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蓮
【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多種多樣的新型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其中一種。它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本文探討了群文閱讀教學在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群文閱讀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困境,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能夠給予其他教師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語文核心素養;價值;困境;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關乎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帶領學生采用單篇閱讀的方式,這種方法效率低下,難以引導同學們博覽群書,發現同一知識點之間的分支與聯系。因此,在近幾年有專家學者提出了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式在基于核心素養和倡導全民閱讀的教育背景之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群文閱讀的含義和對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價值,闡述了群文閱讀方式應用的現狀和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給予其他教師有一定的參考。
一、群文閱讀教學對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
所謂群文閱讀,指的是選取內容、主題相似的多個文本進行聯合對比閱讀,它是多文本閱讀的一種教學形式。群文閱讀的教學,是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之內,圍繞一個主題選擇與之相關的多個閱讀文本進行教學的活動,它主要包括多文本、議題、教學效率多個因素。新的課程標準將語文核心素養劃分為多個維度,包括語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客觀反映出新時代對于學生綜合發展的新要求。而用群文閱讀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夠改善學生的閱讀品質,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全面、更加復雜的知識結構,并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核心素養。
二、群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中的困境
(一)閱讀內容確定不合理
在開展群文閱讀之前,教師需要對閱讀內容進行科學選擇,適當地分類,并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確定群文閱讀的文本和范圍。然而在現實教學情況中,部分教師對于閱讀內容的選擇不夠合理,有些文本脫離主題,有些文本質量不佳,許多教師對于文本缺乏足夠的信息挖掘,只是粗淺地進行歸一和分類,導致群文閱讀中素材的選擇較為隨意,天馬行空,難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閱讀眼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例如《第一次抱母親》《秋天的懷念》兩篇文章都講述了母子兩代人之間的深厚親情,但是有些教師對于文章的主旨理解失之偏頗,將母愛作為教學的主題,形成閱讀的時候也大量選擇了母愛的形象,而忽視了兒子對于母親的情感,沒有從多個角度分析其中的細節描寫和母子之間的情感變化歷程。
(二)閱讀思維訓練不到位
與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相比,群文閱讀更加注重于多篇文章的共同主題的解析和細節描寫的對比,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思維模式的訓練,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忽略對于文章的多維對比和深度解讀,沒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共性思維和對比思維,導致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容易走馬觀花地進行機械化的掃讀模式,而沒有從深層角度去進行聯合對比和深入思考,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對于“月亮”這個主題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詩側重于以物寄情,從文學 角度、形象思維對于月亮進行了藝術描寫,而《中秋月》則側重于從客觀事實的角度,對于月亮進行了科學地分析,體現出嚴謹求實的科學思維。有些教師在執教的時候,僅僅是對于兩篇文章的月亮形象進行了比對,沒有注重學生對于其背后的不同創作思維、不同語言描寫的解讀和分析,導致聯合對比式的群文閱讀形式化較為嚴重,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群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一)緊扣文本選擇內容,圍繞主題深入挖掘
在群文閱讀之中,選擇適當的文本與閱讀材料,是閱讀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加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載體。因此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著手:第一,教師要清晰地選擇文本成群的依據。許多文本材料都具有密切的聯系,這個聯系包括題材相同、主題相同、意境相同、描寫對象相同等等。教師要通過深入分析,把握不同的閱讀材料之間的相互聯系,體現出求同存異的選擇模式,從而使得群文閱讀材料達到主題性與多樣性的融合與統一,使得材料既緊扣主題,又包含豐富的內容,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眼界,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第二,要抓住關鍵的文本信息進行深入挖掘。例如在關于“母子情”的文章選擇之中,教師可以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對于《第一次抱母親》以及《秋天的懷念》中的三個“沒想到”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然后以此為引子,分析作者與母親之間情感變化的歷程,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培養了他們感恩母親、理解母親、報答母親的良好道德。
(三)多維比較,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群文閱讀是將多個文本材料組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除了縱向對比之外,還要進行語文因素的橫向對比,使整個文本形成更加全面、更加立體的知識網絡,激發學生的發展思維、對比思維和共性思維等。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重進行教學。第一,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維的觀察與思考。群文閱讀的多個閱讀材料之間主題接近,然而寫作思路、創作背景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楊萬里有兩首流傳千古的歌詠荷花的詩作,分別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然而兩者的寫作手法存在巨大的差異。前者偏重于宏觀宏大的場景,描寫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的場景,體現出夏日荷花的壯闊場景,而《小池》則從更加細膩的角度,描寫了荷花盛開前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溫情婉約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對于作者的荷花描寫進行體會和描述,從多種視角體現其中帶給人的不同感受。第二,鼓勵學生適當地展開思維想象,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個人創新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水調歌頭》和《中秋月》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生活實際之中,選取自己與月亮相關的特殊事跡,在月亮描寫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展開合理的想象,用類似于《水調歌頭》的創作模式和描寫方法,撰寫以月亮為主題的文章,從而將閱讀能力轉化為個人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落實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
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多文本的分析與整合,從而實現從研讀一篇文章到解讀一類文章的教學模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更加需要教師對于學生加強指導,引領他們掌握適當的閱讀方法,增強閱讀效果和閱讀效率。
總而言之,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對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科學對閱讀材料進行選擇和歸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掌握更加豐富的閱讀技巧,全方位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何立新,王雁玲.基于問題解決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嘗試[J]. 語文建設,2017(4).
[2]郝玉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27).
[3]張力婧.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