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敏 賴庭文 韓鋒
目前,臨床針對CHC患者可采用直接抗病毒(DAA)治療,控制病情進展。然而,部分患者對治療不應答,停藥后復發問題尚未得到解決[1]。近年來,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態性可能與抗病毒治療療效存在關聯,但有待進一步證實[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外周血IL-28B基因多態性對DAA治療CHC患者療效的預測價值,以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提高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CHC患者169例,男97例,女72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為(31.29±8.64)歲。納入標準:(1)參考《中國丙型病毒性肝炎醫院感染防控指南》[3]診斷:伴有尿黃眼黃、食欲減退、惡心、乏力等表現;(2)血清HCV RNA呈陽性;(3)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增高;(4)經MRI、CT等檢查提示無肝硬化表現。體質指數為18~26 kg/m2,平均為(22.64±2.18)kg/m2;血清HCV RNA為≤4×105拷貝/毫升者90例,>4×105拷貝/毫升79例;有飲酒史者31例,有吸煙史者27例,有脂肪肝者16例,有高血壓病者43例;HCV基因型為Ib型者150例,非Ib型19例。納入患者入院前未進行過抗病毒治療。排除標準:(1)妊娠、哺乳期婦女;(2)惡性腫瘤;(3)自身免疫性疾病;(4)既往有吸毒史;(5)合并存在甲狀腺機能亢進癥?;颊呓o出書面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方案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二、治療方法
DAA方案:給予索非布韋(吉利德)400 mg口服,1次/d,達拉他韋(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60 mg口服,1次/d,共治療24周。
三、療效評定
在治療24周后入院復查,評價療效。參考《中國丙型病毒性肝炎醫院感染防控指南》[3]評估:(1)快速病毒學應答(RVR):療程滿4周后,未測到HCV RNA;早期應答(EVR):療程滿12周后,HCV RNA下降≥2個對數級,或<最低檢測限;持續應答(SVR):療程滿24周后,HCV RNA<最低檢測限;無應答(NR):未滿足上述標準。
四、IL-28B基因多態性測定
儀器包括PCR擴增儀(美國ABI PCR 9700)、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 7000)、離心機(德國Sigma 3-18K)、凝膠圖像分析系統(上海天能 GIS-2010)、電泳儀(北京六一 DYY-Ⅲ8)、分光光度計(Eppendorf BioPhotometer)。首先根據D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提取DNA:具體如下:①搗碎凝血塊,取100 μL放置在離心管內,取800 μL溶血試劑,離心5 min(8 000 rpm),分離血清;②取溶血試劑800 μL加入,離心5 min(8 000 rpm),分離血清,搗碎;③于60℃環境下水??;④加飽和酚500 μL,離心5 min(12 000 rpm);⑤對上層水相進行吸取,置于離心管內,加氯仿300 μL,離心10 min(12 000 rpm);⑥分離上層清液,置于離心管內,再次加氯仿、離心;⑦分離血清,加NaAC,加異丙醇,沉淀20 min,溫度為-20℃;⑧離心10 min(12 000 rpm),分離血清;⑨若溶解不充分,則水浴30 min,溫度為55℃;⑩對DNA純度進行測定,獲得電泳結果。獲得DNA后,經PCR擴增儀對其進行擴增,設空白對照(3個),反應條件為95℃ 5 min,(95℃ 30 s,64℃ 30 s,72℃ 1 min,35個循環),72℃ 10 min。經配套軟件對熒光信號進行讀取,分析等位基因類型。
五、統計學方法
經SPSS 20.0軟件分析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IL-28B基因多態性是否為CHC患者抗病毒療效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169例CHC患者預后與IL-28B基因多態性的關系
在169例CHC患者中,有135例存在病毒學應答,占79.88%,34例無應答,占20.12%。在有應答組中,rs8099917TT、rs12979860CC占比分別為89.63%、88.15%,顯著高于無應答組的44.12%、47.06%(P<0.05),見表1。

