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紹教
近來我飲食特別清淡,每餐只用胡蘿卜、黃瓜與青菜煮湯,且吃一碗飯就行了。清湯寡水的飲食,營養明顯不足,會影響健康嗎?不會,因為我是在有目的有計劃地養生保健。
前段時間,接連吃了幾場喜酒,又接連有好友來訪和老同學聚餐,飲食過量了。不僅增加了體重,且血脂也偏高了,晚上難以入眠且愛作噩夢,白天體倦乏力。身體如此不適的我,便判斷是血脂偏高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大腦供血不足,之所以會如此判定,是因為之前身體有此癥狀,去醫院診治的結果是血脂偏高導致。加之閱讀了健康類書報,對自身健康問題了解頗多。于是我就通過清淡飲食的方法來降血脂。十來天后,睡眠好轉,精力充沛。這時才增加些肉類補充營養,但注意做到不過量,力求達到營養充足又不至血脂再度偏高。
如何養生需自我評判,才能更好地維護健康。晚年的我總結了如此經驗。每每與老友們聊天,養生保健便是大家的共同話題。如聊飲食,有的說該這樣,有的說該那樣,如何才有益健康,壓根兒沒個標準。因為各人的機體、生理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別,養生保健必須因人而異才能行之有效。以我為例,每早開完大便不久,又要拉稀一次,四處求醫無效果,醫生也道不出病因。之后,在閱讀養生保健書報過程中,我突然領悟,這可能是由于胃酸過多導致,因為白天一日三餐,且喝水吃水果,胃酸被中和了,而晚飯后到天亮這段時間,胃里少了食物,胃酸就偏多了,導致夜半腸胃常感不適,腸胃功能也因此變差,如果晚睡前吃些飯菜,或許就能解決這折磨了自己多年的毛病。嘗試后果真靈驗,胃酸現象消失了,大便也正常了,腸胃隨之健康。許多老年人或健康科普中都說吃夜宵無益健康,而我適當吃些夜宵反而促使身體更健康。
中老年人在飲食上不宜標新立異,也不宜照搬長壽者的做法。如老同事老張,堅持每季度去醫院化驗血脂。通過血脂的情況來調節飲食,如血脂正常,說明飲食符合健康需要;如血脂偏高,就及時減少食量清淡飲食,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
每天行走一萬步,就能滿足一天運動量。這是公認的健康意識。而我不拘泥于此,有時去散步,有時去小跑,有時去跳舞,每次運動到微微出汗即可。既不過量消耗體力,又輕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即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而有的中老年人,每天非走上萬步才罷休,如此并非對人人都有益,如有的人膝關節已嚴重磨損,如此運動就會加速磨損而致關節疼痛苦不堪言。這些人可做體操、打太極拳等等,減緩膝關節磨損。運動養生保健,同樣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來做評判,選擇適合有益自身健康的運動方式,不可人云亦云而損害健康。
常言道:睡早起早身體好。其實,睡早睡晚,也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又以我為例,之前晚上十點休息,早上四五點就醒了,窗外仍漆黑,賴床腰骨痛,早起又不知去哪里?左右為難。后來我改變作息時間,晚上十二點休息,早上六七點醒來正適合。許多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量大幅減少的現象,適當晚些休息,不囿于“睡早起早身體好”,反而更有利健康。
近日,我參加了一次健康講座。前來聽課的許多中老年人與我想法一樣,都希望獲得更多養生保健知識來促進身心健康。講座中,專家從飲食、運動、睡眠等好幾個方面來論述養生保健。平時注重研究養生知識的我,聽完講座后,覺得這專家所論述的養生保健知識,雖然使得大家開闊了眼界,但也只能作為參考,也就是只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或創造適合自己的養生保健方法,絕不能盲目聽信照搬照套。如果缺乏自我評判而照搬照套,說不定會適得其反損害健康,因為專家講的養生保健方法,并非適合于每一位中老年朋友。
編輯/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