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摘要】 目的:探究動機性訪談在先兆流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產患者,依據隨機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動機性訪談,觀察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護理滿意度等指標變化。結果:干預前兩組SDS與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78%,顯著優于對照組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先兆流產患者予以動機性訪談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護理滿意度,故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動機性訪談; 先兆流產; 護理; 應用價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 in nursing of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Method:Ninety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motivational interview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97.78%,i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90.00%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Motivational interview intervention for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ment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so it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Motivational interview; Threatened abortion; Nursing;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Gui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xi 335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2.024
先兆流產指孕婦在妊娠的28周前,出現少量陰道出血、腰痛、下腹疼痛等癥狀,臨床盆腔檢查顯示其胎膜完整、宮口未開且未有妊娠物排出,若癥狀嚴重會增加患者流產的風險,甚至造成習慣性流產[1]。據相關研究顯示,先兆流產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安緊張、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會直接影響疾病治療、預后效果。基于此,有效護理措施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但常規護理模式在應用上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總體上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2]。動機性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是一種完全圍繞患者進行,對其矛盾心理進行發掘、解決方法來提升其自主動機的一種護理方法,可有效幫助患者不健康行為的改善,可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3]。因此此次研究選取本院治療的先兆流產患者,實施動機性訪談,探討其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0例先兆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臨床檢查確診后,患者均符合先兆流產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自愿參與其中。排除標準:意識不清,或是患有嚴重精神疾病,難以正常語言溝通交流、配合臨床護理的患者。依據隨機抽取的方式予以分組,每組45例。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黃體酮(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829)肌肉注射治療,1次/d,共實施7次注射,期間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動機性訪談。
1.2.1 對照組 使用常規方法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患者入院后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實施適當有關保胎、降低刺激等的健康教育指導,讓患者多臥床休息,同時對患者日常流血、腹痛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對情緒十分消極的患者予以適當的心理護理等。
1.2.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動機性訪談。(1)動機性訪談小組建立:相關科室成立專門的動機性訪談小組,小組應使用專業訪談工具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情況以及健康教育需求等相關信息進行全面、科學評估,為制定訪談方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2)動機性訪談方案制定:選出小組中5名具有護師及以上資格、良好溝通能力的護理人員擔任訪談者,在動機性訪談護理前,醫院會邀請專業的心理學專家對訪談者進行相關知識培訓,為期3 d,以動機性訪談的原則、策略及技術的教授為目的,通過專業知識講解、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進行授課。同時,為每位訪談者提供5例患者,以其行為改變的不同階段為依據來制定詳細動機性訪談計劃,并對每次的訪談內容實施固定格式記錄,訪談者間按時進行經驗交流,1次/2周,心理學專家會根據交流的內容進行評估、指導。(3)訪談具體措施實施:①第一次訪談:訪談者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同患者進行訪談,訪談者的態度應積極主動、親切友好,提高患者對訪談者的好感,彼此之間建立相互的信任,在交談的過程中引導、鼓勵患者將自己的主觀感受予以訴說,訪談者應認真傾聽,不可打斷、插話,期間可通過眼神與患者交流,逐漸了解患者當下的心理情況。②第二次訪談:在第二次訪談過程中,訪談者需逐漸讓患者傾訴出其產生抑郁、焦慮不良情緒的具體原因,并讓患者明白消極心理狀態對疾病順利治療、預后效果改善產生的影響,懂得積極心態面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提高疾病治療的依從性。