表1 CHC患者預后與IL-28B基因多態性的關系[n(%)]
二、CHC患者預后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有應答組無脂肪肝、Child肝功能A級、rs8099917 TT、rs12979860CC占比分別為94.81%、40.00%、89.63%、88.15%,顯著高于無應答組的73.53%、26.47%、44.12%、47.06%(P<0.05),見表2。

表2 CHC患者預后與臨床特征的關系[n(%)]

續表2
注:*采用連續性校正卡方檢驗
三、CHC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各變量進行量化賦值,見表3,根據表2將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級、rs8099917、rs12979860納入模型,結果提示脂肪肝、Child肝功能C級、rs8099917TG、rs12979860CT是患者抗病毒治療無病毒學應答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量化賦值表

表4 CHC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CHC是臨床常見的肝病,目前,臨床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療,部分患者經治療后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然而,部分病例效果欠佳。研究表明約50%~80%的CHC病例經治療后能獲得病毒學應答[4]。本研究結果提示在169例患者中,有135例經DAA治療后存在病毒學應答,應答率為79.88%,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符合。
本研究發現IL-28B的rs8099917TG、rs12979860CT位點基因對抗病毒療效影響較大,其中rs8099917TT、rs12979860CC獲得應答的幾率更高,而rs8099917TG、rs12979860CT獲得應答的幾率相對較小。IL-28B基因在19號染色體上編碼為IFN-λ3,即便含量較低,也能對病毒感染誘導進行表達。既往有研究發現IL-28B危險等位基因可下調IFN-λ水平,并導致細胞因子功能削弱,降低機體抗病毒應答能力,這提示IL-28B基因可能與病毒感染疾病進展存在關聯[5]。另有研究指出要想明確IL-28B基因與丙型肝炎的關系,必須先明確IFN-λ與丙型肝炎的關系[6]。IFN-λ主要通過病毒誘導生成,它與受體相結合,能將Jak-Stat信號途徑激活,并激活ISGF3轉錄復合物,達到抗病毒目的。肝細胞、上皮組織中均含IFN-λ受體,它有抗病毒作用。國外研究發現在IL-28B的rs8099917位點基因中,TT屬于保護性基因,攜帶此基因的患者更易獲得SVR,且IL-28B多態性對IFN-λ表達水平有明顯影響[7]。本研究結果也提示攜帶rs8099917 TT基因的患者病毒學應答率更高,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符合。這可能的機制在于攜帶IL-28B優勢基因的患者干擾素刺激基因(ISG)表達較低,其在外源性IFN-α影響下可增強IL-28B誘導作用,提高ISG表達水平,有利于獲得SVR。
本研究還發現IL-28B的rs12979860 CC基因也是CHC患者抗病毒治療療效的保護性基因。有學者以HCV感染者為研究對象,發現rs12979860 CC基因占比高達93.4%,CT型占比僅6.6%,在CC型基因中,超過70%的患者經治療后能獲得SVR[9],與本研究結論基本符合。本研究經logistic回歸模型證實CHC患者DAA療效的影響因素包括脂肪肝、Child肝功能C級、rs8099917TG、rs12979860CT。其中脂肪肝、肝功能分級已被相關研究[10]證實為CHC患者DAA療效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創新點在于證實rs8099917TG、rs12979860CT也對DAA療效有影響,能為該病治療提供依據。在CHC患者未來的治療中,臨床可根據IL-28B基因多態性進行干預,若患者具備優勢基因型,則可給予常規抗病毒治療,或縮短服藥時間,降低不良反應風險。若患者無優勢基因型,可根據情況選擇小分子靶向抗病毒治療,改善預后。
綜上,CHC患者DAA療效與IL-28B的rs8099917TG、rs12979860CT位點基因表達有關,臨床可將其作為預測療效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因受研究時間、研究經費的限制,僅納入16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未來將擴大樣本量對此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