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
【摘要】以歷史時間維度為主線,可將美國在個人征信領域的立法大致分為基礎建設、完善發展以及深化監管三個階段。同時,美國政府特別重視制度建設,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涉及美國個人征信業的核心法律有《誠實信貸法》《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公平債務催收作業法》和《信用修復機構法》。
【關鍵詞】個人征信業 發展階段 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D971.2 【文獻標識碼】A

美國征信市場遵循一貫的市場導向原則,立法上為尋求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權利的平衡。其基本宗旨是既要為貸款方、第三方機構的正常運作留有適當空間,也要考慮如何保護借款方的隱私權等基本權利。循此邏輯,美國征信立法體系大致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建立健全信用征信體系,另一部分主要是保護金融消費者信貸權益的立法。美國從1969年開始通過了一系列法案來保護消費者信用,通過這些法案以“降低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借款人得到全面和準確的借貸信息”“降低出借人的監管負擔”“在保護守法出借人的同時打擊那些提供混淆信息的出借人”。美國征信業歷經多次修改,到目前為止形成了以信息披露、信用信息、信用機會、信用修復和催收為主的法律體系。以歷史時間維度為主線,可將美國在個人征信領域的立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基礎建設階段(20世紀60年代—20世紀80年代)。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伴隨著信用卡等金融產品的出現,美國消費金融業出現快速增長,信用交易的增長和信用管理行業的發展,在征信數據和服務方式方面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問題。與此同時,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運動開始興起,通過立法確認和調整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性顯得日益突出。美國政府逐漸開始重視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并將其納入監管目標之中。20世紀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間,美國政府開始制訂與信用管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16部法律,并逐步趨于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這其中既有規范放貸機構、征信機構的法律,也有保護金融消費者基本權益的法律。
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制定于20世紀60年代的《消費者信貸保護法》,該法案的第一部分又被稱為《誠實信貸法》,該部分法律規范了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借貸時的信息披露。此外,該法的其他部分規范了消費者信用的收集和債務的償還,成立國家消費者金融委員會監督該法的執行。
完善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2008年)。雖然此前已經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征信法律體系,但是伴隨著電子交易的日益普及,信用卡安全及轉賬、電子支付、身份盜竊、網絡欺詐等時有發生,美國征信相關法律都進行了修改和補充。1993年的《誠實儲蓄法案》、1996年頒布的《信用修復機構法》以及2005年的《防止濫用破產和消費者保護法》的主要內容是保護儲戶和金融消費者利益、保障借貸市場公平競爭、實現信息公開披露、明確征信機構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義務、法律責任等。這些法律的頒布為美國的信用征信市場、借貸市場的穩健運行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法律制度,進一步保障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996年和2003年,美國政府兩次對1970年的《公平信用報告法》進行了多處修訂,增加了新的臨時性條款以應對不同地區的法律沖突,規范和整合信用市場。2003年通過的《公平準確信用交易法案》將1996年修訂案中的臨時性條款變成永久性條款,對信息保密、準確和處理做出了規定,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身份盜竊之害。
深化監管階段(2008年至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后,有鑒于個人征信制度的重要性,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對征信的立法,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2009年出臺的《信用卡履責、責任和披露法》是對信用卡管理的一次大的變革,禁止發卡機構不公平地提高費率、收取回溯費率和延遲費用,信用卡合同要更清晰透明,向大學生和年輕人群發卡有更嚴格的限制。
2010年制定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個人消費者保護法》的一個重要變革是監管機構的變化。新成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成為消費者金融保護的首要負責人,結束了消費者金融保護“九龍治水”的情況。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對提供信用卡、房屋抵押貸款和其他消費貸款及服務的機構實施監管,測試金融產品的風險,以保證金融消費者得到清晰、準確和完整的貸款信息,防范隱性費用、掠奪性條款和欺詐等不公平行為,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法將提供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的機構和個人、相關個人征信機構全部納入監管范圍。
1969年以來,涉及美國個人征信的法律有幾十部,但其中核心的法律只有五部。更多的法律是對這五部法律的修訂和完善,目前這五部法律的最新版本都收錄于美國法典第15卷第41章。
《誠實信貸法》是美國《消費者信貸保護法》的第一部分,是征信法律的基石。通過該法推動了借貸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化,該法設立的目標就是要確保所有信貸發放機構以統一的方式披露信用條款,使用統一的信用術語和費率,以此來保障消費者和信貸機構間的合法交易及消費者的合法知情權,確保消費者能夠充分了解借貸成本,通過比較不同機構的產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該法首次制定后至今歷經二十多次修訂,信用卡、租賃、房屋按揭、儲蓄等各種金融產品都被列入公平借貸法監管的范疇,成為一個超級繁冗復雜的法律,2018版厚達340頁。
《誠實信貸法》及其實施規則嚴格規定了放貸機構向金融消費者披露貸款信息的時間、形式、內容及標準。放貸機構需在貸款合同簽訂前向借款人以書面形式披露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年化利率、融資費用、融資凈額以及總付款金額四個方面的基本信息;未來還款計劃;需申請的保險及費用等;關于貸款的其他費用。該法中除規范了披露內容之外,還嚴格定義了貸款披露的利率——年化利率,即考慮各種融資費用和時間價值的綜合年化費率。同時,《誠實信貸法》還對涉及貸款的金融廣告中相關披露事項給予了嚴格的規范。《誠實信貸法》是消費金融市場公信度的基礎,建立了公平交易的標桿。沒有這個標桿,就無法判斷某項交易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