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毛娟
【摘要】面對新時期新的鮮明的個體,舊的模式無法滿足新的要求。教師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堂的轉型對于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關鍵能力;課堂轉型;能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促使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致使學生的學習也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革。面對新時代的學生,一個個發展得靈動的新個體,課堂再不轉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更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因此,為了培養新時期的人才,教師不能再用舊的模式教育新的學生,課堂的轉型已迫在眉睫。
一、何謂語文的關鍵能力
所謂“關鍵能力”,它最初于20世紀70年代在德國職業教育界提出的,在此之后便得到較快發展。其最初并不是只針對教育方面的,而是涉及各行各業的個體職業生涯的發展,在此之后,一些國家才將其作為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國也不例外,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頒布,將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緊接著,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具體包括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2018 年1 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將學科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梢娭袊鴮ε囵B學生的關鍵能力的重視。對于語文學科其關鍵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它是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語文關鍵能力,無非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掌握、遷移、運用等?;诖耍绾闻囵B學生語文的關鍵能力的這個問題就變得如此重要,而學生在學校這個主要學習場所的大環境下如何習得又是 ? ? ? 重中之重。
二、課堂如何轉型
課堂是教師展現自我價值的練兵場,是學生能力提升的舞臺,洋溢著智慧的火花,彰顯著課堂文化的魅力。它是溫情的,智慧的,充滿生命力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代教育教學各種新理論的沖擊下,教師舊的思想、方法面對新的學生,已經無法滿足新的需要,課堂轉型已是必然。
課堂轉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容的轉變
截止到目前來說,江蘇省使用的教材仍是蘇教版教材,此版本已經沿用多年,在2019年下學期所有的教材將換成統編版,版本上的更換,導致內容上的大變動。那么我們的課堂呢?是否也需要根據內容的不同要轉變教育方式呢?從新教材的編排上可以看出,統編版教材的序列性更加明顯,增加了大量的識字量以及大量的古詩文背誦……這就必然需要教師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是從知識型逐漸轉變為探究型學習。
(二)教學過程的轉型
教學過程應該依據學情而定,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帶領著學生一步一步地來學習新知識,而是根據學生學什么、如何學、怎樣學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研究,進行教學,即“以學定教”,而非“先教后學”。
(三)教學方式的轉型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已成必然。在此新課標的基礎上,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靈動的課堂還給學生,給孩子留足思考的時間;充分調動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巧妙設置疑問,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淺出地進行引導。讓學生思維上得到訓練,從最大程度上獲取多面的知識量;尊重學生,肯定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由此,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一個引導者,而非僅僅是一個教者;優化教學結構,創新符合學生學習的一系列的教學結構模式;在學生評價上,教師的評價語應該更注重多樣性,而非統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加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一份快樂。
總之,課堂轉型歸根結底來說就是教師的轉型,只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教學方式的真正轉變,才能帶動學生在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能力提升。
三、關鍵能力和課堂轉型的關系
其實,簡單講,不管是核心素養也好,還是關鍵能力也罷,其最終落腳點都是在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由課堂的遷移到社會實踐的能力。
講到語文知識,那必定涉及語文教學課堂,涉及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將學生習得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此點變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其中最關鍵的還在于對教案的設計、課堂的掌控、學生興趣的激發等方面。所以之前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的要求,學生在變,教育理念也在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必須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不成為知識的傳聲筒,而是將課堂知識實踐于社會,成為知識的締造者、開發者、創造者,并將中華五千多年的人類文明傳承、發揚、升華。
歸根結底,教育的轉型實質上在于教師的轉型,課堂的轉型。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快速地成長,否則不是被社會打敗,而會被自己的課堂教學所禁錮,被自己舊的教育教學理念所打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提升自己課堂的理解能力、駕馭能力、批判和創新能力,同時還需要有超前的思想,努力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能力的具備對于課堂的轉型大有裨益,而對于最終的受益者—學生,其關鍵能力的培養也大有好處。因為教師的鉆研,會在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上下功夫,這樣就會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準,而不是只教會學生遇到問題只會套用公式。
所以說學生語文關鍵能力的培養與教師課堂轉型有著莫大的關系:一個會轉型的老師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語文關鍵能力培養的重視。
四、關鍵能力的習得與能動學習的關系
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的習得程度與學生能動的學習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一個學生對知識只是被動地死記硬背,到頭來不會運用,那也只不過是一潭死水;反之,靈活巧妙地把知識舉一反三地運用到實踐中,那是學習最好的結果。知識的實踐運用是建立在學生能動學習的基礎上,學生主動把學到的知識轉換成內在的能量,并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這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關,同時又與教師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有關,所以在此又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巧妙地掌握好教學機制,這與上文中涉及的教師的核心相關。
總之,語文關鍵能力與教師、學生都有關系: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是語文關鍵能力的主要實施者和締造者,而學生的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大小又是檢驗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試金石,同時教師的關鍵能力培養陣地又離不開課堂,所以學生關鍵能力的習得與課堂轉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胡昌送.關鍵能力研究述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2]?;?核心素養中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對教師教學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0).
[3]李倩,陳曉波.語文關鍵能力評價研究及啟示[J].中學語文教學,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