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芬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063-01
作為一名教師,課堂就是我們的舞臺,如何讓我們的舞臺精彩起來也就成為了每一位老師追求的一大目標。現在,盡管我們的老師都知道“以學為主體”,但真正到了課堂上,不少教師還是“以教為本位,以講為主體。”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利,對學生的發展不利,那么如何突破傳統,讓課堂生動起來呢?
1.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需要教師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氣氛活躍的前提和保證。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參與、多邊活動的場所,學生主體參與是這種多邊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而師生間民主、合作的和諧關系則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教學氛圍不寬松,要想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求異、敢于創新,那是不可能的。這種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的形成要靠教師,需要教師樹立素質教育思想,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需要教師廢除“師道尊嚴”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架子主動親近學生,把外在的權威轉化為內在的權威,注意塑造以淵博知識和高尚的師德為核心的內在的具有親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師要從知識傳播者過渡到教學活動的指導者,進而成為學生活動的鼓勵者。
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還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2.情境真實,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走,而學生也習慣了跟在老師后面走的被動的學習方法,現在一下子把他們推到前面,讓他們自主學習,學生們存在畏難情緒和等待心理,一時難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師們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傳輸知識給學生,迎合學生的畏難情緒與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領路人,又是一個普通的學習參與者,教師既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又不能以“權威”自居,要發揚民主,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老師在快樂中講,學生學到了知識,老師也深深地體會到教學來不得半點虛假,真實才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真實才能讓課堂教學活起來,那種虛假熱鬧的教學,看似完美無缺,順順當當,其實掩蓋了學習中的困惑與問題,中看不中用,學生怎能受益呢?
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特級教師于漪在談教學體會時說:“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
4.有錯,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
大部分老師都習慣于用統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學生,把一個個富有個性但又不乏創造性的答案扼殺在萌芽狀態,于是課堂上只能聽到一種聲音,看到一種答案,如此課堂怎能活呢?
其實學生的錯誤是教學的資源與財富。學生答錯了問題。教師不應該輕易地否定或批評學生,而應把學生的錯誤看作是資源與財富,既不要忙于請其他同學代答,也不包辦代替,自己直接說出正確的答案,而應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并抓住時機,發揮多媒體的作用,使學生的口、眼、耳、腦等多種器官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學習,感受到語言表達的妙處及遣詞造句的方法,讓學生從中品嘗成功的喜悅,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才能成為學生品嘗成功的喜宴。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由于受思維方式、生活經驗等條件的限制,學生答錯題,做錯題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教師處理不當,操之過急,不僅不利于學生準確及時地掌握知識技能,還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會讓他們輕靈善飛的翅膀,在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下,失去翱翔的自由。
童趣無價,童言無忌,孩童時期是培養想象力的最佳時期,孩子們奇異豐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創新。作為教師,當我們面對孩子們神奇豐富的想象,充滿靈氣的妙答時應放棄原先準備的“標準答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孩子們可貴的想象力。
請走進孩子們的中間,以孩子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讓我們還給孩子們一個充滿想象的豐富多采的活的課堂。因為:課堂教“活”才是精彩。課堂教“活”才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