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武

【摘要】 目的:評價急危重癥患者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急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平行分組法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49例。乙組采用傳統呼吸支持搶救治療,甲組采用呼吸階梯性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呼吸方式中,兩組復蘇體位、氣管切開比較,甲組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面罩給氧、開放氣道、鼻導管呼吸,以及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和呼吸機支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生命體征相關參數(動脈血氧分壓PaO2、心率、呼吸頻率)、呼吸復蘇率、呼吸穩定時間比較,甲組優于乙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采用呼吸階梯性治療,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呼吸復蘇率,而且可確?;颊吆粑?、生命體征保持穩定,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 急危重癥; 呼吸階梯性治療;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7.0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7-0-02
急危重癥,即患者患病非常緊急,瀕臨死亡的病癥。需要及時通過醫學處理,防止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存質量構成嚴重威脅。急危重癥患者同有專門的急救室和重癥觀察治療室,醫療設備比較完善,并且醫護人員專業水平較高,能夠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專業的治療、護理服務[1]。急危重癥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表現,因此應該進行氧氣支持治療,加強呼吸管理,以便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恢復呼吸功能。呼吸階梯性治療,屬于新型急診科呼吸管理方式,能夠結合患者呼吸功能情況,采用階段的方式治療,進而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病情、臨床癥狀[2-3]。本次研究將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急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分別通過傳統呼吸支持搶救治療、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急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并發嚴重器質性病變者、失血性休克者、認知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平行方式將其分為甲組(n=49)、乙組(n=49)。甲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20~80歲,平均(50.6±5.4)歲;發病到入院時間1~7 h,平均(4.2±2.1)h;創傷者15例,非創傷者22例,呼吸心搏停止者10例,瀕臨死亡者2例。乙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24~78歲,平均(51.9±5.7)歲;發病到入院時間0.5~7 h,平均(3.8±1.8)h;創傷者14例、非創傷者23例、呼吸心搏停止者11例、瀕臨死亡者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乙組通過傳統呼吸支持治療 結合患者呼吸困難程度,選擇呼吸支持的程度,可通過面罩吸氧、無創性機械通氣、氣管插管、完全通氣支持治療。
1.2.2 甲組通過呼吸階梯性治療 第一階段(徒手支持)治療方法:進行復蘇體位,將患者治愈堅硬的搶救床上,取平臥位,保持頭頸部、軀干為相同軸面,將雙上肢放置在身體的兩側行心肺復蘇。然后,若是未見頸椎損傷表現,建議通過仰頭抬頜的方式將氣道開放,以便于及時將嘔吐物清除干凈。針對頸部創傷者來講,建議通過咽喉導管或托頜方式,清除口腔中的異物。對發生假牙松動者,需及時取下假牙,避免發生假牙脫落情況,對氣道通暢性構成威脅。
第二階段(氧療支持)治療方法:首先,實行鼻導管吸氧、鼻塞吸氧治療。然后,給予面罩給氧治療、呼吸道支持治療-氣管插管治療,為經呼吸囊-面罩控制通氣時所致呼吸困難患者自主呼吸時,應用最安全的方法。若是呼吸道受損,經氣管插管治療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此時建議經其他方式構建氣道。
第三階段(創傷氣道)治療方法:采用氣管穿刺或環甲膜穿刺,主要指急性喉阻塞時,應急呼吸道管理,構建氣道并切開氣道,然后構建呼吸通路。這種方法在不同因素所致喉梗阻或呼吸系統原發損傷治療中應用,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為降低對患者構成的不良影響,建議通過氣管擴切術實行治療。
第四階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構建氣道后,結合急危重癥患者病情予以呼吸機呼吸支持治療,以便充分發揮呼吸機的作用,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服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呼吸方式(復蘇體位、開放氣道、面罩給氧、鼻導管呼吸、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環甲膜穿刺、呼吸機支持)、生命體征相關參數(PaO2、心率、呼吸頻率)、呼吸復蘇率、呼吸穩定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生命體征相關參數、呼吸穩定時間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呼吸方式、呼吸復蘇率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呼吸方式的對比
