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消化科,河南 許昌 461000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功能性胃腸疾病,臨床癥狀有腹脹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1]。根據癥狀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腹瀉型占65%左右[2]。IBS容易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腹瀉型IBS的發病可能與生活環境、胃腸道紊亂、內臟敏感性較高、腸道微生物群失調及腦-腸軸異常代謝有關[3]。西醫治療該病療效不一,且不良反應較多。中醫治療腸道疾病效果較好,腹瀉型IBS屬于中醫的“泄瀉”范疇,辨證分型較多[4]。本研究選取肝郁脾虛證型,觀察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聯合推拿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瀉型IBS患者102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9例,女22例;年齡27~64歲,平均(45.9±4.6)歲;病程9個月至9年,平均(5.5±1.3)年。觀察組中男26例,女25例;年齡25~65歲,平均(46.1±4.8)歲;病程10個月至8年,平均(5.4±1.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醫診斷標準 診斷符合IBS的肝郁脾虛證的標準[5],主癥:①腹痛即瀉,瀉后痛減;②稀便或黏液便,次數增多;③情志不暢而發或加重。次癥:①兩脅脹滿;②納少泛惡;③脈弦細,舌淡胖,邊有齒痕。主癥必備,加次癥兩項以上即可確診。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肝郁脾虛證的診斷標準;②血尿便常規、腹部B超、結腸鏡等檢查未發現異常;③入院前半年內常出現腹部不適、疼痛;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寄生蟲感染、食物中毒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②有消化道手術史;③合并嚴重的心腦肝腎、造血系統疾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5 方法 對照組使用推拿治療,方法如下:①腹部取穴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大橫、章門、期門穴,用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治療5 min左右;然后逆時針按摩胃脘部,順時針按摩下腹部,10 min左右;②背部取穴肝俞、脾俞、胃俞、大腸俞,用一指禪推法往返治療5 min左右,以患者酸脹得氣為宜;然后用擦法橫擦患者的腰骶部,以透熱為宜;③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虛,用按揉法或一指禪推法治療5 min左右,以患者酸脹得氣為宜。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加減,組方如下:黨參20 g,白術、茯苓、白芍各15 g,柴胡、木香各12 g,防風、陳皮、延胡索各10 g,炙甘草6 g。隨證加減:腹脹甚者加厚樸、大腹皮各8 g;泄瀉甚者加烏梅、木瓜各10 g;憂郁寡歡者加合歡花8 g,郁金12 g;煩躁易怒者加丹皮12 g、梔子8 g;夜寐差者加炒棗仁、夜交藤各20 g。上述藥物加水煎至200~300 mL,1劑/d,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兩組均治療4周。
1.6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評分,包括腹痛腹脹、排便頻率、大便性狀、黏液便及排便不盡感,每項均為0~3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②隨訪8周,使用IBS生活質量專用量表(IBS-QOL)[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焦慮不安、行為障礙、軀體意識、健康憂慮、挑食、社會功能、性行為和人際關系等8個維度,轉化為百分制后,每個領域均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③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及療效。
1.7 療效評定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評價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80%≤療效指數<95%;有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30%≤療效指數<80%;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療效指數<30%。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2.1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臨床癥狀評分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癥狀評分均顯著降低,研究組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IBS-QOL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IBS-QOL量表的8個維度評分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BS-QOL量表的8個維度評分均顯著升高,研究組IBS-QOL量表的8個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IBS-QOL量表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2.4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腹瀉型IBS的中醫病機是由于外邪入侵、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導致升降失常,致泄瀉[8]。多數研究認為病本在肝,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脾主運水谷,可升降氣機,脾胃虛弱或肝氣郁滯,橫逆犯脾,致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而發病[9]。肝郁脾虛證是腹瀉型IBS最常見的證型,治療應以疏肝健脾為主。
推拿是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治療疾病的一種物理療法[10],腹部取穴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大橫、章門、期門,各穴作用如下: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中脘、天樞、關元穴,可調理胃腸功能;氣海穴可生發陽氣,大橫穴可理氣健脾,章門穴可通調腸胃、疏肝健脾、理氣,期門穴可疏肝健脾、理氣活血。背部取穴肝俞、脾俞、胃俞、大腸俞,肝俞穴可疏肝利膽,脾俞、胃俞、大腸俞可調理胃腸。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虛,足三里可燥化脾濕、生發胃氣,上巨虛可調理腸胃。
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的組分各作用如下:黨參、白術可補脾益氣、補氣生津,茯苓可健脾補中,白芍可平肝止痛,柴胡可疏肝解郁,木香可行氣止痛、健胃消食,防風可散風解表、祛濕止痛,陳皮可理氣健脾,延胡索可活血行氣、止痛,甘草可補中益氣,調和諸藥。上述藥物共同起到疏肝健脾、行氣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隨證加減更有針對性。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11],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有抗組胺作用,可抑制腸運動,延長食物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利于消化和吸收,還可抑制腸道致病菌致瀉。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聯合推拿治療腹瀉型IBS可協同作用,增強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IBS-QOL量表的8個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表明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與推拿均較安全。
綜上所述,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聯合推拿治療腹瀉型IBS的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應用。