③第三次訪談:在最后一次訪談中,訪談者應重點同患者進行消極情緒消除、改善對自身疾病順利治療的重要性,在共同協商的情況下予以消極情緒消除計劃制定,提高患者情緒控制的意識、自覺性,能夠學會更好地進行自我調節。④出院后隨訪:患者出院后,訪談者可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方式繼續為其實施干預,若為電話隨訪,訪談時間應為10 min/次,若面對面交流時間則可控制在30 min/次。訪談的第1~2個月,次數為1次/周,第3~5周的電話隨訪次數、面談次數均為2次/月,當第6個月時則分別為1次/月。共對患者實施為期6個月的隨訪。⑤訪談技巧,a開放式提問:訪談者對患者實施開放式提問需要有明確的指向性,不可太模糊、寬泛,在提問時多應用“怎么樣、有什么”等的字眼,盡量少使用類似于“為什么”的語氣詞,預防先兆流產患者出現反感,甚至有情緒上的波動,這樣不利于患者身體恢復。例如,護理人員可提問患者“對先兆流產有什么樣的認識”“覺得在日常飲食與妊娠期身體保護上遇到怎樣的困難”“覺得臨床護理與治療對預后改善、身體恢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b態度肯定:訪談者在提問后,患者若是積極予以答復,應對這種愿意坦誠內心真實想法、感受的行為稱贊,并對患者期間所有的積極配合、努力付出、進步以及獲取的成功積極稱贊,以不斷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與配合度。但需注意,給予肯定與稱贊單指對這件事的本身,訪談者不可帶有主觀性的評價,切不可使用“依我看來、我覺得、我認為”等諸如此類的字眼。c反饋式傾聽:訪談者在對患者表達的感受、想法進行傾聽的過程中,不要表現出評斷的態度,并可通過重構、重述、改述等形式將患者所陳述的主要內容向對方進行反饋,例如訪談者傾聽患者陳述后向其表達“很能理解您的想法,我們會根據您的個人情況制定、調整計劃,并在最終決定一個最適合您的方案,請您放心”。d訪談總結:在訪談結束時,訪談者需要對本次的訪談要點加以總結,總結過程中可對患者所擔心、關心的問題進行闡述,歸納目標計劃與患者自身行為之間的差異。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SDS與SAS評分、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方面的情況,將所有收集到的數據加以整理后再行臨床記錄。SDS判定標準: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先兆流產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分,以53分為分界線,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4]。SAS判定標準: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癥狀評分,以50分為分界線,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情況越嚴重[5]。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陰道出血、腰痛、下腹疼痛等的先兆流產癥狀消失,胎兒情況十分穩定;有效:先兆流產的癥狀體征得到一定改善,腹中胎兒情況良好;無效:癥狀、體征幾乎未改善,甚至出現了加重跡象[6]。總有效=顯效+有效。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通過自擬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情況進行了解,分為滿意、比較滿意與并不滿意三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45例患者,年齡21~38歲,平均(29.56±2.84)歲;孕周4~13周,平均(8.53±1.56)周;孕次1~3次,平均(2.02±0.37)次;研究組45例患者,年齡22~39歲,平均(30.54±2.83)歲;孕周4~14周,平均(9.02±1.75)周;孕次1~3次,平均(2.02±0.37)次。兩組年齡、孕周、孕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SDS與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DS與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78%,對照組為80.00%,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字2=7.200,P=0.007<0.05),見表2。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為75.56%,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字2=7.283,P=0.007<0.05),見表3。
3 討論
先兆流產患者在入院后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抑郁情緒,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對臨床治療造成直接影響,威脅著母嬰的健康與生命安全[7-9]。有關研究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先兆流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特別是習慣性流產、再次保胎的孕婦,其心理壓力更大,焦慮和抑郁癥狀嚴重,會對再次發生習慣性流產、保胎而感到發愁,甚至不愿同他人交流,而消極不良的心理情緒會對先兆流產的轉歸、預后產生直接影響,同時負面情緒也會對孕婦的身體健康、胎兒生長發育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10]。不良消極情緒能夠對患者神經、情感以及智力等方面產生不良反應,先兆流產患者會有不安害怕、暴躁易怒,臨床上必須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心態改善,起到良好的治療輔助作用[11-13]。動機性訪談可幫助患者對自身的矛盾心理予以發現、克服,引發其自行的行為改變,屬于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且具有指導性人際溝通方法,該方法會全程圍繞患者個體實施護理服務,訪談者通過與患者談話的方式來對患者心中最為矛盾的心理更好地加以發掘,讓患者在聊天的過程中將其解決問題的自主性激發出來,使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從而能夠更好地改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讓問題能夠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在實施動機性訪談的過程中,訪談者與患者共同探討如何應對負面情緒問題、矛盾予以解決,使患者逐漸轉變為健康的心理和行為,從而能夠更好地使焦慮、抑郁等不良負面情緒改善[14-16]。