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龍
(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動物疫病防治站,江蘇南京 211100)
2018年8月12日上午,某雞場購進2日齡苗雞1000只,運輸途中死亡114只,到場后896只用正大雛雞110飼料地面散養。雛雞精神,食欲均正常。
5日齡上午喂料時發現個別雛雞精神較差,拉白稀痢。下午發現雛雞發病增多,表現精神沉郁,呼吸困難,灰白下痢,并有3只幾經死亡。該場立即用強力霉素飼料加100mg/kg拌料治療連用3日,未見療效,且病雞不斷增加,不斷死亡。6到9日齡共死亡547只雞,其中8日齡死亡272只。死亡率達61.7%。
雛雞從5日齡開始發病、死亡。7、8、9日齡死亡率最高。病雛雞精神沉郁、怕冷、寒戰、食欲廢絕、排稀白痢。
雛雞經過剖檢觀察發現肝臟腫脹、可見許多黃白色小壞死點,卵黃吸收不良,呈黃綠液化、盲腸膨大,腸內有奶酪樣凝結物。
根據發病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該雞群所患的沙門氏細菌引起的雞白痢。所以初步認定該病是雞白痢。
取純培養菌液均勻涂沫于血平板上,晾干后按一定的距離間隔貼上藥敏試紙(藥敏試紙的規格:3030μg6.00C007頭孢唑啉、3030μg6.00C008呋喃妥因、3030μg5.00C016丁胺卡那霉素、3010μg5.00C015卡那霉素、3030μg5.00C017慶大霉素、305μg5.00C023甲氧芐胺霉素、305μg7.00C046四環素、305μg5.00C026復合磺胺、305μg5.00C018磺胺異惡唑、305μg5.00C014鏈霉素,生產廠家:深圳市科星實驗設備有限公司,批號090601),37℃培養18h。結果如表1:

表1 雞白痢藥敏試驗
通過以上臨床癥狀觀察、病理剖檢、藥敏試驗,確診該雞群所患為雞白痢病。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中頭孢唑啉最為敏感,因此首選該藥物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頭孢唑啉0.1mg/只·天,皮下注射。
(2)調痢生 用法:混入飼料一次喂服,按每雞20~30mg,每日1次,連服3d。
(3)大蒜頭5g 用法:搗碎后加50ml水混合,每雞每次滴服1ml,每日3~4次,連服3d。
(4)白頭翁散;白頭翁100g、炒槐末50g、鴉膽子50g、黃柏25g、嬰粟殼25g、馬齒芡25g、甘草5g、大蒜100g。用法:將大蒜搗爛,加白酒300ml,制成大蒜配。余藥加水900ml,浸泡24h,煮沸后用沙布濾汁,混人大蒜配。飲服,成雞1~2ml;雛雞0.5~1ml,每日2次。
雞白痢病是雞的一種卵傳性疾病,種雞場如被本菌所污染,種雞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雞或帶菌雞,這些雞所產的種蛋同樣有一定比例是帶菌的,在孵化過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雛雞有弱雛、病雛。同時該病在同群雞中又可以互相感染傳播,給養雞業造成很大損失。病雞和帶菌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雞最易感。各種年齡,不同品種的雞都可感染,但以褐羽產褐蛋殼的雞種易感性最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該病所造成的損失與種雞場本病進化程度、雞群飼養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恰當有著緊密親密瓜葛雞白痢病威脅著雞的一生,隨時都可發生,即有垂直傳播,又有橫向傳播,其傳播范圍廣,感染雞只多,因而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極其巨大。
治療雞白痢,應先做藥敏試驗,結合其發病特點選用高敏藥物,同時采用合適的劑量及用藥途徑,配合嚴格的消毒和飼養管理。可選用的敏感藥物有氟笨尼考、慶大霉素、卡娜霉素、氯霉素、恩若沙星、環丙沙星等對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不同地區、不同場戶應根據藥敏情況具體分析,選擇用藥。用藥防治該病,只能減少雞只死亡,治愈的雞仍然帶菌,因此防治該病的原則在于杜絕病原傳人,消除群內帶菌者與慢性患者,建立和保持無白痢雞群,才能有效地控制該病。
另外免疫接種是人們防治雞白痢的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免疫工作的質量是與多方面因素直接相關的。首先要了解本地區該流行情況及發生的特點,根據本場飼養數量、飼養方式來選擇合適的疫苗及事宜的免疫方法,制定本地區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認真執行,不斷地充實完善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