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寶
摘 要:在教育過程中,幸福是師生雙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的積極的情緒體驗。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幸福地學”的過程,同時也應是“教師幸福地教”的過程。學校應多渠道、多方位地引領教師追尋教育的幸福,讓教師感到幸福不斷充盈在教育生活中,從而使教師的生命釋放輝煌。
關鍵詞:學校管理;教師;教育的幸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培養幸福的人”。因此,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幸福地學”的過程,同時也應是“教師幸福地教”的過程。學校應多渠道、多方位地為教師創造寬松愉快的環境,引領教師追尋教育的幸福,讓教師感到幸福不斷充盈在教育生活中,從而使教師的生命釋放輝煌。
一、引領教師加強體育鍛煉,追尋身體健康的幸福
教師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有機體,生命是幸福的載體。有研究表明,一次身體鍛煉便可使緊張、困惑、疲勞、焦慮、抑郁和憤怒等不良情緒狀態顯著改善,使精力感和愉快程度顯著提高。Cartert對有規律地參與身體鍛煉的人是否比不參加身體鍛煉的人更加幸福的問題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身體鍛煉與幸福感之間存在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27。Hayes&Ross在調查身體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發現主觀幸福感受運動的影響。甚至有調查結果似乎支持身體鍛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一種因果關系。在學校教師管理過程中,真誠地給予教師人性的關懷,合理創造條件,營造鍛煉的氛圍,引導教師加強體育鍛煉,關注自我的身體健康。讓教師生命的可能性健康發展,老師才能將旺盛的精力、生命的熱情投入教育教學中,從中感悟教育的幸福。
二、引領教師感悟求知的快樂,追尋精神愉悅的幸福
孔子曾以“其為人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來描述自己的晚年生活。然而,必須承認,作為教育管理者,我們所關注的教師專業發展,似乎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發展成了其全部內涵。老師為了完成教育的課程身心俱疲,還何談求知的幸福。
其實,孔子求知的幸福感離我們并不遙遠,“求知”就在教師的生活近處。只因為教師每天沉浸在繁忙而瑣碎的工作中,承受著來自學校、家長、學生、社會、家庭多方面的壓力,而放棄了自己閱讀的閑情逸致。作為學校管理者,老師在學習李吉林的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理論時,不妨大力推薦老師閱讀李吉林《與青年教師的談話》和《我是播種者》。讓我們共同感悟教育家們的成長歷程與追求;在工作繁忙之余,《羅蘭小語》《心靈雞湯》這些篇幅短小的文章是閱讀的好選擇,讓我們能夠在良好的心境中積極追尋自我價值的實現;當我們遇到挫敗,疲憊的心態磨滅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不妨閱讀一下卡耐基的《美好的人生》與《快樂的人生》,讓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和卡耐基先生對人性的洞見喚起我們的斗志,激勵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求。
三、引領教師品味工作的樂趣,追尋心理滿足的幸福
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大量的優秀教師,無論是蘇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還是當代的魏書生、竇桂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似乎都不僅僅將教育當作“工作”,而總是在那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令自己新奇、新鮮的問題,并不斷地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讓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學生的身上得以驗證,從而產生滿足感、幸福感,享受工作的樂趣。
弗洛姆曾說:“幸福本身不是結果,而是伴隨著力量增長的體驗。”引領教師品味工作的樂趣,學校要為教師搭建多元的展現自我價值的舞臺。教師教學沙龍、學校校刊、“三尺講臺的苦與樂”演講比賽、“我的教育故事”等等一系列活動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交流教育教學經驗,更重要的是幫助教師用心品味自己的教育智慧與心血在孩子們身上融化、組合、萌芽、生長給自身帶來的心理滿足與幸福。激勵教師用心投入到教育中來,追尋教師工作勞累中的樂趣,煩瑣中的收獲,平凡中的幸福。
四、創建人文的校園環境,讓學校成為幸福的家園
首先,管理者要善于發現教師的閃觀點,給予真誠的幫助與肯定。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郝茲伯格提出,“領導的賞識”是重要的激勵因素和手段。因為,對教師來說,它意味著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和獲得成功、工作成績是否得到認可等等,而所有這些都影響著教師的幸福體驗。
其次,形成互助和諧的同事工作氛圍。在教師群體中,形成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關愛、不猜忌、不詆毀、不怨恨的同事氛圍需要學校管理者的引領。教師心理的團康活動,一人有難大家相助的活動組織等等有意識的精神引領都有助于教師集體和諧氛圍的形成。
再次,建立平等真誠的師生關系。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既是教育幸福的創造者,也是教育幸福的享受者。當孩子們在老師的欣賞與肯定中享受教育幸福的同時,我們的教師也會看到孩子前進的步伐,聆聽孩子頓悟的聲音,面對孩子感激的眼神,心中便會蕩起幸福的漣漪。
最后,爭取家長的信任、尊重與肯定。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著相信教師的教育能力和人格力量,是對教師辛勤勞動的最好回報,也是教師教育幸福的一種體驗。
人文的校園環境就是要創建使人達成幸福的人性化環境。讓校園中的人精神愉悅,心情舒暢,人性尋求得到滿足,在教育活動中共同追求和享受教育的幸福,讓學校成為幸福的家園。
參考文獻:
[1]相振偉,郭愛民.身體鍛煉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7(12).
[2]林天倫.學校管理者如何成為有效管理者:以魏書生為例[J].現代教育論叢,2007(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