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尤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同時也為貫徹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摒棄一些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外,也要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制定契合實際的新型教學方法。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科最基本的內容,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課文閱讀教學和寫作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讀寫結合,相輔相成。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讀感悟,以讀促寫。只有充分地讀,才能夠促進感悟,才能更好地落實到寫上。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顯得尤為必要[1]。
一、通過閱讀課文積累語言表達方法
教學中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要認識到一點,教材中選擇的課文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其實都是最好的范文。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課文的重要性,吃透課文,掌握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的方式。長此以往,學生的讀寫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一段,感悟文中運用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其實就是理解課文這種突出重點的寫作手法,這種寫作句式完全可以鼓勵學生記錄下來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又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要抑揚頓挫,還要融入個人感情,讀出文中悲傷又驚慌的感情色彩,讓學生學會如何通過人物語言渲染感情色彩的寫作手法。
語文教學其實就是一個積累與遷移的過程,初中階段的教學又有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通過這一階段大量對課文的閱讀,學生可以逐漸積累一些常用的表達技巧,如感情色彩的渲染、情景描寫的襯托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課文中比喻句、排比句的應用方式,以及開門見山、首尾呼應等表達方式。
二、通過閱讀,提高學生運用課文寫作手法的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每一篇課文或是重點段落都會有突出的寫作手法和寫作特點,可能是一個動詞,或是一段對話,抑或是一段情境描寫。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要對重點詞語和段落加重閱讀、反復閱讀,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
例如在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雪地捕鳥的一段描寫。文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所以在教師范讀或學生自主閱讀中都要把課文中的“掃開”“支起”“系”“拉”等動詞加重語氣讀出來。這樣整個捕鳥的過程就生動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身臨其境。在課后教師可以留一個觀察的作業,讓學生通過觀察螞蟻搬家或是班級大掃除等活動,然后用同樣的寫作手法針對動作描寫去寫一段隨筆,寫完之后大家彼此交流,看看誰能通過正確運用動作描寫,把所看到的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或是以課文《散步》為例,文中寫了祖孫三代一家人散步的情形,通過散步這件小事,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經過朗讀和感悟后就可以落實到寫上了:想一想生活中,你與親人之間發生了怎樣的小事,讓你體會到家人對你的愛?試著模仿課文的寫作手法,把你和家人之間的溫馨場景表達出來。
初中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學不會一蹴而就,尤其是語文這種工具學科,正確地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課文中基本的寫作手法,并加以練習,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通過閱讀提高表達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把讀和寫二者結合起來,是廣大初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以閱讀服務于寫作,以落筆反饋于閱讀,相輔相成,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2]。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同時寫作又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也是對于日常閱讀的一種反饋和理解。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后,或是一篇課文講完之后,就要恰當地鼓勵學生主動落筆,把他們的所想、所感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于學生上交的作品教師也要盡快批改,及時做好反饋。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提高自身修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課外讀物,也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硬性要求每個假期看完一本名著等,再根據學生所看的書籍,制定相應的寫作課題,隨讀隨寫,加以鞏固。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轉化成成績是當下教學工作的重點。在教學中通過反復的閱讀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情色彩,對于有代表性的片段也可以適當地鼓勵學生背誦、摘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在初中學習階段不停地積累閱讀、寫作技巧,才能在考試和實際應用中合理遷移,未來的語文學習也會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徐飛.從“讀寫結合”到“讀寫共生”[J].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6(10):17-19.
[2]段慶陽.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初探[J].學周刊,2019(4):45-46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