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峰
摘 要: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是新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間的落差。教學重點是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課堂教學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的重心所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語音、詞匯、語法和聽、說、讀、寫的技能以及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估計。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確立突破
教學重點是針對教材中的學科知識系統、文化教育功能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點知識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學科內容。 從學科知識系統而言,重點是指那些與前面知識聯系緊密,對后續學習具有重大影響的知識、技能,即重點是指在學科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學科知識、技能。從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點是指那些對學生有深遠教育意義和功能的內容,主要是指對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科思想、精神和方法;從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言,重點是指學生學習遇到困難需要及時得到幫助解決的疑難問題。相對于形成重點的三個方面,重點可分為知識重點、育人重點和問題重點。而按重點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點分為全書重點、單元重點,還有課時重點。
一、教學重難點的性質和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具有不同的性質。難點具有暫時性和相對性。難點內容一旦經過教學被學生理解和解決了,難點就不復存在了,這就是難點的暫時性。同一知識與方法對一些學生可能是難點,而對另一些學生就可能不是難點,這就是難點的相對性。重點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它并不因為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學階段它會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這是由于重點內容大多都是在知識系統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 教學重點與難點又有一定的聯系,有些內容是重點而不是難點,有些是難點而不是重點,而有些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重點的突出有利于難點的突破,而難點的突破也有利于重點的深化理解。
二、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
現行教材大部分題材都與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息息相關,該知識背景與我國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甚遠,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知識,導致學生對部分教材知識難以理解。另外有些英文知識相對中文來說比較抽象,習慣了說中文的學生自然會覺得難于輕松接受。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些知識包含多個知識點, 知識點過于集中,學生接受能力有限,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難點。還有就是一些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不大或舊知識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數學生對與之聯系的舊知識遺忘所致。從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來看,組成學科發展基本線索的主要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是教學重點難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成來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難點。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依據
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該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應該緊貼本節教學內容,不應該過大過空,教學目標要具體,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另外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應以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情為依據,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并把課程標準、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還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應以教材附錄為依據,以課堂提問、課后練習、測試反饋為依據。每節課我們都圍繞一個或兩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并進行有效的挖掘與延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知識中難以理解接受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突破,是衡量英語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標準之一。就是看在教學中能否突出重點,根據學生實際,突破難點,那么,如何確定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呢?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因為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程,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并把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能科學準確地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科學的符合學生的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體要求是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7-9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認識。
初中英語內容標準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5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具體要求,語言技能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看的能力。語言知識包含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的內容。學習策略包含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等。文化意識包含跨文化交際、文化理解、文化知識等。情感態度包含國際視野、祖國意識、合作精神、自信意志、興趣動機等。新教材突出話題和語言功能,注重語言結構,提倡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需要學會使用1500-1600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五級)。另外,側重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和知識的遷移能力,課外閱讀要求達到15萬詞以上。
初中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還應該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教師設計的問題和活動要適應不同層次的具體學生的認知水平,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和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