒教學的主要模式。如何利用游戲培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幼兒園教師積極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雖然游戲在幼兒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但是有些教師在游戲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游戲內容如何在幼兒教學中有效運用和融合,沒有合理的計劃和科學設計,教學中開展的一些簡單游戲并不能提高幼兒的能力,游戲與授課教學脫節等等。長期下去,對于孩子發展無疑會產生影響。過多地把知識用游戲來代替,導致孩子不愿意學習,養成松懈的習慣,出現對學習的倦怠。有的教師不重視游戲在教學中的作用,有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敷衍了事,導致學生對于學習不感興趣,沒有了學習動力。
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仍然是教授與被教授關系,教師是主體,學生只需要做到認真聽教師教課就好。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課程的提問者和講解者,學生是作為傾聽者的角色存在。這一現象不僅與新時期課改思想相違背,而且不契合孩童成長的規律特點。這一時期孩子年齡尚小,一切行為習慣尚未定型,灌輸式的教育讓其養成依賴心理,凡事缺乏主動,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如果幼兒園教師每天工作就是針對孩子所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教學,那么就會出現孩子不認真聽講、不愿意學習的情況。
由于我國幼兒教育起步較晚,對于幼兒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身心健康缺乏技巧和方法。在游戲運用于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會模仿其他國家的教學模式,采用固定模式,而沒有創新。比如:孩子玩搭積木的游戲,西方學者開發這個游戲時,主要是用于孩子幾何數學和空間思維的培養,但是我們的孩子在做這個游戲時,僅起到了娛樂作用,其他作用并沒有顯現。

將游戲活動運用于幼兒知識教學中,陶行知先生在幼兒教育中提出“生活教育”理念,從定義上來理解,就是給生活以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這個重要教育思想對于兒童來說,就是在學習時,可以讓孩子從生活中受到教育,從生活出發,進行知識運用和思考。這個生活教育理論體現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把游戲內容進行改編,讓游戲適合孩子生活實際,通過游戲可提升幼兒教學水平和質量。
游戲應用于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進行適當創新,來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研究福祿貝爾和蒙臺梭利設計的游戲,利用自己的教學思維去引導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幼兒階段是孩子一生思維發展的起始階段,也是孩子樹立正確思想的關鍵階段。在游戲玩耍中,引導孩子開放思維,不斷培養創新能力。
孩子思想應該具有自由和拓展性,所以,教師在進行幼兒教學時,要把握“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孩子是游戲的主體”這個重要原則,把學習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教師要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做法,將游戲運用到幼兒教學中,要作為一個指導者去指導學生思考和發現問題。
幼兒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對于幼兒教學來說,游戲又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可以在教師引導下不斷釋放自己的思維能力。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游戲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