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孫健 張靜
作者單位:130000 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醫院(張磊,孫健);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張靜)
肝臟是腫瘤好發和易受外傷的器官,當肝臟局限性腫瘤、較大的肝內膽管結石或者不明性質結節等,需要行肝部分切除術。肝硬化患者的肝部分切除術較為復雜,創傷較大,手術時間較長,需要有效的麻醉處理才能夠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而臨床常用藥物主要包括丙泊酚、七氟醚等,均能夠達到一定鎮痛效果。有研究發現[1],結合手術類型的不同、患者個體化差異等因素所選擇的麻醉方案也存在一定差異性,且能夠發揮的效果或造成的麻醉不良反應也均有所不同。近年來,我們探討在行肝部分切除術的肝硬化患者中采用不同的聯合麻醉方式對麻醉效果和肝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擇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醫院和吉林大學第二醫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肝部分切除術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51例,女29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9.27±6.04)歲;肝局限性腫瘤14例,不明原因肝結節8例,肝包蟲囊腫2例,肝良性腫瘤6例,肝內膽管結石4例,肝外傷患者36例,肝膿腫患者8例,其他患者2例。肝炎肝硬化46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膽汁淤積性肝硬化6例,血吸蟲性肝硬化4例,隱源性肝硬化6例。行肝葉切除術22例,半肝切除術38例,中肝葉切除術12例,肝二葉切除術8例。術前血清白蛋白(Alb)(38.25±5.26) g/L,丙氨酸轉氨酶(ALT)(37.62±7.25) U/L,堿性磷酸酶(ALP)(48.54±8.63) U/L,總膽紅素(TBil)(12.06±2.24) μmol/L,尿素氮(BUN)(4.20±0.35) mmol/L,肌酐(Cr)(46.35±5.05) μmol/L。按照入院日期的單雙數,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具可比性(P>0.05)。
二、病例選擇
(1)入選標準:術前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影像學和臨床檢驗等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合并肝占位或者肝外傷,術后經病理檢查確診;本研究經醫院倫理道德委員會審批。(2)排除標準:肝功能失代償期,肝病終末期;出血性疾病,嚴重糖尿病或高血壓病,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手術和藥物使用禁忌證;臨床病例資料不全者。
三、研究方法
加強圍手術期處理,仔細檢查患者的全身狀況和肝功能情況,做出科學的評估和充分的準備工作;積極給予支持治療,營養肝細胞,改善肝臟微循環,提高肝臟功能。在常規誘導且做氣管插管后,連接麻醉機給與機械控制通氣,兩組患者在麻醉維持方法上選擇不同方案。①對照組:最低肺泡有效濃度(MAC)吸入七氟醚,依據最低肺泡氣有效濃度1.71%。依據實際需要輔助給與芬太尼。②觀察組:4~6 mg/(kg·h)速度靜脈輸注丙泊酚,同時給予MAC吸入七氟醚,依據實際需求給與芬太尼[3]。
四、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術后蘇醒時間和芬太尼的用量,麻醉后(T1)和手術后(T3)的各時點動脈壓變化情況,與麻醉相關的不良反應率;以及Alb、ALT、ALP、TBil、BUN和Cr等肝腎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五、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以和(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蘇醒時間、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T1和T3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麻醉后24小時肝腎功能相關指標的比較
麻醉后24小時,兩組的肝腎功能相關指標較手術前均稍有變化,觀察組的血清Alb、ALT、ALP、BUN和Cr水平變化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TBil變化的幅度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有研究提出[2],在肝硬化患者行肝部分切除術過程中,若麻醉方案不理想或手術期麻醉藥物劑量過大,則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肝腎功能,因此對該類患者需要謹慎選擇有效麻醉方案。有學者研究提出[3],行肝部分切除術圍手術期間,采用七氟醚與丙泊酚等常用麻醉藥物時,在維持麻醉中是否會增加芬太尼的用量,而影響到患者的肝功能變化,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麻醉效果方面,觀察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和芬太尼用量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蘇醒時間與維持麻醉藥物用量是評估麻醉方案效果的主要指標,本研究充分證實了聯合麻醉方案更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且有助于控制術中麻醉藥物的應用總量。有效控制維持麻醉用量的原因可能是聯合用藥能夠達到的麻醉效果更為穩定,為此,術中不需要給予過多麻藥做維持效果[4]。
在聯合用藥對肝功能影響方面,手術前兩組肝功能相關指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麻醉后24h,兩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雖然較術前均稍有變化,但兩組患者均未發生肝功衰竭情況;觀察組患者的Alb、ALT、ALP、BUN和Cr水平變化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聯合麻醉方案的應用對于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手術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變化具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會成為肝功能衰竭的誘發因素[5]。而且觀察組由于聯合用藥量較小,對肝功能的影響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的調查中發現,在平均動脈壓上進行對比,兩組患者在各時點平均動脈壓上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平均動脈壓為血流動力學的主要檢測指標,手術與麻醉均能夠導致此項指標的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用藥麻醉方案并不會增加平均動脈壓的變化,認為此方案安全性較為理想[6]。在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上,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頭暈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對照組40例患者中,2例患者發生頭暈,1例患者發生惡心,1例患者發生心律失常,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以上兩項結果分別從對患者平均動脈壓、不良反應兩個方面分析了麻醉方案的安全性,結果證實了,聯合用藥并不會增加患者所面臨的風險。而惡心與頭暈等屬于麻醉后常見不良反應,任何一種麻醉方法均可能會引起以上不適反應[7]。

表1 兩組麻醉效果的比較

表2 兩組麻醉后24小時肝功能相關指標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