另外,動機性訪談是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形式讓護患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患者會經訪談者的支持鼓勵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再共同探討出問題解決的方法,幫助患者更好地提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不良負面情緒得到逐漸改善、矛盾心理得以減輕,訪談者能夠將家庭與社會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幫助患者建立起一個社會支持網絡,從而更有利于其長期行為改變的堅持、不斷增加其行為改變決心[17-18]。在動機性訪談的應用上,訪談者對患者實施開放式提問,能夠為其行為改變想法與感受的表達提供足夠的空間,同時,也可為訪談者反饋式傾聽提供創造性機會;不帶有主觀色彩的肯定與稱贊,能使患者更愿意積極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與感受,更有利于談話的順利進行;而反饋式傾聽則為最關鍵且具挑戰性的技巧之一,對訪談者的思考能力與洞察力均具有很高的要求,訪談者應在短時間對忽視以及需要予以反饋的信息加以決定,以確保與患者之間談話的有效性;訪談總結可歸納性提出患者自身行為同目標之間所存在的差異,能夠確保方案的具體性、可行性[19-21]。因此,動機性訪談護理的實施更具個性化與針對性,訪談者首先受到相關知識專業性培訓,對動機性訪談的具體內容、目的、實施意義加以了解與掌握,再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實施住院時面對面、一對一的專門訪談,出院后的隨訪訪談,根據每日患者存在的不同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方案與目標,此過程中患者會更愿意積極表達自身真實想法、感受,從而更有利于良好心態轉轉變、臨床治療與護理地順利進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就表明,實施動機性訪談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負性情緒,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提升治療水平。同時,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表明,動機性訪談能夠提升護患關系,增加患者信任度,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同時也提升患者的治療護理配合度,起到了良好的治療輔助效果,幫助其更好地改善預后,這一結果與余銀英等[21]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先兆流產患者實施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使其對護理滿意程度、總治療效果均明顯提高,具有良好的治療輔助效果,因此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鄭林.早期先兆流產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評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8):214-215.
[2]李耀瓊.先兆流產病人的中醫護理方法及應用價值探究
[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8):26.
[3]謝婷,鄒慧.優質護理在人流術后患者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23):170-172.
[4]王曉琳,王渝.心理評價及干預在先兆流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9):9612-9613.
[5]梁秀.IVF-ET 術后先兆流產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8):256-257.
[6]蔣桂軍.集束化護理模式改善先兆流產患者生活質量的價值[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8):190-191.
[7]魯晶.觀察研究循證護理在習慣性流產患者妊娠后心理護理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6,22(23):89-90.
[8]方曉榮.循證護理在提升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保胎成功率中的作用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0):4169-4170.
[9]閆立杰.心理護理干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3):136-138.
[10]宋瑞,曾潔,萬芳.動機性訪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6):72-75.
[11]郭春花,黃秉文.動機性訪談對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7):65-67.
[12]萬偉博.對醫院獲得性急性腎損傷患者實施動機訪談護理干預的價值探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0):71-74.
[13]鄭林.早期先兆流產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評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8):214-215.
[14]譚茹.人性化護理在試管嬰兒先兆流產中的應用分析[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7):9207.
[15]陳瑤女.行為干預在先兆流產護理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5):55-56.
[16]徐霞.護理干預在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醫藥前沿,2017,7(5):316-317.
[17]李煥梅,孫方.延續精準護理在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0):85-87.
[18]屈英,張樂,席紅.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與心理護理方式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2):227-228.
[19]宋愛玲,劉東彥.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5):712-714.
[20]王花.100例先兆流產患者護理與健康指導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2):185-186.
[21]余銀英,管延萍.集束化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先兆流產患者生活質量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1):168-170.
(收稿日期:2018-12-06) (本文編輯: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