兩組呼吸方式中復蘇體位、氣管切開比較,甲組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面罩給氧、開放氣道、鼻導管呼吸、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呼吸機支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生命體征相關參數對比
甲組PaO2、心率、呼吸頻率分別為:(86.73±3.44)mm Hg、(84.52±2.39)次/min、(20.39±3.29)次/min,乙組分別為:(60.22±2.11)mm Hg、(113.73±4.64)次/min、(32.46±3.48)次/min,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3.354 0、39.175 3、17.642 5,P<0.05)。
2.3 兩組呼吸復蘇率和呼吸穩定時間對比
甲組呼吸復蘇率為77.55%(38/49),乙組呼吸復蘇率為59.18%(29/4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821 9,P<0.05)。甲組呼吸穩定時間為(45.67±3.09)min,乙組呼吸穩定時間為(59.63±3.58)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663 4,P<0.05)。
3 討論
急危重癥,屬于臨床發生率較高的病癥,發病會隨著低氧血癥的出現而變化,一般多通過給氧治療。主要表現:低氧血壓、呼吸困難等,臨床及時實行氧氣支持治療極其關鍵[4]。按照不同類型病癥選擇呼吸支持技術,能夠切實改善患者的預后。因為急危重癥患者一般多為內科病癥所致,所以選擇時多以原發病為主,實行呼吸支持治療。臨床醫師會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對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加以有效鑒別,旨在減少盲目選擇呼吸支持治療處理所致的安全隱患[5-8]。針對一些外科病癥所致急危重癥患者來講,醫護人員需結合患者受損位置,合理選擇呼吸支持的方式[9]。急診對急危重癥患者治療,多實行呼吸道管理,開放氣道、清除氣道異物,保證呼吸道的通暢性,使其及早恢復呼吸功能。傳統呼吸支持治療方式,需要醫師結合具體情況、以往工作經驗,對呼吸支持治療的方式進行選擇,以此從根本上改善缺氧狀態、生存質量。然而,這種治療方式無法保證治療方法的系統和全面,存在隨意性特點,治療期間容易由于病情復雜,做出錯誤的選擇[10]。呼吸階梯性治療,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可經簡單-復雜、徒手-器械進行個體化治療,以此促使急危重癥患者順利完成治療,改善預后。搶救期間,醫護人員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盡可能在呼吸支持治療下,經復蘇體位、氧療、創傷氣道、機械通氣方式治療,并提前做好下一階段的治療,因此可縮短搶救時間,保證搶救的效果[11-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雖然在呼吸方式中面罩給氧、開放氣道、鼻導管呼吸、氣管插管和環甲膜穿刺、呼吸機支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呼吸方式中的復蘇體位和氣管切開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甲組生命體征相關參數、呼吸復蘇率、呼吸穩定時間均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急危重癥患者接受呼吸階梯性治療,對于改善生命體征、穩定呼吸、提高呼吸復蘇率來講,均非常有利。此外,還能在最短的時間進行救治,提高生存質量。
總而言之,呼吸階梯性治療方法,應用于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改善動脈血氧分壓、心率、呼吸頻率、呼吸復蘇率及穩定呼吸方面均有明顯的優勢,能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家屬的心理壓力,值得在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洪偉強.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臨床療效評估[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8):64-65.
[2]王慧峰.急危重癥患者使用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4):92-93.
[3]王彪,袁海軍,詹向陽,等.呼吸階梯性療法在急危重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2):1-2.
[4]安尤載.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藥前沿,2015,5(12):21-22.
[5]李志.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急危重癥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內科,2015,10(4):526-527.
[6]淡利軍.急危重癥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呼吸機替代高壓氧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OL].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9):64-66.
[7]魏國喜.急危重癥患者使用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66-67.
[8]張族勤,李偉.重癥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降階梯治療效果的臨床探討[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6):641-642.
[9]朱嘉興,朱振芳.223例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設備,2016(s01):209-210.
[10]農忻月.急危重癥患者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云南醫藥,2017,38(6):604-606.
[11]黃文財,陳海燕.呼吸階梯性治療對于急危重癥患者急診搶救的價值評價[J].吉林醫學,2017,38(5):917-918.
[12]何池友.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9):4109-4110.
(收稿日期:2018-10-17) (本文編輯: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